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详情,请看中学语文课本必修篇目大苏的《前赤壁赋》和柳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有文句为证。
《前赤壁赋》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始得西山宴游记》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ou)塿(lou)为类。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
由文句“羽化而登仙”可知,苏轼已有飞升之感,必然已达到大乘境界,应该是大乘后期左右。
而柳宗元,由文句"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来看,顶多只达到出窍期。而且综观全文,柳某只是由于顿悟,第一次达到元神出窍的境界。所以柳宗元撑死了至多也就出窍前期。
所以说苏轼的修真境界比柳宗元高。
有文句为证。
《前赤壁赋》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始得西山宴游记》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pou)塿(lou)为类。悠悠乎与颢(hào)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shāng)满酌,颓(tuí)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
由文句“羽化而登仙”可知,苏轼已有飞升之感,必然已达到大乘境界,应该是大乘后期左右。
而柳宗元,由文句"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来看,顶多只达到出窍期。而且综观全文,柳某只是由于顿悟,第一次达到元神出窍的境界。所以柳宗元撑死了至多也就出窍前期。
所以说苏轼的修真境界比柳宗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