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你被谁抛弃?
南阳,曾经“富甲海内”,有“南都”“帝乡”之称的河南省第一地域、人口大市,在河南省内的处境正日益尴尬。
曾经的河南经济总量老二的帽子被自家兄弟洛阳牢牢抢走,并且,随着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两地之间的差距正在日益拉大。身后,新乡、焦作、平顶山,甚至商丘都兄弟地市正摩拳擦掌、攻城略地,叫嚣着争当河南老三。曾经公认的“河南才俊数南阳”正遭受着质疑,面对这一切,南阳局外人似的态度不免令人失望。南阳,你真的堕落到如此麻木的地步?
固然,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加快开放和发展,而不必整日把口号挂在嘴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甘愿一直寂寞。身为河南的一员,注定我们不会被武汉城市圈所接纳(且不说他是否有这样的辐射能力),郑州的正在成长性也决定了他对我们也只能是鞭长莫及,南阳,正面临着日益边缘化!!
痛定思痛,认识到自身所处的境遇,南阳,你为什么不确立自身的思路,发出自己的声音?你甘心继续在寂寞中沉沦、被遗忘?难道你真的要等到武汉、郑州强大了来被动地接受辐射(施舍)?
不要对别人心存幻想了,把目光投向现实中的周边吧,你会发现你并不寂寞----至少,在你周边还有襄樊、信阳、驻马店、十堰、安康等一群同病相怜的兄弟。同饮一条汉江/淮河水、同种景况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主动抱做一团,共同发展?至少,这也是我们对中部崛起的一种策应、支持。
从近期看,仅就襄樊而言,也是我们现实中一个不错的合作伙伴。抛开政府层面的问题,从民间角度出发,南阳和襄樊的经济联系就从未象今天这样紧密过,事实上,襄樊之与湖北正如南阳之于河南,都是本省的经济大市,且同样偏离省会,难以得到省会城市的辐射和眷顾,而被排除在武汉“1+8”城市圈外。在历史上,南襄盆地就一直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单元而依靠区域自身的内循环而维持着区域的经济运营。现如今,同样雄心勃勃的襄樊正在伤感、落寞中力求振兴。
且不说信阳、安康等地,仅南阳就有1100万人口,襄樊也有近600万人口,多么庞大的地域和市场容量,足以支撑起一片独立的经济天地。
……
事实上,中部崛起对我们正是一个机遇。作为“中部的中部”(河南、湖北之间),偏离中心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自立为中心,这就是我们南阳和襄樊等地面临的机遇:在方圆300公里范围内,没有谁对我们的经济发展会有大的带动、贡献或辐射-----如果不想在“中部的中部地区”沦陷,我们必须加快开放、合作,依靠自身财富积累迅速崛起。
为此,襄樊和南阳完全可以联手打造中部地区的又一经济中心:两地同样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襄樊有汽车、机电、轻工、纺织;南阳有汽车零部件、医药、光学机电、食品、石油化工、玉雕以及纺织,经济上互补性很强;文化上语言、饮食接近,可以联手打造诸葛品牌,真正作到”不必辩襄阳南阳“,生态上共同打造”南水北调“源头这一品牌。
要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建议将首都由北京迁到位居国之中央,水资源丰富的南襄盆地一带,况且,两者在三国中同属于荆州(如荆州新野就是现南阳新野),两地人民同饮汉江(白河)水,历史上文化、经济交往频繁(如许多老河口人都是先代的南阳人移过去的,有史及方言为证)。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携起手来,共同打造自己的强势地位?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整合中,谁最先在这一地带提出合作协议、抢先作好准备,谁就将占据先机,更有利于形成新的区域龙头。让武汉、郑州去各自发展吧,他们的壮大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到他人身上!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即使面对残酷的竞争压力,我们依然还有很多的机会!
南阳,你所处的地理、历史地位,你所拥有的1100万民众,注定你不会仅仅满足于充当一个配角------除非你把自己抛弃!
南阳,曾经“富甲海内”,有“南都”“帝乡”之称的河南省第一地域、人口大市,在河南省内的处境正日益尴尬。
曾经的河南经济总量老二的帽子被自家兄弟洛阳牢牢抢走,并且,随着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两地之间的差距正在日益拉大。身后,新乡、焦作、平顶山,甚至商丘都兄弟地市正摩拳擦掌、攻城略地,叫嚣着争当河南老三。曾经公认的“河南才俊数南阳”正遭受着质疑,面对这一切,南阳局外人似的态度不免令人失望。南阳,你真的堕落到如此麻木的地步?
固然,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加快开放和发展,而不必整日把口号挂在嘴边,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甘愿一直寂寞。身为河南的一员,注定我们不会被武汉城市圈所接纳(且不说他是否有这样的辐射能力),郑州的正在成长性也决定了他对我们也只能是鞭长莫及,南阳,正面临着日益边缘化!!
痛定思痛,认识到自身所处的境遇,南阳,你为什么不确立自身的思路,发出自己的声音?你甘心继续在寂寞中沉沦、被遗忘?难道你真的要等到武汉、郑州强大了来被动地接受辐射(施舍)?
不要对别人心存幻想了,把目光投向现实中的周边吧,你会发现你并不寂寞----至少,在你周边还有襄樊、信阳、驻马店、十堰、安康等一群同病相怜的兄弟。同饮一条汉江/淮河水、同种景况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主动抱做一团,共同发展?至少,这也是我们对中部崛起的一种策应、支持。
从近期看,仅就襄樊而言,也是我们现实中一个不错的合作伙伴。抛开政府层面的问题,从民间角度出发,南阳和襄樊的经济联系就从未象今天这样紧密过,事实上,襄樊之与湖北正如南阳之于河南,都是本省的经济大市,且同样偏离省会,难以得到省会城市的辐射和眷顾,而被排除在武汉“1+8”城市圈外。在历史上,南襄盆地就一直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单元而依靠区域自身的内循环而维持着区域的经济运营。现如今,同样雄心勃勃的襄樊正在伤感、落寞中力求振兴。
且不说信阳、安康等地,仅南阳就有1100万人口,襄樊也有近600万人口,多么庞大的地域和市场容量,足以支撑起一片独立的经济天地。
……
事实上,中部崛起对我们正是一个机遇。作为“中部的中部”(河南、湖北之间),偏离中心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自立为中心,这就是我们南阳和襄樊等地面临的机遇:在方圆300公里范围内,没有谁对我们的经济发展会有大的带动、贡献或辐射-----如果不想在“中部的中部地区”沦陷,我们必须加快开放、合作,依靠自身财富积累迅速崛起。
为此,襄樊和南阳完全可以联手打造中部地区的又一经济中心:两地同样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襄樊有汽车、机电、轻工、纺织;南阳有汽车零部件、医药、光学机电、食品、石油化工、玉雕以及纺织,经济上互补性很强;文化上语言、饮食接近,可以联手打造诸葛品牌,真正作到”不必辩襄阳南阳“,生态上共同打造”南水北调“源头这一品牌。
要知道,在上世纪70年代,就有学者建议将首都由北京迁到位居国之中央,水资源丰富的南襄盆地一带,况且,两者在三国中同属于荆州(如荆州新野就是现南阳新野),两地人民同饮汉江(白河)水,历史上文化、经济交往频繁(如许多老河口人都是先代的南阳人移过去的,有史及方言为证)。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携起手来,共同打造自己的强势地位?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整合中,谁最先在这一地带提出合作协议、抢先作好准备,谁就将占据先机,更有利于形成新的区域龙头。让武汉、郑州去各自发展吧,他们的壮大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到他人身上!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即使面对残酷的竞争压力,我们依然还有很多的机会!
南阳,你所处的地理、历史地位,你所拥有的1100万民众,注定你不会仅仅满足于充当一个配角------除非你把自己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