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级制度分明的三大运营商内部,劳务派遣工处于“干活多、拿钱少”的行列。据了解,在全国的大部分地方,劳务派遣工的收入不到正式员工的正式工的1/3。
劳务派遣用工作为一种有效降低成本的方式在国企尤其是电信、银行等行业普遍存在。据了解,目前,中国联通大约有15万正式工,有35万劳务派遣工。对于电信运营商等上市公司而言,一般都有人均生产效率的考核要求,而劳务派遣工并不算入整个公司的编制,在财务报表上,其费用一般也不体现在人工成本一项而计入其他费用,所以大量使用派遣工成为运营商能交一份“漂亮”成绩单的有效方式。
为数众多的劳务派遣工在企业并没有归属感,一位已离职的劳务派遣员工向记者表示,“我曾是联通的一名员工,在联通工作了将近10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怀着对岗位的热情,对通信事业的憧憬我每天早出晚归加班任劳任怨,一直希望用我的工作表现可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可是10年下来,单位回报给我的就是每个月一千多一点的工资,还有就是领导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临时工,素质低,工作能力差有牢骚的就给我回家,爱干不干”。这位离职员工的遭遇即使不能代表全部,但也说出了很多劳务派遣员工的心声。一位某地市移动的劳务派遣员工向记者表示,“反正我们也习惯了,每月不到1000,完不成任务还要扣掉三四百。我们不能跟正式工比,人家有各种补助、福利,每月至少比我们多2000元。”
声音
“一直希望用我的工作表现可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可是10年下来,单位回报给我的就是每个月一千多一点的工资,还有就是无法改变的身份。”
——运营商劳务派遣工
“劳务派遣工目前的条件还不适合转正,因为招聘时标准相对较低,可以尝试达到一定标准的限定名额,给予转正。”
——地市运营商中层管理者
“长期以来,运营商追求市场业绩而忽视了对员工的关怀。而目前运营商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探索更多柔性管理与考核的方式。”
——某分析人士
“目前做到同工同酬很难,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在制度设计上,将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两套岗位评测体系有效融合。其次就是增强员工的归属感,给予员工更多关怀。”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研究员刘涛
劳务派遣用工作为一种有效降低成本的方式在国企尤其是电信、银行等行业普遍存在。据了解,目前,中国联通大约有15万正式工,有35万劳务派遣工。对于电信运营商等上市公司而言,一般都有人均生产效率的考核要求,而劳务派遣工并不算入整个公司的编制,在财务报表上,其费用一般也不体现在人工成本一项而计入其他费用,所以大量使用派遣工成为运营商能交一份“漂亮”成绩单的有效方式。
为数众多的劳务派遣工在企业并没有归属感,一位已离职的劳务派遣员工向记者表示,“我曾是联通的一名员工,在联通工作了将近10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怀着对岗位的热情,对通信事业的憧憬我每天早出晚归加班任劳任怨,一直希望用我的工作表现可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可是10年下来,单位回报给我的就是每个月一千多一点的工资,还有就是领导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临时工,素质低,工作能力差有牢骚的就给我回家,爱干不干”。这位离职员工的遭遇即使不能代表全部,但也说出了很多劳务派遣员工的心声。一位某地市移动的劳务派遣员工向记者表示,“反正我们也习惯了,每月不到1000,完不成任务还要扣掉三四百。我们不能跟正式工比,人家有各种补助、福利,每月至少比我们多2000元。”
声音
“一直希望用我的工作表现可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可是10年下来,单位回报给我的就是每个月一千多一点的工资,还有就是无法改变的身份。”
——运营商劳务派遣工
“劳务派遣工目前的条件还不适合转正,因为招聘时标准相对较低,可以尝试达到一定标准的限定名额,给予转正。”
——地市运营商中层管理者
“长期以来,运营商追求市场业绩而忽视了对员工的关怀。而目前运营商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探索更多柔性管理与考核的方式。”
——某分析人士
“目前做到同工同酬很难,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在制度设计上,将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两套岗位评测体系有效融合。其次就是增强员工的归属感,给予员工更多关怀。”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研究员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