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日早晨,我接到了作协刘新苗老师通知:去教场沟采风。我赶快搭车去了迁安诗词协会所在地,和文友们一起出发,奔向目的地。
昨夜淋了一场细雨,天还没有彻底放晴,冷风正吹着。可是,我们的心中早已装满阳光。路上,我和文友李国锋在车里紧紧地挨着,扯着文学的话题,脸上堆满笑容。
半个小时后,车队临近了教场沟。去年,我曾来过这里一次,当时还是土路;如今已铺上水泥地面,非常的平坦。车速明显比那次快了。车窗外,两边的山坡已染上了绿色,小草,野菜开始拱出了地皮。一位村民驱赶着羊群不紧不慢地走下山岗,见到来客,他摔了几下鞭子,羊儿们温顺地躲开了。
车拐了一道弯儿,一位文友忽然惊叫道,杏花,杏花!
我们循声望去,这一处山岗栽满了杏树,已经绽开了花蕾,一片一片的,就像粉色的云彩,在山风中浮动着。车停了下来。人们急不可待地涌了出来,向那里飞奔而去。杏花已经进入了旺盛期,香气扑鼻,一朵朵互相拥挤着,绽开美丽的容颜。此时天已放晴,阳光温柔地洒下来,在花蕾间闪动着如丝的光线。文友们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很多人站在树边,手扶着生机盎然的杏枝,在相机前灿烂地笑着,把美好的景致连同欢愉的心境一起定格。
我们继续向前走了一段,到了一处宁静的小院前,这里青砖青瓦,方格窗,房檐下挂着一串串大红的灯笼,古朴,喜庆,典雅,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走近以后,我们看到了门前悬挂的石牌,上面刻着:河北省诗人作家活动基地。我和李国峰分别站在石牌边,请阿紫老师拍了照。我的心里热热的,像有一股潮水涌动一般。
过了一会儿,我们开始登长城。
路有些陡,有时还会踩在滑动的石子上。大家一边走,一边畅谈着。阳光洒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红彤彤的。仰头望去,古老的长城卧在险峻的山梁上,历经千年的沧桑,仍不失巍峨的风采。
碧青老师在我的前面迈着轻盈的步子。她忽然发现了一棵野菜正绽放着黄色的花儿,立刻面带惊喜地停下来,猫下身去,把它轻轻地掐在了手里。我问起了市文联正要创刊的《燕山》杂志。碧青老师谈到了我市的文学创作情况,并且提出,《燕山》一定要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为打造“燕山文化”做出努力。看着她踌躇满志的神情,我禁不住对大姐更加肃然起敬。
阿紫老师和李国锋在后面走着。我挥了挥手,他们很快赶了上来。阿紫老师热情地为大家拍照。我和李国锋合影的时候,她微笑着告诉我们如何面对镜头,以便照出更好的效果。她还把相机递给我,让我为她拍照。清风中,她背倚着古老的长城,扬起双臂,白色的纱巾在肩上飞舞起来,蓝天下留住美丽的笑容。
这时,我们遇见了李果老师。我一直对他心怀敬意。最近,他为《燕山》向我约稿,我投去了三个短篇,听刘新苗老师说,我的《走来走去的牛》已经定稿,将刊登在《燕山》创刊号上。我邀请李老师合影。他爽快地答应了。阿紫老师的相机对准了我们。雄伟的长城上,留下了我和李老师愉快的影像。
同行的有网友依窗听雨,我在新迁安吧读过她很多古体诗,深深地为她的才华所折服。作协开会时,曾经和她见过一面。经过攀谈我得知:我们两家相隔只有几里地,还是老乡呢。
我们还遇到了网友草堂,她们一家三口都来了。草堂的先生很幽默,时时在人群中掀起一阵笑的浪花。草堂的宝贝儿子很懂事,经他母亲介绍,礼貌地和我们打着招呼。
走在这段长城上,地上的砖头无声地诉说着失去的沧桑。有一个城楼保存比较完好,还能看出基本的轮廓,青砖却不再光滑,留下岁月的斑。我轻轻地抚摸着城墙,用指尖与古老的长城对话,心中掀起了一股波澜。向下望去,一片一片的杏树聚成了粉色的浪潮,香气缓缓地飘过来。大山,长城,杏花融在一起,组成一幅奇美的画卷。
此时,面对同伴们一张张友好的笑脸,面对着眼前一幅幅迷人的景色,我的心中犹如灌了蜜,完全陶醉了。
临近中午,我们意犹未尽地开始往山下返。
饭桌上,主人端上了丰盛的农家菜。经人指点,我看到了网友水月亮和翠羽黄衫,虽然没来得及叙谈,但能够有机会相逢,也是件很高兴的事情。
告别教场沟的时候,我坐在车里回过头来,竟有些不舍。
看到了那么多的美景,领受了那么多的热情,感到了那么多的真诚,我在心里默默地说:不虚此行。
教场沟,我还会来的。
2011年4月11日
昨夜淋了一场细雨,天还没有彻底放晴,冷风正吹着。可是,我们的心中早已装满阳光。路上,我和文友李国锋在车里紧紧地挨着,扯着文学的话题,脸上堆满笑容。
半个小时后,车队临近了教场沟。去年,我曾来过这里一次,当时还是土路;如今已铺上水泥地面,非常的平坦。车速明显比那次快了。车窗外,两边的山坡已染上了绿色,小草,野菜开始拱出了地皮。一位村民驱赶着羊群不紧不慢地走下山岗,见到来客,他摔了几下鞭子,羊儿们温顺地躲开了。
车拐了一道弯儿,一位文友忽然惊叫道,杏花,杏花!
我们循声望去,这一处山岗栽满了杏树,已经绽开了花蕾,一片一片的,就像粉色的云彩,在山风中浮动着。车停了下来。人们急不可待地涌了出来,向那里飞奔而去。杏花已经进入了旺盛期,香气扑鼻,一朵朵互相拥挤着,绽开美丽的容颜。此时天已放晴,阳光温柔地洒下来,在花蕾间闪动着如丝的光线。文友们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很多人站在树边,手扶着生机盎然的杏枝,在相机前灿烂地笑着,把美好的景致连同欢愉的心境一起定格。
我们继续向前走了一段,到了一处宁静的小院前,这里青砖青瓦,方格窗,房檐下挂着一串串大红的灯笼,古朴,喜庆,典雅,犹如世外桃源一般。走近以后,我们看到了门前悬挂的石牌,上面刻着:河北省诗人作家活动基地。我和李国峰分别站在石牌边,请阿紫老师拍了照。我的心里热热的,像有一股潮水涌动一般。
过了一会儿,我们开始登长城。
路有些陡,有时还会踩在滑动的石子上。大家一边走,一边畅谈着。阳光洒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红彤彤的。仰头望去,古老的长城卧在险峻的山梁上,历经千年的沧桑,仍不失巍峨的风采。
碧青老师在我的前面迈着轻盈的步子。她忽然发现了一棵野菜正绽放着黄色的花儿,立刻面带惊喜地停下来,猫下身去,把它轻轻地掐在了手里。我问起了市文联正要创刊的《燕山》杂志。碧青老师谈到了我市的文学创作情况,并且提出,《燕山》一定要站在比较高的起点,为打造“燕山文化”做出努力。看着她踌躇满志的神情,我禁不住对大姐更加肃然起敬。
阿紫老师和李国锋在后面走着。我挥了挥手,他们很快赶了上来。阿紫老师热情地为大家拍照。我和李国锋合影的时候,她微笑着告诉我们如何面对镜头,以便照出更好的效果。她还把相机递给我,让我为她拍照。清风中,她背倚着古老的长城,扬起双臂,白色的纱巾在肩上飞舞起来,蓝天下留住美丽的笑容。
这时,我们遇见了李果老师。我一直对他心怀敬意。最近,他为《燕山》向我约稿,我投去了三个短篇,听刘新苗老师说,我的《走来走去的牛》已经定稿,将刊登在《燕山》创刊号上。我邀请李老师合影。他爽快地答应了。阿紫老师的相机对准了我们。雄伟的长城上,留下了我和李老师愉快的影像。
同行的有网友依窗听雨,我在新迁安吧读过她很多古体诗,深深地为她的才华所折服。作协开会时,曾经和她见过一面。经过攀谈我得知:我们两家相隔只有几里地,还是老乡呢。
我们还遇到了网友草堂,她们一家三口都来了。草堂的先生很幽默,时时在人群中掀起一阵笑的浪花。草堂的宝贝儿子很懂事,经他母亲介绍,礼貌地和我们打着招呼。
走在这段长城上,地上的砖头无声地诉说着失去的沧桑。有一个城楼保存比较完好,还能看出基本的轮廓,青砖却不再光滑,留下岁月的斑。我轻轻地抚摸着城墙,用指尖与古老的长城对话,心中掀起了一股波澜。向下望去,一片一片的杏树聚成了粉色的浪潮,香气缓缓地飘过来。大山,长城,杏花融在一起,组成一幅奇美的画卷。
此时,面对同伴们一张张友好的笑脸,面对着眼前一幅幅迷人的景色,我的心中犹如灌了蜜,完全陶醉了。
临近中午,我们意犹未尽地开始往山下返。
饭桌上,主人端上了丰盛的农家菜。经人指点,我看到了网友水月亮和翠羽黄衫,虽然没来得及叙谈,但能够有机会相逢,也是件很高兴的事情。
告别教场沟的时候,我坐在车里回过头来,竟有些不舍。
看到了那么多的美景,领受了那么多的热情,感到了那么多的真诚,我在心里默默地说:不虚此行。
教场沟,我还会来的。
2011年4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