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吧 关注:11,184贴子:3,878,594

请教各位老辈一点关于五六十年代的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五六十年代食物种类多吗,一般最常见的食物是什么?
2 一日三餐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3 吃的东西一般是从何而来,自己家种植饲养的还是买的居多?
4 一般用什么来买东西(票、钱……)?
5 那时候有零食吗,如果有的话又是些什么,价格如何?
6 在饮食方面令您印象最深的记忆是什么?
希望大家能都提供一些答案资料,谢谢O(∩_∩)O


1楼2011-04-01 14:47回复
    这个问题真不好答呀
    说好的
    未必对心
    说坏的
    自然招来一片骂声


    2楼2011-04-01 14:51
    回复
      2025-11-08 15:00: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那时主食主要是玉米面,白面,白薯。大米小米和豆类不多,一日三餐吃的最多的当然是玉米面窝头,玉米粥。有时也会买些面条,馒头什么的,主要还是以自己做为主。吃的东西都是买的,城市里是没有地方自己种的,自家的院子里也就种些葡萄,枣什么的。买东西要用钱,但还要用票据,像布票,是买布用的,粮票是买粮食用的,油票是买油的,肉票是买肉的。过年过节时拿副食本还可以买到定量的花生,瓜子带鱼什么的年货。总之,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定量供应的,按人头和年龄供应不同的量,所以大家都很节省。零食也有,但和现在没法比。就算有,谁家也不舍得老给孩子买零食吃。花生,瓜子是最常见的,冰棍夏天才有,小豆冰棍和水果冰棍3分一根,牛奶冰棍5分一根。小吃店里的豆浆,白浆2分钱,糖浆3分钱,老豆腐最贵2毛钱。最普通的硬糖1分一块。坐无轨电车,从起点坐到终点最贵也就1毛5.一般是3站5分,超过3站就1毛。最难忘得是过年时厂甸卖的大糖葫芦,得扛回家,衣服上都沾上了糖。


      3楼2011-04-01 18:17
      回复
        楼主这个问题每人回答可能都不一样,因为大城市和小县城,还有农村,生活还是有差距的,你想听是那的呢
        总之那时生活没法和现代相比


        5楼2011-04-01 18:49
        回复
          第一个问题:五六十年代食物种类还是较多的。相比现在来讲,数量上比较少。但绝对环保。像现在有些食物,过去除非在灾害年,一般是不吃的。另外,如今有些高档商品,过去寻常百姓家间或也家有;如今可难以问津。


          7楼2011-04-01 20:49
          回复

            1 五六十年代食物种类多吗,一般最常见的食物是什么?
            答:食物种类不多。最常见的食物窝头。
            2 一日三餐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答:那时每月供应一斤大米,15%的细粮(小麦面粉),其余的都是玉米面,高粱米,到了秋天有白薯(一斤粮食可以买五斤白薯),还有一些粮食,比较少。最缺少的就是肉食,鸡蛋,最少的时候,每月三两肉,最多的时候一斤肉。鸡蛋按户供应,也很少。
            3 吃的东西一般是从何而来,自己家种植饲养的还是买的居多?
            答:全部购买。
            4 一般用什么来买东西(票、钱……)?
            答:除了人民币,一般还有商品票,布票,工业券……粮食有粮食本,粮票。
            5 那时候有零食吗,如果有的话又是些什么,价格如何?
            答:有零食,就是很少。价格很低,3楼说的很正确。哈哈,还是没钱买,那时人均生活水平比较低,吃零食就是奢侈了。
            6 在饮食方面令您印象最深的记忆是什么?
            答:印象最深的就是豆腐渣。灾灾年的时候吃了不少,没门路是买不到的。
            


            IP属地:天津8楼2011-04-01 20:56
            回复
              谢谢大家~~~~~~~~~~~~~感动~~~~~~~~~~~~~~~~~鞠躬~~~~~~~~~~~~~~~~~~~~~~


              9楼2011-04-02 11:44
              回复
                记得捡废铜烂铁卖了5分钱,顶着热辣辣的太阳走十几里路到部队的小卖部买了一根冰棍,冰棍凉凉地甜甜地太好吃啦,至今记忆犹新!
                现在的冰棍尝不出那时的味道了......


                10楼2011-04-02 11:59
                回复
                  2025-11-08 14:54: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那时的食品虽说不多,但绝对比现在的好吃;那时的住房虽说不要钱,但绝对比不上现在住得舒适。


                  11楼2011-04-02 13:09
                  回复
                    那时一个人一年供给八尺布票,谁长的高吃亏了,想想八尺布能做几件


                    12楼2011-04-02 14:15
                    回复
                                             小豆腐
                                      【 50年代的故事】
                                        2010-09-10 18:07
                            小时候穷啊,生产队分豆秸时,社员就把豆秸仔细的抖搂一遍,弄好了就能捡到1--2斤黄豆,每次烧豆秸时,把掉在灶门口的一两个豆粒收起来,攒几年,就能做豆腐吃了。
                      当然不舍得做大豆腐吃,因为大豆腐虽然好吃,但是剩下的豆腐渣就喂猪了这多浪费呀,再说,做大豆腐的工具也不好找,只好做小豆腐吃。就是把黄豆泡开,磨碎,加点干萝卜缨子,干白菜帮子,用水煮,蘸酱吃,一顿吃不了,剩下的不够一顿吃的,就用它来熬汤,那个香啊。
                                可是,那个年头,黄豆不好弄,接下来几年,一直没有吃到小豆腐,以至于连小豆腐的名称以及什么样都忘了,后来看人家做大豆腐,豆腐渣喂猪了,就以为豆腐渣是我吃过的小豆腐呢,感到特别可惜,回家告诉妈妈,豆腐渣汤多好喝呀,经过多次请求,妈妈终于从人家要回来点豆腐渣,熬了一锅豆腐渣汤,特意给我盛了一碗干一点的,我特高兴的吃了一大口,这一次怎么不好吃啊,但是是自己要的,只能默默的吃下去了。后来我一直把这个疑问记在心里,几十年过去了,人们生活好起来了,大豆腐都吃腻了,又想起来小豆腐了,在吃着小豆腐的时候,我猛然想起来了,让我念念不忘的好吃的【 豆腐渣】就是现在为了改变口味而吃的小豆腐。网友们,你们觉得好笑吗?
                      


                      IP属地:黑龙江13楼2011-04-02 14:53
                      回复
                        回复  13楼:
                        哈哈,有意思,看到你说当年的这个事“这一次怎么不好吃啊,但是是自己要的,只能默默的吃下去了”真的想笑,那年代啊,真是穷没法说了,看你下次还想不想要吃了呢,其实豆腐渣当年就是留着喂猪的,人们有时也吃豆腐渣,那是炒着吃就好吃了


                        14楼2011-04-02 15:09
                        回复
                              哈哈,糖稀,一分钱一份。我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一年也吃不了两次。
                              西红柿拌白糖,从小到24岁,也没有吃过。听别人说,好吃极了。
                              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像我一样的农村孩子占50年代出生人口的三分之二,他们和我一样苦。知识青年在农村看到的就是事实,经历的就是农村人的生活。


                          16楼2011-04-02 15:17
                          回复
                            不是忘本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吃起东西来就没那时感觉好吃,这是一个原因,其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东西确实没那时的好吃,这是不争的事实,就讲一个玉米,那时玉米面有多香的味道,那是我们国家的种子,产量很低,现在都不种了,现在种的都是新品种玉米,所以没以前那个味也是事实,还有以前的猪肉,还能有以前的那个香味吗,再也没有了,以前猪吃什么,现在猪吃什么,所以现在的猪肉是不可能和以前相比的,当然也有一部分食物还是以前的味道


                            17楼2011-04-02 15: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