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就是单体的立体模型,但受制于加工工艺,机械零件的形态一般都是较为规矩的箱体或者回转体形态。铸造、粉末冶金的零件形态相对复杂。而塑料零件由于采用注塑方式,其形态更为千变万化,这块我们将其归于曲面模块。
对于一个零件,其形态的建立流程,包括构建初始模型形态,进而进行细节编辑和调整这两个过程。零件形态建模命令几乎等同特征建模命令的范畴,可以划分如下几类:
1、初始形态命令,包括拉伸、旋转,较为复杂的扫描和放样(混合)。更为复杂的是运用曲面合围和剪裁的方式建构初始形态。
2、细节编辑和调整,包括抽壳、圆角、倒角、钻孔、加筋等操作。这些命令必须是初始形态出现后,才能被激活使用。另外,同样还是有偏移(面移动)、镜像、阵列等命令。近年来,还出现了变形等新式命令。
特征建模的特点是时序性,尤其是抽壳,在特征树中出现的时机会导致最终形态发生改变,对抽壳命令的关注,是全国CAD类软件团队技能赛、全国模拟设计网络大赛团队技能赛命题中的热点。
现实生活中的零件,有时不完全是方正齐整的,这就需要我们提供新的草绘基准面、阵列操作的新轴线等。基准面、基准轴、坐标系等基准特征就是针对这类需求提供。
一个零件形态的完毕,只代表目前设计阶段的完成。但在企业实践中,成组零件、标准件是广泛采用的,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和简化管理。因此零件的系列化,就成为一个三维CAD工程师所必备的技能,这点是和二维CAD的重大不同点。对于零件的成组,术语是零件系列化、系列零件设计表、族表……。
零件的系列化,需要在建模中设置相应的设计意图,从而保障零件发生改变时,其形态和特征的空间关系符合一贯的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的实施是一个近似艺术性的话题,有很多可发挥的技巧。常用的工具包括方程式(设定尺寸之间的关系)和几何关系。
在零件设计中,如果我们要划分难度的话,可以考虑采用如下方法:
1、基础:简单零件,涉及拉伸、旋转、圆角、钻孔等基本操作,零件形态较为周正。
2、中级:形态有些复杂,需要仔细规划建模过程,尤其是抽壳的时机问题,另外也会运用到基准面。另外扫描、放样等相对复杂特征建模命令的基础应用,也可以出现在这个阶段。
3、高级:形态更为复杂,涉及到扫描、放样等命令的高级运用。或者零件形态并不很复杂,但要保障设计意图,考察运用方程式、几何约束施加设计意图的能力。
零件是三维CAD技术初学者最为关心的模块。但三维CAD软件的应用绝不仅限于立体形态的构建,要掌握高级零件的设计方法,需要掌握很多软件命令之外的操作思路。
文章摘自http://bbs.jhrhcad.com/ 转载请保留作者(菁华论坛)何煜琛
交流群125303779
对于一个零件,其形态的建立流程,包括构建初始模型形态,进而进行细节编辑和调整这两个过程。零件形态建模命令几乎等同特征建模命令的范畴,可以划分如下几类:
1、初始形态命令,包括拉伸、旋转,较为复杂的扫描和放样(混合)。更为复杂的是运用曲面合围和剪裁的方式建构初始形态。
2、细节编辑和调整,包括抽壳、圆角、倒角、钻孔、加筋等操作。这些命令必须是初始形态出现后,才能被激活使用。另外,同样还是有偏移(面移动)、镜像、阵列等命令。近年来,还出现了变形等新式命令。
特征建模的特点是时序性,尤其是抽壳,在特征树中出现的时机会导致最终形态发生改变,对抽壳命令的关注,是全国CAD类软件团队技能赛、全国模拟设计网络大赛团队技能赛命题中的热点。
现实生活中的零件,有时不完全是方正齐整的,这就需要我们提供新的草绘基准面、阵列操作的新轴线等。基准面、基准轴、坐标系等基准特征就是针对这类需求提供。
一个零件形态的完毕,只代表目前设计阶段的完成。但在企业实践中,成组零件、标准件是广泛采用的,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和简化管理。因此零件的系列化,就成为一个三维CAD工程师所必备的技能,这点是和二维CAD的重大不同点。对于零件的成组,术语是零件系列化、系列零件设计表、族表……。
零件的系列化,需要在建模中设置相应的设计意图,从而保障零件发生改变时,其形态和特征的空间关系符合一贯的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的实施是一个近似艺术性的话题,有很多可发挥的技巧。常用的工具包括方程式(设定尺寸之间的关系)和几何关系。
在零件设计中,如果我们要划分难度的话,可以考虑采用如下方法:
1、基础:简单零件,涉及拉伸、旋转、圆角、钻孔等基本操作,零件形态较为周正。
2、中级:形态有些复杂,需要仔细规划建模过程,尤其是抽壳的时机问题,另外也会运用到基准面。另外扫描、放样等相对复杂特征建模命令的基础应用,也可以出现在这个阶段。
3、高级:形态更为复杂,涉及到扫描、放样等命令的高级运用。或者零件形态并不很复杂,但要保障设计意图,考察运用方程式、几何约束施加设计意图的能力。
零件是三维CAD技术初学者最为关心的模块。但三维CAD软件的应用绝不仅限于立体形态的构建,要掌握高级零件的设计方法,需要掌握很多软件命令之外的操作思路。
文章摘自http://bbs.jhrhcad.com/ 转载请保留作者(菁华论坛)何煜琛
交流群1253037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