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清吧 关注:39,674贴子:1,754,199
  • 1回复贴,共1

从汉族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民族和文化的融合(葛剑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梅冬:思想在此,千年回响。各位下午好!
这里是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和湖南电视台卫星频道联合设立的《千年论坛》的演播现场。就在前不久,我们请来了国学大师 许倬云先生,也是在这里来为大家做了一个“文明体系的互动和未来展望”的主题演讲,效果不俗。那么今天又是千年论坛的《文明的冲突与共存》这么一个主题演 讲,今天我们请到的是谁呢?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主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的所长葛剑雄教授,大家欢迎!有请葛剑雄教授。
  葛剑雄,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   1997年-1998年任日本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
  2000年参加中国第一次南极考察队赴南极长城站。
  著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发展史》、《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我的童年是在贫穷和无知中度过的,从小希望能读万卷书,却因家贫而无书可读;向往行万里路,却从来没有离开过小镇。
  到我可以真正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发现书越出越多,时间却越来越少,所以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读了多少。而且我越来越明白,仅仅读懂了书本 上的文字还不够,重要的是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
  至于行路,虽然早已超过万里,但以世界之大,我总是感叹到过的地方太少。正因为如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永远追求的目标。
  梅冬:那么今天葛剑雄教授将给大家所作的一个主题演讲的题目是《从汉族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民族和文化的融合》,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来有请葛先生作我们今 天的主题报告。
  葛剑雄:谢谢,各位好,今天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那么对于像我这样已经做了30多年的教师的人来讲,在课堂里面到底有过几次(演讲),我都记不清楚 了。但在这样一个神圣的书院里面,这样一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地方,跟诸位来谈一个影响到我们民族未来的问题,这是前所未有的。
正因为这样,我选择了这样一 个题目叫做《从汉族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民族和文化的融合》。我总认为人类历史上可以出现无数次的冲突,就象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间,当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 可能会抢人家的东西吃,可能会占人家的便宜,可能会打人家,但当他慢慢成长了,他应该选择什么道路。
那么汉族不但是我们中国的主体民族,中华民族的主体民 族,而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那为什么会形成这个民族呢?是不是我们老祖宗(很)会生孩子?那恐怕不是。是不是我们中国汉族选择了世界上面自然环境最 好的地方?恐怕也不是。
我认为主要一个因素,就是我们有融合的传统。汉族本身是一个民族和文化融合的产物,如果从历史上来讲汉族的前身,我们称它为华夏诸 族,从这个称呼大家可以知道它不是一个族,不一定是来自一个血统的华夏诸族。就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相近,那么慢慢有了共同的文化,就成为一个共同的民 族。但是不管我们历史上找到多少证据,华夏诸族最早的生活的地方是集中在黄河的中下游,也就是传统的中原。那么它怎么样扩大到全国,并且华夏诸族发展到成 为中国的民族主体?那么我认为主要的一个手段就是移民。这移民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就是华夏诸族的人,他们的后裔向全国各地的迁移。特别是南方的移民。另一 方面就是它吸收了境外的以及国外的各个方面迁入中原地区,以及迁入中国的移民。首先我们看看第一方面,他怎么样迁移?迁移过程怎么样吸收其他民族的。
我们 知道在中原发生战乱,或者说中原的人口已经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大批人口从中原向周边迁移。那为什么向南方迁移呢?因为南方相对来讲,自然条件比较好,而且 南方人口比较稀少,有开发的余地。那么开始的时候,华夏诸族或者我们姑且用后来的名字,叫它汉族。汉族南迁以后主要集中在一些行政的中心,交通的要道旁 


1楼2011-04-10 17:24回复

    而且要跟著名的几个汉姓家族通婚。他下令鲜卑话不许再讲,全部学汉语,衣服全部换掉。他汉化的结果怎么样呢?到了唐朝的时候,已经没有人说还有鲜卑人了。
    但是我们唐朝还是可以看到,有些名人姓元,那很明显,他们就是鲜卑人的后代。比如诗人元稹,宰相元结。你们去查唐史,还有很多人姓元的,他们就是鲜卑人的 后代。
    那么还有一部分人是半推半就的,就是一方面他们自己也想挤进比较上等人的圈子,另一方面,也是形势所迫。所以很多人到了后来,到了唐朝的时候,原来 南北朝的很多少数民族,很多非汉族已经都变成汉族了。他们采取的办法也是这样,有的是改姓,有的是依托在一个什么身份。
    比如匈奴人很多人改姓刘,为什么改 姓刘呢?他们说我们祖上,曾经跟刘邦结拜兄弟,那为什么这样呢?大家不是知道有一个典故吗?叫刘邦曾经在白登这个地方被匈奴围攻包围了几天,后来想出计划 来,把美女、金钱送给匈奴人,然后就逃出来。那么当时他们跟匈奴的首领冒顿单于曾经结拜兄弟,所以他们就姓刘,所以唐朝有个宰相姓刘的,其实就是匈奴人的 后代。那么这种情况的出现,最终在中原以及汉族聚集的地方,它具有非常强大的同化其它民族、影响其它民族的能力。所以无论是你和平的进入,是一般的移民, 还是经商,还是游猎,还是你军事的征服,到最后全部给这里的汉族所融合了。所以我们讲,军事上的征服者,经常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
    毫无例外,比如就拿中 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来讲,清朝统治者是满族,大家都知道,当时有近一百万的满族人口内迁了。但最后出现什么结果呢?到了清朝末年的时候,满族人除了还保留 他的身份,因为他是统治民族,还保留他们的一些信仰。比如他们的信萨满教,还有一些他们的风俗,其它大多数方面,跟汉人已经没有什么差别了。
    所以可以想 象,如果清朝再延续到最后,它也避免不了本民族被融化这样一个结果。那么这种情况为什么在我们中国出现,在汉族中出现呢?我想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看一下,首 先,由于汉族它发展得比较早,它生存环境也比较有利,因为它选择的是黄河中下游这块地方,所以很早就发展起发达的农业和发达的农业文明。而对比之下,周边 的民族,无论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其它南方的一些处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农耕民族,或者有的狩猎的、采集的这些民族来讲,总体上都没有它强大,都没有它的优 势。在我们历史上看,我们今天说的黄河流域这个地方已经不好。大家知道,在人类的早期什么地方最容易开发呢?是黄土冲击的平原比较容易开发,而当时黄河流 域的气温,比现在高,降水量比较丰富,所以自然环境比较好。而南方呢,还多雨潮湿,气温过高,疾病流行。 原始植还过于茂密,我想象当时江西、湖南这一带,到处都是大树,你人走都走不进去,开辟是不容易的,而且好多地方因为潮湿,因为高温,传染病就流传。所以 中原的地理环境比较好。
    第二方面原因呢?就是由于长期存在的民族歧视,这个是不能够否认的。如果不歧视的话,为什么我们少数民族发达了,我有吃有穿,我为 什么要改变成汉族呢?还是汉族比其他民族水平高,儒家的理念就是华夷之别,华夏是高等的,蛮夷是低等的。因为存在着这样一个差异,所以其它民族你要在汉人 多的地方生存,你要跟他们平起平坐,唯一的办法就是想办法改变自己的民族身份。所以这么多人才修改家谱,编造历史,要使自己成为汉族的一员,光有这一些还 不够。
    第三个原因,我认为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汉族对其它民族的认同,从来不讲血统,只讲文化。你讲血统就没有出路嘛!比如我跟你讲血统,我是汉族,你是其 它族。你其它族永远是其它族,你这血统是不能改变的。但汉族认同只讲文化,要你穿我的衣服,说我的话,信我的文化,你就是自己人,哪怕你是高鼻子蓝眼睛。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时候,利玛窦跑到中国来传教,传播天主教,开始没有理睬他,后来知道不行,就学中国话,写中国字,后来他可以拿文言文写书,中国话说得 


    3楼2011-04-10 17: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