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2日漏签0天
朱之文吧 关注:271,198贴子:4,465,03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7回复贴,共1页
<<返回朱之文吧
>0< 加载中...

朱之文生平经历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微胖的老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曲媲美原唱的“滚滚长江”,一段叫人感动的唱歌视频,
     凭借网络的力量,“大衣哥”朱之文一夜成名,
     这位会唱歌的农民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
     9日,记者远赴菏泽单县朱之文的老家,试图还原“大衣哥”的成名前传,
     在众人的讲述中,一个乡村“老男孩”的N种人生角色渐次浮出水面。
     本版撰文/记者 李解 见习记者 朱德蒙
     摄影/记者 王晓峰
     1不安心务农的“疯子”
     “朱楼村是有这么一号人物,喜欢唱歌,但是听说他混的不算好啊,家里过的很一般啊。”
     从某种角度来说,朱之文的经历,与当年的西单女孩儿任月丽颇有些相似之处。
     譬如说贫穷。
     按照乡民们的说法,如果单县郭村镇朱楼村每年有一个“村民收入排行榜”的话,朱之文一定会排在倒数第二三位上。这一点也得到了朱之文的大哥朱之训的肯定。
     朱之文出现在电视上之前,几乎所有熟悉了解他的人,都会认为他是一个不安心务农,也不安心务工的“疯子”。
     一个有力的证明是,在朱之文出现在电视上之前,朱楼村的村民,几乎有一半以上的人没有去过他那简陋的家红色的旧砖墙,黑暗的小土屋,据说这套房子还是朱之文母亲留给他的一方面是与朱之文少有瓜葛,另一方面则是朱之文的家实在有些过于“简陋”。
     3月9日下午,记者走进了这个局促简陋的小屋。
     从阳光明媚的院子走进朱之文的土屋,给人的第一感受是眼睛难受,屋子里实在太黑了。朱之文13岁的女儿正坐在床上看电视,电视是已经被淘汰多年的老式电视机,屏幕上漂着“雪花”,炕头上摆着一碗吃了几口的清汤挂面,看不见多少油花。而朱之文11岁的儿子则拿着自己的新年礼物,一把儿童玩具枪在房前屋后转悠玩耍,看到有陌生人经过,他便羞涩的一笑,跑回自己的屋里。
     虽然家里有些穷,但是朱之文在十里八乡还算有点名气,连邻村小卖部的人都知道他:“朱楼村是有这么一号人物,喜欢唱歌,但是听说他混的不算好啊,家里过的很一般啊。”而朱之文的大哥朱之训则说得更实在:“他那个家,在村里连中等都算不上。也不正经务农,也不正经打工。”
     清贫,给朱之文一家四口留下了很多印记,譬如说明显比同龄人矮一大块的那对儿女,比如说皮肤黝黑手上长满老茧的妻子,比如说30岁才勉强说到媳妇儿的丈夫。
     但是在更多人看来,这一切都是上苍赐予朱之文的考验,随着他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进军星光大道”、“秒杀旭日阳刚”、“进军春晚”已经成了不少“蜘蛛们”(朱之文的粉丝)讨论的热门话题,而朱之文本人也成了印证“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的代表案例。
     2大龄文艺男青年
     “就是要唱歌,就是愿意花钱买磁带,宁可饿着肚子也不能不唱歌。”
     貌不惊人的朱之文其实是个很有故事的人。
     朱之文兄弟三个,他是老三。1980年,朱之文的父亲因病去世,此时的朱之文才11岁,上小学三年级。极度困难的家境,让朱之文不得不提前辍学回家,帮着母亲一起打理这个家。
     有时候朱之训也觉得奇怪,老朱家世代务农,为何却出现了弟弟这样一个奇怪的孩子,“总是不正经的务农,喜欢唱歌。”这一点让朱之训和母亲很是发愁,朱之训时常劝弟弟:“我说你唱歌有啥用?人家又不让你上舞台唱,你唱歌也不赚钱,与其唱歌,不如躺着休息会也好啊!”但是这些劝告通通无用,在当时朱之文已经颇有些“文艺男青年”的风范,无论是干活还是休息,他总时不时的引吭高歌一曲,经常会博得周围邻居的一片掌声。



  • 微胖的老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除此之外,朱之文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购买各种磁带与音乐类的书籍,然后自己对照着书籍自学,不过这种“文艺男青年”的气质和风度在农村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当时的农村,“文艺青年”往往与“不学无术”画上等号,朱之训劝不了弟弟,就摆出大哥的身份来训斥弟弟,“没少教训他,但是没用。”其实跟大多数村民一样,朱之文的日子过得颇为精打细算,日常生活省吃俭用,但是省下的钱,却都被他花在购买音像制品和拜师上了:“人家赶集,换点钱要么存起来,要么买点家用品,他倒好,都买了磁带了,出去打工也是,挣了钱也不给家里寄,不是买音乐书就是花钱跟人家学唱歌。”
     朱之训着急,母亲更着急,小儿子眼看三十岁了,居然仍是光棍一条,愁的老人家一宿一宿的睡不着。“什么办法都用了,但是他就是不听,就是要唱歌,就是愿意花钱买磁带,宁可饿着肚子也不能不唱歌。”还好,29岁那年,总算是有人给朱之文说了一个媳妇儿,这才算了了老人一桩心事。
     3生不逢时的追梦人
     “20年前,他曾在北京西单地铁站过道里和着录音机卖过唱。而那个年代,人们还羞于在人前大声唱歌。为了学歌,他还上过金铁霖和蒋大为当年开办的声乐班。”
     视频上穿着打扮乡土气十足的农民朱之文,确实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农民。
     他甚至还在北京西单的地铁站过道里,和着录音机卖过唱。而那个年代,人们还羞于在人前大声唱歌,更不知网络为何物。于是,当任月丽抱着吉他出现在今年春晚的舞台上时,朱之文只能在家里盯着那台屏幕上满是雪花的电视机万千感慨。
     据朱之文的妻子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朱之文曾经前往北京打工,并且在地铁里卖唱,而且收入还算不错,“一个月唱歌能赚个三百多块吧,加上他还给人家打零工。”但是无论朱之文在外面赚多少钱,似乎总跟家里没有太多的关系,因为他赚的钱,总会被他花光,“有时候过年他回来,听他说过他在北京的事,”朱之训回忆,弟弟曾有一次很骄傲的对他说,自己曾有幸跟金铁霖和蒋大为见过面,还上过他们开办的声乐班。但是这些事只能让朱之训更不满意:“学那个有啥用来?能填饱肚子,能给咱娘翻修房子,能让你媳妇儿孩子饿不着?”
     但是朱之文依然在北京坚持着,可惜的是,当时没有网络,没有拍客,虽然他的歌声感动过不少人,但是在当时更多的人看来,他与其他的卖唱者一样,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人,高雅音乐与他无关,成为明星出现在舞台上与他也无关。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朱之文的母亲发了脾气,才把儿子从北京喊了回来,“回来之后翻修了一下现在的房子,不然现在的房子更破。”而朱之文的妻子也颇不理解丈夫的举动,她甚至为此跟丈夫吵架,“大人可以将就,孩子呢?人家的孩子吃啥,咱的孩子吃啥?总得给孩子攒点钱啊!”可以说,在朱之文走红之前,一家人对他的生活方式颇为不满,然而这依然未能改变他的追求,每每谈及此事,朱之文的妻子总会潸然泪下。
     一直到了今年,因为一台选秀节目,因为网络,朱之文红了,坚持多年的追逐终于有了一个结果,这也让朱之训有些庆幸:“现在想想,当时自己不该拦着他唱歌,也幸亏他坚持下去了,才能有了今天这一点小小的成绩。”
     而更多的网友对他更是推崇备至,他成了一个“生不逢时”的草根红人,在很多讨论朱之文的话题中,一个最显眼的话题是:“假如朱之文晚生二十年,他会怎样?”大多数网友的答复也颇为雷同,那就是他会成为像任月丽、旭日阳刚一样的人,可以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甚至可能会跟杨洪基一起,去吟唱“滚滚长江东逝水”。



2025-08-22 20:46: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微胖的老哥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看似貌不惊人却有有不平凡的经历,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痛苦挣扎,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这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7回复贴,共1页
<<返回朱之文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