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海啸使国人的文字智慧再一次迸发,微博上有段精彩的调侃语言,嘲讽抢盐风,上联:日本人在核辐射中等待碘盐,下联:中国人抢碘盐以等待核辐射,横批 无盐以对。
一些人盲目以碘防辐射,轻信这样这样传言,引起抢购碘盐风潮。日本地震引发的蝴蝶效应,考验政府应急能力和民众的心态。
一包盐引发的抢购闹剧,暴露出我们什么稀缺?
许多参与抢盐的人,未必真的在意什么“核污染”,更谈不上真正了解“核污染”,之所以参与“抢盐”行动,主要是因为周边的亲朋好友及左右邻居都在抢。按照国人的惯常思维,既然都在抢,我为什么不抢?人的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让从众心理大行其道。
当年非典期间,板蓝根曾经被疯狂抢购。因为很多民众相信,板蓝根能防治非典,于是板蓝根成了紧俏商品。本次抢盐风波,甚至一时没有抢购到盐的也购买起酱油、碘药,连海带、紫菜、虾皮也不放过。这些盲目之举,首先是因为对于核辐射危险性和防范的介绍,所谓的权威人士也莫衷一是。于是各种流言有了土壤。正如中国科学协会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权威信息的缺位,公众的基本科学素养严重缺乏,给抢盐风波注入了兴奋剂。
在媒体的报道中,很多老百姓去抢盐,并非为了防辐射,而是怕不去买就没了。这背后是对物质匮乏的恐慌。大豆、蒜、姜、糖这些生活必需品相继飞速涨价,老百姓摸不着头脑,只是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买不起了。老百姓也做不了什么,只能承受。但是在承受背后,是心理的变化,老百姓变得有如惊弓之鸟,不知哪一天什么又要涨价。“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太宗……现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又加上了“盐”王爷。抢购的直接原因是有流言称,核辐射污染了海盐。盐不够吃了,马上得涨价。再一次验证了普通人们坚守“省下的就是挣下的”理财经,时下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已经很脆弱了。
从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到抢盐的过程中,公众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一哄而上,储备所谓的安全盐。如何打消突发性的恐慌和盲目心理?政府应该更加主动地面对公众,及时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当前科学知识的宣传缺乏动力,通俗性科普宣传明显不足,一些百姓容易被误导,更要从公众的需求出发,满足公众的科学欲望,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科普方式。
这些就是一包盐引发的抢购风潮,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
一些人盲目以碘防辐射,轻信这样这样传言,引起抢购碘盐风潮。日本地震引发的蝴蝶效应,考验政府应急能力和民众的心态。
一包盐引发的抢购闹剧,暴露出我们什么稀缺?
许多参与抢盐的人,未必真的在意什么“核污染”,更谈不上真正了解“核污染”,之所以参与“抢盐”行动,主要是因为周边的亲朋好友及左右邻居都在抢。按照国人的惯常思维,既然都在抢,我为什么不抢?人的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让从众心理大行其道。
当年非典期间,板蓝根曾经被疯狂抢购。因为很多民众相信,板蓝根能防治非典,于是板蓝根成了紧俏商品。本次抢盐风波,甚至一时没有抢购到盐的也购买起酱油、碘药,连海带、紫菜、虾皮也不放过。这些盲目之举,首先是因为对于核辐射危险性和防范的介绍,所谓的权威人士也莫衷一是。于是各种流言有了土壤。正如中国科学协会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为3.27%。权威信息的缺位,公众的基本科学素养严重缺乏,给抢盐风波注入了兴奋剂。
在媒体的报道中,很多老百姓去抢盐,并非为了防辐射,而是怕不去买就没了。这背后是对物质匮乏的恐慌。大豆、蒜、姜、糖这些生活必需品相继飞速涨价,老百姓摸不着头脑,只是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买不起了。老百姓也做不了什么,只能承受。但是在承受背后,是心理的变化,老百姓变得有如惊弓之鸟,不知哪一天什么又要涨价。“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太宗……现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又加上了“盐”王爷。抢购的直接原因是有流言称,核辐射污染了海盐。盐不够吃了,马上得涨价。再一次验证了普通人们坚守“省下的就是挣下的”理财经,时下人们对物价上涨的承受能力已经很脆弱了。
从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到抢盐的过程中,公众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一哄而上,储备所谓的安全盐。如何打消突发性的恐慌和盲目心理?政府应该更加主动地面对公众,及时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防止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情绪。
当前科学知识的宣传缺乏动力,通俗性科普宣传明显不足,一些百姓容易被误导,更要从公众的需求出发,满足公众的科学欲望,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科普方式。
这些就是一包盐引发的抢购风潮,给我们的最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