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冬:思想在此,千年回响。各位下午好!
这里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和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联合设立的《千年论坛》的演播现场。就在前不久,我们请来了国学大师 许倬云先生,也是在这里来为大家做了一个“文明体系的互动和未来展望”的主题演讲,效果不俗。那么今天又是千年论坛的《文明的冲突与共存》这么一个主题演 讲,今天我们请到的是谁呢?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主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的所长葛剑雄教授,大家欢迎!有请葛剑雄教授。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1997年-1998年任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2000年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长城站。
著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我的童年是在贫穷和无知中度过的,从小希望能读万卷书,却因家贫而无书可读;向往行万里路,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小镇。
到我可以真正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发现书越出越多,时间却越来越少,所以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读了多少。而且我越来越明白,仅仅读懂了书本 上的文字还不够,重要的是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
至于行路,虽然早已超过万里,但以世界之大,我总是感叹到过的地方太少。正因为如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永远追求的目标。
梅冬:那么今天葛剑雄教授将给大家所作的一个主题演讲的题目是《从汉族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来有请葛先生作我们今 天的主题报告。
葛剑雄:谢谢,各位好,今天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那么对于像我这样已经做了30多年的教师的人来讲,在课堂里面到底有过几次(演讲),我都记不清楚 了。但在这样一个神圣的书院里面,这样一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地方,跟诸位来谈一个影响到我们民族未来的问题,这是前所未有的。
正因为这样,我选择了这样一 个题目叫做《从汉族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民族和文化的融合》。我总认为人类历史上可以出现无数次的冲突,就象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间,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 可能会抢人家的东西吃,可能会占人家的便宜,可能会打人家,但当他慢慢成长了,他应该选择什么道路。
那么汉族不但是我们中国的主体民族,中华民族的主体民 族,而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那为什么会形成这个民族呢?是不是我们老祖宗(很)会生孩子?那恐怕不是。是不是我们中国汉族选择了世界上面自然环境最 好的地方?恐怕也不是。
我认为主要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有融合的传统。汉族本身是一个民族和文化融合的产物,如果从历史上来讲汉族的前身,我们称它为华夏诸 族,从这个称呼大家可以知道它不是一个族,不一定是来自一个血统的华夏诸族。就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相近,那么慢慢有了共同的文化,就成为一个共同的民 族。但是不管我们历史上找到多少证据,华夏诸族最早的生活的地方是集中在黄河的中下游,也就是传统的中原。那么它怎么样扩大到全国,并且华夏诸族发展到成 为中国的民族主体?那么我认为主要的一个手段就是移民。这移民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就是华夏诸族的人,他们的后裔向全国各地的迁移。特别是南方的移民。另一 方面就是它吸收了境外的以及国外的各个方面迁入中原地区,以及迁入中国的移民。首先我们看看第一方面,他怎么样迁移?迁移过程怎么样吸收其他民族的。
我们 知道在中原发生战乱,或者说中原的人口已经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大批人口从中原向周边迁移。那为什么向南方迁移呢?因为南方相对来讲,自然条件比较好,而且 南方人口比较稀少,有开发的余地。那么开始的时候,华夏诸族或者我们姑且用后来的名字,叫它汉族。汉族南迁以后主要集中在一些行政的中心,交通的要道旁
这里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和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联合设立的《千年论坛》的演播现场。就在前不久,我们请来了国学大师 许倬云先生,也是在这里来为大家做了一个“文明体系的互动和未来展望”的主题演讲,效果不俗。那么今天又是千年论坛的《文明的冲突与共存》这么一个主题演 讲,今天我们请到的是谁呢?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主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的所长葛剑雄教授,大家欢迎!有请葛剑雄教授。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1997年-1998年任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2000年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长城站。
著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我的童年是在贫穷和无知中度过的,从小希望能读万卷书,却因家贫而无书可读;向往行万里路,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小镇。
到我可以真正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发现书越出越多,时间却越来越少,所以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读了多少。而且我越来越明白,仅仅读懂了书本 上的文字还不够,重要的是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
至于行路,虽然早已超过万里,但以世界之大,我总是感叹到过的地方太少。正因为如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永远追求的目标。
梅冬:那么今天葛剑雄教授将给大家所作的一个主题演讲的题目是《从汉族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来有请葛先生作我们今 天的主题报告。
葛剑雄:谢谢,各位好,今天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那么对于像我这样已经做了30多年的教师的人来讲,在课堂里面到底有过几次(演讲),我都记不清楚 了。但在这样一个神圣的书院里面,这样一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地方,跟诸位来谈一个影响到我们民族未来的问题,这是前所未有的。
正因为这样,我选择了这样一 个题目叫做《从汉族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民族和文化的融合》。我总认为人类历史上可以出现无数次的冲突,就象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间,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 可能会抢人家的东西吃,可能会占人家的便宜,可能会打人家,但当他慢慢成长了,他应该选择什么道路。
那么汉族不但是我们中国的主体民族,中华民族的主体民 族,而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那为什么会形成这个民族呢?是不是我们老祖宗(很)会生孩子?那恐怕不是。是不是我们中国汉族选择了世界上面自然环境最 好的地方?恐怕也不是。
我认为主要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有融合的传统。汉族本身是一个民族和文化融合的产物,如果从历史上来讲汉族的前身,我们称它为华夏诸 族,从这个称呼大家可以知道它不是一个族,不一定是来自一个血统的华夏诸族。就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相近,那么慢慢有了共同的文化,就成为一个共同的民 族。但是不管我们历史上找到多少证据,华夏诸族最早的生活的地方是集中在黄河的中下游,也就是传统的中原。那么它怎么样扩大到全国,并且华夏诸族发展到成 为中国的民族主体?那么我认为主要的一个手段就是移民。这移民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就是华夏诸族的人,他们的后裔向全国各地的迁移。特别是南方的移民。另一 方面就是它吸收了境外的以及国外的各个方面迁入中原地区,以及迁入中国的移民。首先我们看看第一方面,他怎么样迁移?迁移过程怎么样吸收其他民族的。
我们 知道在中原发生战乱,或者说中原的人口已经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大批人口从中原向周边迁移。那为什么向南方迁移呢?因为南方相对来讲,自然条件比较好,而且 南方人口比较稀少,有开发的余地。那么开始的时候,华夏诸族或者我们姑且用后来的名字,叫它汉族。汉族南迁以后主要集中在一些行政的中心,交通的要道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