默默等待着吧 关注:5贴子:1,424
  • 3回复贴,共1

【爱相随】 职场新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新鲜的一定是最好的,这句话在菜市场里可能是真理,但在做人时却未必行得通。 

    不要对新单位、新环境发表过多的评论,无论这个评论是褒意还是贬意的。

   新人常常会以旁观者的身份和角度来看新环境、新单位,由于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往往会发现一些公司里的"老人"熟视无睹或者是无法发现的弊端,但这也仅仅是个"可能",更多的可能是这些观点、看法是一种不成熟或者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

    有一点常常为"新鲜"人所忽略:任何一个单位都需要建设者,很少有单位需要改革者,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单位需要革命者。踏踏实实做事的新人比一个充满批判情绪的评论家将更容易融入一个新的团体。

    破解"新人"神话--新鲜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做一个受欢迎的新人, 最好还是从点滴做起 尽管你看到大家都很随便地称呼对方,或用昵称或干脆直呼其名,还有"老人"告诉你说,别叫得那么正式,干脆叫我"老刘"或者"刘某"就行了,这可能是真的,但也仅仅是可能。虽然叫一声"某老师"或者"某前辈"甚至是"某先生"会让你感觉很难张嘴,但是对于一个"老人"来说,要比你自认为亲切地叫他一声"老刘"舒服得多。 

    能不能比大家早到十分钟,能不能为大家打一壶热水,能不能主动地打扫一次办公室的卫生,别忘了对每一个为你提供帮助的人说一声"谢谢"……这样一些可能在现代职场早已不被注重的小动作,却往往能大大地改善你的形象。 

    作为一个"新来的",过度拘谨比过度放松要好; 新人最怕别人说"你是新来的", 但是新人最应当明白的一点就是告诫自己,我是新来的。

    与离你最近的人建立最融洽的关系

    有人这样定义公关和广告的区别:一个男孩子对所有女孩子说:"我是最好的。"这是广告。而如果他只让某几个女孩子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然后让这些女孩子对别人说:"他是最好的。"这就是公关,尽量与离你最近的人建立融洽的关系,不求让每个人都对你点头微笑。 

    这里的近,是纯粹的空间距离,比如同一部门,邻近的几张办公桌等等。因为距离最近的人接触机会最多,而单位里更多的人是通过与你最近的几个人来了解你的。你周围的两个人的评价几乎决定与你较远的其他8个人对你的评价。不要希望在迎接新人的酒会或者是联欢会上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对你留下非常好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大多数"老人"而言,那样的晚会只不过是一个常规的活动而已。 

    尽管你会说,我不会在这里干一辈子,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人一生取之不尽的资源。 

    你可能终有一天会另谋高就,但是,希望在你走的时候,大家感觉到的应该是惋惜而不是庆幸。正如一个人搬家,仅仅是因为他对老房子感觉不满意,他根本没必要因此而得罪了所有的邻居。

    先学做人,再学做事。这是"老人"们常常想对"新来的"讲、但却很难讲出口的一句话,但这话绝对有道理。   

    平稳度过焦躁期

    曾经有人对经历过截肢手术的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过研究。在截肢初期,患者往往不相信自己已失去了肢体,幻想着自己仅仅是在恶梦当中,而后,他会对自己被截肢的现实开始认同,但却感觉世界对自己是如此的不公平,因而异常地焦躁、不满。而从学校到社会,从一个旧单位到一个新单位对于一个人来讲,不亚于一次心理肢体再植。因而,由于对环境的陌生感而导致的心理焦躁就再所难免了。看看,你现在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1、这个单位也不过如此,真没劲; 

    2、人与人怎么到处是勾心斗角,派系斗争,没有一点真诚; 

    3、所学的专业到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完全用不上,大学白念了; 

    4、领导怎么就不知道大胆任用年轻的新人呢?我的成绩明摆着呢; 

    5、领导的工作能力真的很差,简直就是外行; 

    6、论资排辈的情况恐怕永远也得不到改善了,我干得最多,拿得却最少; 

    如果你的感觉和上面几条感觉非常接近的话,那么,不用担心,这差不多是"新来的"共同的心理特征,应平静一段时间后再看看。

    初到一个单位,你可能会有一种感觉:我可能永远也不能融入到这群人中去,他们看起来都很熟,都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可一见到我,就好像不知该说什么好。 你有过转学、升学、搬家一类的经历吗?你还记得第一次见到一群新同学,第一次见到陌生的新邻居的感觉吗?而一个学期,一年后,那种陌生感还在吗?对新环境的适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要素--时间。   

    新人应回避的只言片语: 

    1、我的几个同学找的工作都比我好。 

    2、如果这里都是大学生,面貌可能就不是这样了。 

    3、这是我的个性。 

    4、我们的"头儿"应该这么做,才…… 

    5、我如果到了你们那个年龄……"或者是"你们在我这么大的时候……" 

    6、这么多年,你们怎么能忍过来? 

    7、我不会在这里干太久的。 

    8、真后悔,当初怎么会选了这里……

    9、我的工作没有完成,其实有很多原因,第一…… 

    10、这些东西我在学校里全学过了。 



1楼2006-06-07 22:21回复
    第1步 集中火力面对新工作新局面,你需要打起全副精神来对付。这时绝对不能疏忽大意,最好请朋友不要往办公室打电话,推掉无关紧要的应酬和聚会。
     
    第2步 不要总是揽事上身。你不是超人,公司雇你也不是为了解决所有问题,不要忙着给其它部门提建议、搞策划,反而把自己的任务给耽误了。
     
    第3步 保持中立。同事间说是非,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不必声明你的立场与见解,毕竟你对人事纷争一无所知,盲目发表意见,说不定就会站错立场。
     
    第4步 学习适应公司文化。每个公司都有不成文的规矩。公司5:30下班,那你就要改掉5:00就走人的习惯。圣诞节前夕,不要忙着花钱买卡买礼物,先打听清楚公司里有没有这样的传统。
     
    第5步 迅速进入状态。每个老板都希望新人迅速做出绩效来。你得加班,甚至把工作带回家里完成。请求同事的帮助也是个好办法。
     
    第6步 不要忽视办公室着装。如果你看上去干净利落、衣着整洁,自己也会感觉良好、自信十足。注意,在穿着上不要百无禁忌,过于招摇。


    2楼2006-06-07 22:25
    回复
      2025-08-16 08:34:5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殊不知,十几年学上下来,很多事情已经习惯成自然了,正是这些自然的不能再自然的“学生习气”不仅是你刚上班时的绊马索,也往往是工作多年的师兄师姐免不了为之喝一壶的地方。

        莺歌燕舞的日子

        上学的时候想踢球,随时有一大帮兄弟奉陪;想睡觉,倒床就睡,管他下午有没有课;想唱歌,嚎他个通宵,既便宜又痛快,反正明天可以狂睡一天……如果你上班还是带着这种生活印记,那可糟了:整天工作都忙得晕头转向,晚上还敢去唱歌、跳舞?不让你加班就谢天谢地了!白天在单位要是困得不行了,你也得拿根棍儿撑着,如果你不小心倒在桌子上,不惹来领导几个白眼才怪呢!到了晚上,再也不敢挂着QQ熬到一两点钟,即使对方多么让你心仪,你都得早早说bye-bye,你终于意识到,睡眠对你来说比聊天更重要。

        直肠子刺头

        在大学里,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什么制度不合理,什么老师教授的方式有问题,什么“公车上书”了,什么“上殿谏言了”,没有不敢做的,那叫有个性、有气魄,没准还能惹来老师的另眼相看,把你器重成个人才。可是,上了班你就会发现,“人人平等”变成了下级和上级不可逾越的界限,“言论自由”变成了尽可能的服从。你要是想施展自己的个性、魅力,就要先学会去适应。不然,动不动的就对制度提出怀疑,动不动就“上书”一把,到时候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能不能保住这个饭碗都是个问题。

        起外号不是魅力是阻力

        学生时代是少不了外号的,而且一定要有特点,做到既可意会,又方便言传。头发少的老师,就起名为“地中海”,严厉的女老师,命名为“小魔女”,从来不笑的老师,来个“黑脸包公”,反正是五花八门,叫起来既顺口,又显得亲切。这一顺口就顺了十几年,到了单位都有点适应不过来。你的部门经理可不会因为亲切的缘故对它置之不理,走运的话骂你两句了事,背运的话,给你打发走了你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所以就是再艺术、再搞笑、再有创意的外号,也得把它留在脑子里,烂在肚子了,自己想想偷着笑。千万别放出风来以求和同事达成共鸣,况且办公室的年龄参差不齐,你的创意也未必能得到共识!

        邋遢不再是潇洒

        工作的环境可不像你温暖的家和可以大闹天宫的宿舍!刚来的时候,就勤快着点,不仅自己的办公地带要保持干净整洁,还得有点眼里见儿,擦擦桌子,打打水,碰上陪领导吃饭的时候,自己少吃点,多照顾照顾别人,没准前辈们觉得这孩子挺懂事的,多教你两招,你不是就赚大发了嘛。

        向同事借钱想都不要想

        谁没跟同学借过钱,“唉,哥们,这月揭不开锅了,借几个子儿使使”,一点都不陌生吧。同学一般都很给面子,大家都没几两银子,花也花不到哪去。上了班,挣了钱,有了固定收入,就别过那种月初“富翁”,月末“负翁”的日子了。同事≠同学,你开口容易,人家却两难。

        逗贫嘴

        每天在宿舍里贫嘴,从来没停过吧。进了办公室,屋里的人比寝室多了两倍,但很可能从早到晚说的话,不超过5句。不适应吧,那是肯定的。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少说多干。

        恋爱稍微悠着点

        在大学生活中,恋爱也是一门不可逃避的必修课,到处都充斥着爱情的味道,大胆的表白或无微不至的体贴,不但不会招来白眼,反而会有掌声。但上了班,可千万得悠着点,打给恋人的电话最好每天少于一个,别以为你压低了声音人家就不知道!没事恋人就来造访,更是一大忌讳。毕竟在单位里,工作还是第一位的,恋爱,还是选择优雅、浪漫的地方去实践吧。

        发现幻想不再迷人也别沦为愤青

        毕业之前,每个人都会在校友录上慷慨激昂一番,什么一定要做出个人样,不能给母校丢脸;什么要在几年之内年薪达到多少多少;什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领导刮目相看。也许刚上班的时候,你兴奋得每天6点起,12点睡却仍然精力充沛;你看到每一个同事脸上都堆上了亲人般的笑容;你干起活来非常认真,脑子里幻想着被领导表扬的情景。但是,你渐渐就会发现,理想和现实原来差距是如此遥远,你知道每天6个小时的睡眠远远不够,你发现你的提议总是得不到认可,你发觉到就是整天堆着笑脸也会有人不买你的账……然后,你所能做的就是尝试着去冷静的泰然处之,抱怨是没有用的,只会让你的态度更加消极,社会就是这样的,既然你没有力量去改变它,就想办法去适应它吧,等你渐渐的适应了以后,也许你可以改变点什么!

        意气用事的跳槽

        “我准备跳槽了”这句话往往在毕业一两年后的同学聚会上被提及率很高。原来心满意足的工资现在看起来少得可怜;时间、经历的付出和所得到的成果不成正比;讨厌自己现在的状态,觉得学不到什么东西了……几个小时过后,大家得出一致结论“其实想找个比现在工作好的地方也挺难的!”工作需要积累,关系需要培养,在你还没有大能耐的时候,还是本分点好,说不定积累个几年,你跳的优势会更好。要是像蚂蚁似的天天搬家,最后你还是个打杂的。凡事有失必有得,卧薪尝胆,必有后用。

        眼里不揉沙子的暴脾气

        上完了大学,尤其是那种给学校撑面子的学生,往往骨子里都带着清高和不忿儿。可到了单位,哪有人把你放在眼里?就是每天勤勤恳恳的,没准还能招来两句“你这东西怎么做的,不会做就别做!”你要是不忍,脱口而出:“我还不愿意做呢!”等于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还没留台阶。


      6楼2006-06-07 22:33
      回复

         其实,阿娟和小红对李佳楣并没有敌意,经理也并没有偏爱阿娟和小红。那次阿娟和小红在悄悄地交谈的,是关于小红向阿娟借的一笔款的事儿;而另一次阿娟、小红之所以坐了经理的车,是因为阿娟的母亲生病住院,经理要去探望,所以就约了下班后一块儿去。这些事儿本来都是与李佳楣毫不相干的,却因为她太敏感、太疑心,结果庸人自扰,挫伤了自己的工作激情,搞坏了同事之间的和谐关系。

         忠告:在职场中,疑神疑鬼的敏感心态有百害而无一利,除了搞坏自己的心态和同事间的关系,还能得到什么呢?

         

         

         朱逸阗是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他头脑活络,腿脚勤快,能力又强,因此销售业绩一直遥遥领先。然而,朱逸阗的心胸比较狭窄,一旦有同事销售业绩追上来了,他就感觉非常的不舒服。这时候的朱逸阗,满脑子想的不是怎么样想办法把自己的业绩再提高上去,与同事展开有力的竞争,而是千方百计地收集对方的种种隐私,设法将对方搞臭搞垮。在一段时间里,朱逸阗的做法居然屡屡奏效,好几位刚刚做出一点成绩的业务员,都因为被朱逸阗抓到了把柄、揭出了伤疤而辞职走人。

         去年下半年,有一位名叫李烛的女孩子从其他保险公司跳槽过来,朱逸阗顿时感到了新的压力。两个月下来,李烛的销售业绩就超越了朱逸阗,这让朱逸阗很不服气:哼,这个小丫头,居然这般有能耐,短短两个月便拉来一百六十多万的保险?肯定是用了什么不正当的手段。为了收集“证据”,朱逸阗偷偷跑到了李烛过去的公司去打听情况。有一次,朱逸阗看到李烛态度暧昧地打完电话,拿起提包走出了办公室,便赶紧悄悄地跟了出去,结果真的看到李烛上了一个颇有点年纪的男人的汽车……于是,朱逸阗便毫不客气地把李烛“依靠美色拉业务”的“秘闻”抖露给了大家。

         被人平白无故地泼了粪的李烛当然不肯罢休,她很快查到了是朱逸阗在背后捣鬼,便哭哭啼啼地跑到领导那里去告了朱逸阗一状。其实领导对朱逸阗的嫉贤妒能早有所闻,只是考虑到他的业绩一直不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这次,有人告上门来,领导终于忍不住了,他把朱逸阗叫进了办公室,严肃地说:“小朱,听说你无中生有地中伤了其他同事,有这样的事吗?这可不是一般性质的事情!其实,你的智商很高,社交能力也挺强,要是你能把精力都集中到如何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上,你的业绩应该是不会比别人差的,用不着使用那些不正当手段的。”显然,朱逸阗在领导心目中的形象是彻底毁了。

         忠告:面对强过自己的对手,就该赶紧调整自己的心态,妒忌是没有用的。

         (题图郦平素编辑陆艾涢Email:xiongwinnie@21cn.comLuaiyun920@sohu.com)


        8楼2006-06-07 22: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