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是觉得最后四点说得很好,所以就转过来了……
主要是觉得最近见到的矫情的人太多了……所以本文前半部分有些矫情的话,我觉得不看也罢……
Physicist 这个词,翻译成“物理学家”并不是特别恰当,中文一说“家”就太庄重,这就好比说“练武术的”跟“武术家”的含义完全不同一样。如果效法那本英国通俗杂志《The Economist》的译法,翻译成“物理学人”,似乎又太秀气。我认为最好的译法应该是“干物理的”,不过我的确更喜欢“物理学家”这个称呼。所以我实际上是个干物理的,我干的很一般,是个普通物理学家。
不搞科研的人往往不知道物理学家是干什么的,我以前也不知道。我上高中的时候中国流行一套《第一推动》丛书,我看了这套书之后认为物理学是最好的工作,就决心学物理。我认为干物理就是为了理解宇宙,为了人类至高无上的好奇心而工作。物理学是伟大的,因为它追求的是统一理论,物理学也是有趣的,因为有量子力学。
这些肉麻的话一直到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仍然认为是正确的,正如一个小孩说太阳是圆的,这个看法也是正确的一样。外人谈物理学家,甚至很多物理系研究生谈物理学家,常常是这样动不动就抒情的文艺腔。物理行业产生了很多英雄人物,使得人们总是用或者高山仰止或者“XXX也不过如此”的极端语气谈物理学家,而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健康的。
本文想要说的是,抒情描写并不是“物理学家干什么”这个问题的全部答案。一个真实的物理学家不仅仅关心物理,他也关心“自己”。
真实的物理学家只关心未知的物理。物理学家的工作不是学物理,而是“发现”新物理。喜欢看物理科普的都是“物理粉丝”,喜欢看物理书的都是“物理系学生 ”。真实的物理学家只爱看论文,他看论文的时候不是为了欣赏别人论文写的好,而是为了看看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灵感,好作出自己的工作。
物理这个行业干的事情很象当初欧洲探险者四处航海追求首先发现某个新大陆。“谁先发现的”,这个问题比什么都重要。物理行业是个高度竞争的行业,正如一个筋疲力竭的探险者不仅仅是为了旅游观光一样,一个起早贪黑搞科研的物理学家,他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好奇”,更是为了“先”发现。
可能有人认为文人相轻,理工科的人应该全部意见一致,其实真实的物理学家们一向都是吵来吵去。一个最有意思的现象是物理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别人给你提的问题,很少有人是因为对你的工作好奇,很多时候人们提问或者是质疑你的学说,或者是提醒你怎么没有提到他自己的相关工作。而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你的对手一定会提问。我最近看到有人说两个物理学家在 APS 上吵得面红耳赤像小人,其实面红耳赤才是真正的物理学家。
写在课本上在课堂上教的东西其实应该叫做“物理知识”,真正的物理学充满变数,是物理学家们的战场。
用“江湖”来形容物理行业是个很恰当的比喻。各个组就好像不同的门派一样,各个老头子就好像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实明争暗斗的武林宗师一样。跟文人江湖不同的一点是,物理江湖有清晰的胜负。随着时间过去,对错都会有个说法。可见跟物理学家的争斗相比,文人们的骂战就好像聊天一样。
工作几年以来,我发现对我搞科研勤奋程度刺激最大的“非物理因素”,可能是各种会议。对于第一次参加物理会议的研究生来说,可能只有跟自己课题相近的东西最有意思。而对一个物理学家来说,学术会议简直跟比武大会差不多。你会发现很多人的工作都是没什么价值的灌水,你会发现有的老头子一张图讲了好几年,你甚至会发现有些人的结果更本就是错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你会发现很多人的确作出了非常漂亮的工作。
主要是觉得最近见到的矫情的人太多了……所以本文前半部分有些矫情的话,我觉得不看也罢……
Physicist 这个词,翻译成“物理学家”并不是特别恰当,中文一说“家”就太庄重,这就好比说“练武术的”跟“武术家”的含义完全不同一样。如果效法那本英国通俗杂志《The Economist》的译法,翻译成“物理学人”,似乎又太秀气。我认为最好的译法应该是“干物理的”,不过我的确更喜欢“物理学家”这个称呼。所以我实际上是个干物理的,我干的很一般,是个普通物理学家。
不搞科研的人往往不知道物理学家是干什么的,我以前也不知道。我上高中的时候中国流行一套《第一推动》丛书,我看了这套书之后认为物理学是最好的工作,就决心学物理。我认为干物理就是为了理解宇宙,为了人类至高无上的好奇心而工作。物理学是伟大的,因为它追求的是统一理论,物理学也是有趣的,因为有量子力学。
这些肉麻的话一直到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仍然认为是正确的,正如一个小孩说太阳是圆的,这个看法也是正确的一样。外人谈物理学家,甚至很多物理系研究生谈物理学家,常常是这样动不动就抒情的文艺腔。物理行业产生了很多英雄人物,使得人们总是用或者高山仰止或者“XXX也不过如此”的极端语气谈物理学家,而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健康的。
本文想要说的是,抒情描写并不是“物理学家干什么”这个问题的全部答案。一个真实的物理学家不仅仅关心物理,他也关心“自己”。
真实的物理学家只关心未知的物理。物理学家的工作不是学物理,而是“发现”新物理。喜欢看物理科普的都是“物理粉丝”,喜欢看物理书的都是“物理系学生 ”。真实的物理学家只爱看论文,他看论文的时候不是为了欣赏别人论文写的好,而是为了看看自己能从中得到什么灵感,好作出自己的工作。
物理这个行业干的事情很象当初欧洲探险者四处航海追求首先发现某个新大陆。“谁先发现的”,这个问题比什么都重要。物理行业是个高度竞争的行业,正如一个筋疲力竭的探险者不仅仅是为了旅游观光一样,一个起早贪黑搞科研的物理学家,他绝对不仅仅是为了“好奇”,更是为了“先”发现。
可能有人认为文人相轻,理工科的人应该全部意见一致,其实真实的物理学家们一向都是吵来吵去。一个最有意思的现象是物理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别人给你提的问题,很少有人是因为对你的工作好奇,很多时候人们提问或者是质疑你的学说,或者是提醒你怎么没有提到他自己的相关工作。而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那就是你的对手一定会提问。我最近看到有人说两个物理学家在 APS 上吵得面红耳赤像小人,其实面红耳赤才是真正的物理学家。
写在课本上在课堂上教的东西其实应该叫做“物理知识”,真正的物理学充满变数,是物理学家们的战场。
用“江湖”来形容物理行业是个很恰当的比喻。各个组就好像不同的门派一样,各个老头子就好像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实明争暗斗的武林宗师一样。跟文人江湖不同的一点是,物理江湖有清晰的胜负。随着时间过去,对错都会有个说法。可见跟物理学家的争斗相比,文人们的骂战就好像聊天一样。
工作几年以来,我发现对我搞科研勤奋程度刺激最大的“非物理因素”,可能是各种会议。对于第一次参加物理会议的研究生来说,可能只有跟自己课题相近的东西最有意思。而对一个物理学家来说,学术会议简直跟比武大会差不多。你会发现很多人的工作都是没什么价值的灌水,你会发现有的老头子一张图讲了好几年,你甚至会发现有些人的结果更本就是错的。当然更重要的是你会发现很多人的确作出了非常漂亮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