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云之上
全公司的人一起去峨眉山玩。
走到山脚下的时候,周围都是过往的行人,而越往上面走,行人越少,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坐车。
等我们差不多拖着半死的身躯赶上当天最后一班索道上达金顶的时候,大家在缆车里非常没用地尖叫着说“好美啊太美啦”,所幸是全天最后一班缆车,整个车厢里也只有我们几个,所以还不算是很丢脸。
脚下的山峰只有一两个尖顶露在云的外面,下面都被浓厚得像是牛奶一样的云层浸泡着。
无数缭绕的雾气,再加上金光闪闪的庙宇和巨大的佛像,周围被刻画得如同仙境一样。
真的是要到了这样的高度,才能看见最美的风景吧。
只是周围的温度也不得不让我们去租了厚厚的军大衣。
其实和人生很像呢。
都是越往上面人越少,到最后能陪着你一起看风景的,永远只有身边的那几个人。要经过痛苦,要经过寒冷,要经过争吵,才可以看见脱离庸俗喧闹的人间的美景。
第二天早上,冒着寒冷的雨去等日出。
从天黑就摸索着朝山崖绝壁前进。然后在冷雨里哆嗦着等天亮。尽管当地人说下雨有可能就看不到日出,但是还是很不甘心地去了。
结果果然,凌晨五点就起床,然后在寒冷的雨里头发衣服都打湿了之后,依然没有看见日出。
这更像人生了呢。
高中的时候有一个自己网站,每周五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一整天都在想周末回家的时候要如何完善每个栏目的细节,添加新的内容进去,或者突然一天有想法把之前整个构架全部推翻,偏执狂一样地把所有页面做成起初最讨厌的深红色,颜色代码是990000,渐渐发现用灰色的小字点缀起来非常得当。因为不会写太专业的代码,就拜托朋友来写,然后修改其中能够自行理解的部分,把更多精力花在处理图片上。尽管网站访客寥寥,却也自得其乐地为每次的变化兴奋多时,把地址转给每个有联络的朋友看,急切想知道他们的反馈,能收到很好的评价和中肯的建议。
一次大雪后的中午,用自己买来的电话卡拨通长途接受一个网络电台的采访,至今想来算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当时却异常激动,对着安静寒冷、覆盖着厚厚白雪空无一人的白色操场慷慨激昂地诉说着理想和假设,迫不及待地自我表达。声音在公共电话亭的罩子里形成短促的回声,每一句伴随着呼出大团的白汽。这些话更像是在讲给自己听——微弱的期许和疾驰而过的梦想,在那时便有了明确的方向。
进入目前的行业非常偶然,开始尝试着做了几本书的封面,几乎完全不懂得印刷色、尺寸等等基本的常识,还非常挑剔地去声讨责编说颜色不是理想中的颜色、印刷质量也很糟糕,现在想起来其实其中有许多该归结为自己的无知,最初完全不适合印刷尺寸的图,一定为美术编辑重建图案的工作带来非常多的麻烦。正是他们宽容无私的帮助,让我逐步地积累到更多经验,如今能自信从容地面对每一项工作,有幸为更多优秀的作品做装祯。
而作为一个设计师和一个创作者的冲突就在于,创作者最大的财富即是与众不同的特质,而设计师往往被要求适应作品的风格,做“恰当”的取舍,尽量把自己埋藏起来。让自己的创作更加同化于作品本身,才算是完满的结局。于是更多时候便陷入一种不断刻意丢失自我和找寻自我的循环,一个人是如何能够把自己隐藏起来,再去自我发现,这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但也正是在这种循环中,对自己的认识便更加强烈和专注,每次重拾的风格和元素便更加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