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评书吧,总发现很多人担忧未来的评书无人可听
我也很奇怪,就算现在的评书从业人员人数不如相声,声势不如相声,名气不如相声
但还没到无人可听的地步,而且,客观的书说,还是能听的越来越多的。
闲的无聊,说说这几年听过的几位年轻的说评书的
当然,念书的不说,这不是干这个的,电台里念书的太多了,能念书的也太多了,有声读物依然的别开天地,另创乾坤,自立一家门户了。
还有就是惹不起的不说,我还没小舅子呢,不想连累未来小舅子被人骂“去他小舅子的”。
说相声的兼说评书里这帮,个人认为,说评书是说评书,说相声就是说相声的两者区分特别大的是李菁。这不是说其他人在刻意的混淆这两者,把评书当单口相声。而是李菁在表演评书时候,并没有掺杂说相声时候的情绪和心态,就是在说评书,运用相声的手段抖包袱是常有的,但就李菁个人的表演来说,他的相声和评书是完全可以区分开来的。
而且李菁最大一个优点是,不受其他影响,整体的说书水平没有忽高忽低的变化,没有一回卯足劲玩命,一回一点劲都不想使,对整个书的掌控能力感觉还是很高的。
最早听李菁是现听杨家将,听了以后最大的感觉是,丫记性真好,怎么就能一字不拉的把田连元的话记住呢!有几次感觉驳口撩的地方都一样……感觉如果听他的主要目的是等砸挂,更重要的是等后边王玥波的反击,而书是次要的,要听我不如听田先生的。
而听了最近的姚家井和马寿,尤其是跟玥波的前后场,李菁的优点就出来了。
说书时候心里有谱,该给多少,给拉多少,都有准谱,而且语速、吐字都不错,尤其是很少有口误。
其实李菁如果能去电台录几部书,效果应该不会差,死纲死口使的说书在非现场还是很有优势的,而且记性好,不用念稿。
一会儿说吴大爷。
我也很奇怪,就算现在的评书从业人员人数不如相声,声势不如相声,名气不如相声
但还没到无人可听的地步,而且,客观的书说,还是能听的越来越多的。
闲的无聊,说说这几年听过的几位年轻的说评书的
当然,念书的不说,这不是干这个的,电台里念书的太多了,能念书的也太多了,有声读物依然的别开天地,另创乾坤,自立一家门户了。
还有就是惹不起的不说,我还没小舅子呢,不想连累未来小舅子被人骂“去他小舅子的”。
说相声的兼说评书里这帮,个人认为,说评书是说评书,说相声就是说相声的两者区分特别大的是李菁。这不是说其他人在刻意的混淆这两者,把评书当单口相声。而是李菁在表演评书时候,并没有掺杂说相声时候的情绪和心态,就是在说评书,运用相声的手段抖包袱是常有的,但就李菁个人的表演来说,他的相声和评书是完全可以区分开来的。
而且李菁最大一个优点是,不受其他影响,整体的说书水平没有忽高忽低的变化,没有一回卯足劲玩命,一回一点劲都不想使,对整个书的掌控能力感觉还是很高的。
最早听李菁是现听杨家将,听了以后最大的感觉是,丫记性真好,怎么就能一字不拉的把田连元的话记住呢!有几次感觉驳口撩的地方都一样……感觉如果听他的主要目的是等砸挂,更重要的是等后边王玥波的反击,而书是次要的,要听我不如听田先生的。
而听了最近的姚家井和马寿,尤其是跟玥波的前后场,李菁的优点就出来了。
说书时候心里有谱,该给多少,给拉多少,都有准谱,而且语速、吐字都不错,尤其是很少有口误。
其实李菁如果能去电台录几部书,效果应该不会差,死纲死口使的说书在非现场还是很有优势的,而且记性好,不用念稿。
一会儿说吴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