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那天,我们几个人帮老邻居学平移栽了几棵树。
说是老邻居,其实,我们的年纪都还不到半百。所谓老,是说我们以前曾经是邻居,只是十几年前,学平搬到城里了,有了他自己的新邻居。
在城里,他和二十来户人家分住在一座四层小楼里,共同享有一所不算大但也绝对不算小的院落。
学平是个热心人,舍得吃亏让人的。我们做邻居时,我感触最深了——下班后,他总是从家里拎来扫帚,把胡同打扫得干干净净;谁家的小孩放学后找不到大人了,他便主动领到他家玩,并拿出糖果之类的哄孩子;因为他在城里上班,所以,邻居们谁家需要从城里买什么东西,告诉他一声,等下班回来,保准给捎回来……正因如此,他家要是有什么事,大家也都会纷纷撂下自己的活计,前去帮忙。
植树节前夕,听文五叔说,学平想把老家院子里的几棵树移到城里,问我能帮忙不,我一口答应下来,并和文五叔商定,星期六动手。
星期六那天,文五叔、文国叔、文顺叔还有文五叔家的儿子小石头,连同我,早早地就到了学平老家的小院里——文五叔和他是紧邻居,有他家的钥匙的。
我们先动手挖那棵靠近南墙的核桃树——这棵树有将近二十年了吧,长得很高大,树根伸得很远,开挖的时候,学平又打来电话,再三嘱咐,一定要“保证成活”。我们便以树为圆心,让半径尽量地长,尽最大可能地保护根系。几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树挖倒了,树根很大,上面的土几乎没有脱落,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却遇到了一个问题:树冠太大,根本出不了二门,必须进行修剪。可我们几个在修剪果木方面都是外行,连二把刀都不称。文五叔便喊来了文房叔。
文房叔在我们村可称得上林果专家。听说帮学平修剪核桃树,二话没说,撂下饭碗,拿上果木剪刀和手锯就过来了,目测了一下二门的宽窄高低,便连锯带剪地忙活起来,那神态、那动作,完全是胸有成竹的。修剪完毕,我们几个刚要开始往坑外搬树,文房叔却摆摆手让等一下。只见他认真地把树身观察了一遍,然后,指着树身上的一个疤告诉我们道:“记住,这个疤瘌在这里是向着南面的,等栽种的时候,还要让这个疤瘌向南”。我们应了一声,便用力抬那树的根部,那树根却纹丝没动。文房叔一看那树根上的土,便对我们连训带骂:“那他娘的得一千斤土,再添上四个人也弄不上来——把上面的土弄下来!”——文房叔将近七十了,骂我们几声我们也不敢说什么。文五叔却争辩说:“学平说要保证移活呢,去掉土……”
“没事,去掉土我也敢保证活,那么大的根,绝对没事”。没等文五叔把话说完,文房叔就打断了他,拍着胸脯立了保证。
我们几个人三下五除二便把那些附着在须根上的土弄了下来,又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把核桃树弄到了门外。
之后,我们又挖了两棵散槐和一棵小枣树。这些树都还不大,没费多大力气就挖下来了。
接着,文房叔又指挥着我们用大盆从核桃树坑里端了几大盆土,并告诉我们,栽核桃树的时候,先把这些土倒进核桃树坑里——我想,这应该是文房叔种树的绝招了吧。
正在这时,学平回来了,邻居的一个奶奶看看我们这些人,笑着对学平说:“学平,看来今天的饭钱比工钱还得贵哩!”学平一笑,说“热闹热闹就好”。
我们把几棵树连同那几大盆土都装上文五叔的三马车,然后,拿上铁锹和洋镐——洋镐是学平特意嘱咐必须拿上的,便向城里出发了。
学平他们院子的围墙高得出奇,靠近北墙,等距离地栽了一行柿子树,只是在东北角,有一处却空了,走近看,却是一棵已经死掉的法国梧桐,只留了一截又粗又矬的树橛子。学平说,核桃树就栽在这里。城里的院落,都是用十几公分厚的混凝土浇筑了的,在种树的地方,预留了一平米大小的土地面,那棵死掉的法国梧桐就栽种在这土地面上的,要栽种核桃树,必须先把那法国梧桐的根部挖出来。文国叔和我先在这里挖树根,其他人到楼门前去铲掉那些不成型的杂树,然后腾出地方来栽种枣树和散槐。
说是老邻居,其实,我们的年纪都还不到半百。所谓老,是说我们以前曾经是邻居,只是十几年前,学平搬到城里了,有了他自己的新邻居。
在城里,他和二十来户人家分住在一座四层小楼里,共同享有一所不算大但也绝对不算小的院落。
学平是个热心人,舍得吃亏让人的。我们做邻居时,我感触最深了——下班后,他总是从家里拎来扫帚,把胡同打扫得干干净净;谁家的小孩放学后找不到大人了,他便主动领到他家玩,并拿出糖果之类的哄孩子;因为他在城里上班,所以,邻居们谁家需要从城里买什么东西,告诉他一声,等下班回来,保准给捎回来……正因如此,他家要是有什么事,大家也都会纷纷撂下自己的活计,前去帮忙。
植树节前夕,听文五叔说,学平想把老家院子里的几棵树移到城里,问我能帮忙不,我一口答应下来,并和文五叔商定,星期六动手。
星期六那天,文五叔、文国叔、文顺叔还有文五叔家的儿子小石头,连同我,早早地就到了学平老家的小院里——文五叔和他是紧邻居,有他家的钥匙的。
我们先动手挖那棵靠近南墙的核桃树——这棵树有将近二十年了吧,长得很高大,树根伸得很远,开挖的时候,学平又打来电话,再三嘱咐,一定要“保证成活”。我们便以树为圆心,让半径尽量地长,尽最大可能地保护根系。几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树挖倒了,树根很大,上面的土几乎没有脱落,完全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却遇到了一个问题:树冠太大,根本出不了二门,必须进行修剪。可我们几个在修剪果木方面都是外行,连二把刀都不称。文五叔便喊来了文房叔。
文房叔在我们村可称得上林果专家。听说帮学平修剪核桃树,二话没说,撂下饭碗,拿上果木剪刀和手锯就过来了,目测了一下二门的宽窄高低,便连锯带剪地忙活起来,那神态、那动作,完全是胸有成竹的。修剪完毕,我们几个刚要开始往坑外搬树,文房叔却摆摆手让等一下。只见他认真地把树身观察了一遍,然后,指着树身上的一个疤告诉我们道:“记住,这个疤瘌在这里是向着南面的,等栽种的时候,还要让这个疤瘌向南”。我们应了一声,便用力抬那树的根部,那树根却纹丝没动。文房叔一看那树根上的土,便对我们连训带骂:“那他娘的得一千斤土,再添上四个人也弄不上来——把上面的土弄下来!”——文房叔将近七十了,骂我们几声我们也不敢说什么。文五叔却争辩说:“学平说要保证移活呢,去掉土……”
“没事,去掉土我也敢保证活,那么大的根,绝对没事”。没等文五叔把话说完,文房叔就打断了他,拍着胸脯立了保证。
我们几个人三下五除二便把那些附着在须根上的土弄了下来,又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把核桃树弄到了门外。
之后,我们又挖了两棵散槐和一棵小枣树。这些树都还不大,没费多大力气就挖下来了。
接着,文房叔又指挥着我们用大盆从核桃树坑里端了几大盆土,并告诉我们,栽核桃树的时候,先把这些土倒进核桃树坑里——我想,这应该是文房叔种树的绝招了吧。
正在这时,学平回来了,邻居的一个奶奶看看我们这些人,笑着对学平说:“学平,看来今天的饭钱比工钱还得贵哩!”学平一笑,说“热闹热闹就好”。
我们把几棵树连同那几大盆土都装上文五叔的三马车,然后,拿上铁锹和洋镐——洋镐是学平特意嘱咐必须拿上的,便向城里出发了。
学平他们院子的围墙高得出奇,靠近北墙,等距离地栽了一行柿子树,只是在东北角,有一处却空了,走近看,却是一棵已经死掉的法国梧桐,只留了一截又粗又矬的树橛子。学平说,核桃树就栽在这里。城里的院落,都是用十几公分厚的混凝土浇筑了的,在种树的地方,预留了一平米大小的土地面,那棵死掉的法国梧桐就栽种在这土地面上的,要栽种核桃树,必须先把那法国梧桐的根部挖出来。文国叔和我先在这里挖树根,其他人到楼门前去铲掉那些不成型的杂树,然后腾出地方来栽种枣树和散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