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末,春天踩着冬天没来得及被吹散的节奏冒出了势头。
被安排成为这一次为期20天综合活动的后勤管理,地点在香格里拉。其实一点也不乐意。因为这20天串联过二月和三月,穿插过心心念念的日子。翻翻日历,所幸的是那一天的课只有上午而已,还有半天的富余刚好被所希望的言中。
自己像个包裹,嗖的一下到达陌生的地域,唯一熟识的也只有那一架送我来的飞机。再转身,伸展的白色机翼混入广大的停机坪里,好吧,现在一个也没有了。拖过水磨砖的黑滚轮引开墨色的花纹,为我打开的自动门透明的不含一丝色彩,过滤出阳光清澈的样子。
枯燥的课程讲到自己昏昏欲睡,恍惚的视线里同样看得到魂不守舍的学员。随他们去吧。
等等等着,终于这一天还是到来了。带着水土不服的心情走出中午黑暗的房间。刹那看见金色的光灌满衣襟和裤腿。
面对被自己勾勒了千遍万遍的山丘和覆盖的不透缝隙的绿草,毛茸茸的色块加进普兰和钛白调成水样的颜色,这是包裹着坚硬金光外壳的香格里拉。俯视满山遍野的矮杜鹃,紫外线下红艳的花瓣和鲜艳的明黄。
路牙上常有一个奶奶搬着竹椅坐在那里,银白鬓发间细碎的阴影和眼角阳光填满的沟壑纵横。背后的店铺里经营的大阿哥指着深棕的木框和饱满的牦牛尾巴掸子。只会说藏语而不懂一点汉语的慈祥的爷爷对我举起手上那一本毛边看似粗糙的什么书,近看才知道那是一本词典,东巴纸典。绘画出符号似的东巴文,掉落木屑印着树皮,厚重的纸张镊子一样探进心脏里狭窄的孔隙揪出故意压制的念想。
于是晚上翻看那一本纸典,小心翼翼的唯恐蹭脱了一点颜色。往事一如风,隆隆的刮过耳边,衣衫被灌满了又伏下去,一面旗帜般猎猎作响。那些黑色的符号我都会念。
二月末的生日那天是做图书馆义工,早晨在灰蒙蒙的毛毛雨中醒过来,还是一样的去拎一瓶开水,还是一样的敲开每一扇房门看着稀里糊涂的一张张脸对着我,再叮嘱要带伞穿厚一点的冲锋衣等等等等,然后被不耐烦的抱怨轰出门去,没有一点不寻常。但是颠簸泥泞的路程之后还是吓了一跳,这个图书馆...
和三年前一样的灰头土脸的墙壁,屋顶的草还在那里突兀的站着,湿润的地面氤氲了眼里的水汽。走进去,东巴族的小孩看见我转头跑掉,随即拖出了我熟识的人。三年的时间足够改变一个人,但是在这自然地方,谁都没变。
“WU…DIE DA HA ZI…”一起吃饭吧。
生涩的东巴语是你教的,再见你,却忘得一干二净。
这里还真的是没有变,堆满白瓷盘子的肉食和人手一个的土豆。嚼柴般咀嚼着干枯的牦牛肉和索然无味的大土豆,身下起球的毛毯和摇摇欲坠的书架。以周到的礼节对待显得格外生疏,你看见我的眼神和对所有人一样,除了对我拗口的交流笑一笑之外全是你忘却的迹象。拍下相片,留下散射的云影淌过脸上和身后的山坡,圆滚的水珠沾湿透明的云,阴一阵明一阵,深一处浅一处。
荒瘠的平地连山,棕红的土地新翻过,碎石沙砾埋进齐膝高的野杜鹃和细茎厚叶团成球的柞浆草根下。几步外马厩里挂着的牦牛头骨和挂着深绿布条油光水滑的青黑牛角。床榻边靠窗摆了蝴蝶兰的人家,门里闪烁银饰反射的锐利光线射中穿着右衽大襟的自言自语,向上飞扬的碎屑越裁越小,最后看不见的落在肩上。
皱巴巴的过去揉成一团又展开,错综的褶皱和漾开的墨水看不清楚画面,可是我全都记得。当下比过去好了不止千倍万倍,但心里还是向着断垣残壁的过往,而且固执的以为一直像以前,那么天是蓝的草是绿的言语是透明的,你是记得的。
山顶高大的转经筒刷上白色的粉漆,镀金的底座边围着一群老人。老人执意的要我拍下缠满彩绸的白塔,还有放射状的几条悬挂的经幡。
香格里拉的风掺着老人明朗的笑容在耳边呼呼作响,经幡上下飞舞像束缚的蝶。经幡每被风吹动一次,就是吟诵了一遍上面的经文,那么为你祈福的咒低吟了几回?
转瞬即逝的20天,随着划掉的日期走到了头。回程的机场大巴车窗上印着灰头土脸的墙和长着突兀的草的屋顶。突然门口走出的人看着我们,不想知道泛着光的脸颊上那是什么。原来你都记得。
被安排成为这一次为期20天综合活动的后勤管理,地点在香格里拉。其实一点也不乐意。因为这20天串联过二月和三月,穿插过心心念念的日子。翻翻日历,所幸的是那一天的课只有上午而已,还有半天的富余刚好被所希望的言中。
自己像个包裹,嗖的一下到达陌生的地域,唯一熟识的也只有那一架送我来的飞机。再转身,伸展的白色机翼混入广大的停机坪里,好吧,现在一个也没有了。拖过水磨砖的黑滚轮引开墨色的花纹,为我打开的自动门透明的不含一丝色彩,过滤出阳光清澈的样子。
枯燥的课程讲到自己昏昏欲睡,恍惚的视线里同样看得到魂不守舍的学员。随他们去吧。
等等等着,终于这一天还是到来了。带着水土不服的心情走出中午黑暗的房间。刹那看见金色的光灌满衣襟和裤腿。
面对被自己勾勒了千遍万遍的山丘和覆盖的不透缝隙的绿草,毛茸茸的色块加进普兰和钛白调成水样的颜色,这是包裹着坚硬金光外壳的香格里拉。俯视满山遍野的矮杜鹃,紫外线下红艳的花瓣和鲜艳的明黄。
路牙上常有一个奶奶搬着竹椅坐在那里,银白鬓发间细碎的阴影和眼角阳光填满的沟壑纵横。背后的店铺里经营的大阿哥指着深棕的木框和饱满的牦牛尾巴掸子。只会说藏语而不懂一点汉语的慈祥的爷爷对我举起手上那一本毛边看似粗糙的什么书,近看才知道那是一本词典,东巴纸典。绘画出符号似的东巴文,掉落木屑印着树皮,厚重的纸张镊子一样探进心脏里狭窄的孔隙揪出故意压制的念想。
于是晚上翻看那一本纸典,小心翼翼的唯恐蹭脱了一点颜色。往事一如风,隆隆的刮过耳边,衣衫被灌满了又伏下去,一面旗帜般猎猎作响。那些黑色的符号我都会念。
二月末的生日那天是做图书馆义工,早晨在灰蒙蒙的毛毛雨中醒过来,还是一样的去拎一瓶开水,还是一样的敲开每一扇房门看着稀里糊涂的一张张脸对着我,再叮嘱要带伞穿厚一点的冲锋衣等等等等,然后被不耐烦的抱怨轰出门去,没有一点不寻常。但是颠簸泥泞的路程之后还是吓了一跳,这个图书馆...
和三年前一样的灰头土脸的墙壁,屋顶的草还在那里突兀的站着,湿润的地面氤氲了眼里的水汽。走进去,东巴族的小孩看见我转头跑掉,随即拖出了我熟识的人。三年的时间足够改变一个人,但是在这自然地方,谁都没变。
“WU…DIE DA HA ZI…”一起吃饭吧。
生涩的东巴语是你教的,再见你,却忘得一干二净。
这里还真的是没有变,堆满白瓷盘子的肉食和人手一个的土豆。嚼柴般咀嚼着干枯的牦牛肉和索然无味的大土豆,身下起球的毛毯和摇摇欲坠的书架。以周到的礼节对待显得格外生疏,你看见我的眼神和对所有人一样,除了对我拗口的交流笑一笑之外全是你忘却的迹象。拍下相片,留下散射的云影淌过脸上和身后的山坡,圆滚的水珠沾湿透明的云,阴一阵明一阵,深一处浅一处。
荒瘠的平地连山,棕红的土地新翻过,碎石沙砾埋进齐膝高的野杜鹃和细茎厚叶团成球的柞浆草根下。几步外马厩里挂着的牦牛头骨和挂着深绿布条油光水滑的青黑牛角。床榻边靠窗摆了蝴蝶兰的人家,门里闪烁银饰反射的锐利光线射中穿着右衽大襟的自言自语,向上飞扬的碎屑越裁越小,最后看不见的落在肩上。
皱巴巴的过去揉成一团又展开,错综的褶皱和漾开的墨水看不清楚画面,可是我全都记得。当下比过去好了不止千倍万倍,但心里还是向着断垣残壁的过往,而且固执的以为一直像以前,那么天是蓝的草是绿的言语是透明的,你是记得的。
山顶高大的转经筒刷上白色的粉漆,镀金的底座边围着一群老人。老人执意的要我拍下缠满彩绸的白塔,还有放射状的几条悬挂的经幡。
香格里拉的风掺着老人明朗的笑容在耳边呼呼作响,经幡上下飞舞像束缚的蝶。经幡每被风吹动一次,就是吟诵了一遍上面的经文,那么为你祈福的咒低吟了几回?
转瞬即逝的20天,随着划掉的日期走到了头。回程的机场大巴车窗上印着灰头土脸的墙和长着突兀的草的屋顶。突然门口走出的人看着我们,不想知道泛着光的脸颊上那是什么。原来你都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