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陆风云4吧 关注:353,270贴子:10,881,488
  • 29回复贴,共1

马京达瑙苏丹国为什么能一直坚守到20世纪都没被西班牙征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菲律宾西南部的马京达瑙苏丹国一直抵抗西班牙到近20世纪,熬到了菲律宾脱离西班牙统治并被美国接管。
棉兰老岛的穆斯林土著理论上跟菲律宾其他地区的土著在文明水平、科技水平、军事水平、人口上也没什么太大差异,为什么他们却能坚守那么长时间呢?其他菲律宾土著信仰印度教文明水平也不低。1444年刚开始时马京达瑙还是信仰野猪教泛灵论的,晚期才皈依逊尼派。


弄清资质再应聘,加强防范不交钱。
IP属地:加拿大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11-19 17:16回复
    左转历史吧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11-19 23:02
    收起回复
      2025-11-23 10:40: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一马京达瑙好像没什么值钱产物(到现代也就产点椰子麻蕉甘蔗这些)
      第二是马京达瑙当地人和板鸭对抗方式主要是在雨林里打游击,对十六七世纪的板鸭来说好像除了树砍光人图完这种超高成本手段没啥办法
      以上两点导致板鸭征服马京达瑙成本极大而相对收益不咋高
      第三是板鸭摸到菲律宾大概是十六世纪中期,哈布斯堡分家前后。这个时期板鸭的重心应该是在搞宗教裁判所点天灯,小半个世纪之后就是三十年战争,在往后没多久板鸭的财政就爆了。后边又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又是拿破仑的,相比之下地球另一侧的殖民地如何没人在意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11-20 01:00
      收起回复
        征服的收益没成本高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11-20 02:12
        回复
          马京达瑙苏丹国能坚守到20世纪未被西班牙征服,核心是宗教与部族的顽强抵抗、地理环境的天然屏障,再加上西班牙自身实力与战略的局限,具体原因如下:
          1.强势的联合抵抗与领袖引领:17世纪库达拉特苏丹牵头组建了反西班牙军事同盟,还联合棉兰老岛各部族反攻,1642年就全歼岛上西班牙人光复领土。他还能号召苏禄、文莱等伊斯兰诸国响应圣战,多次逼退西班牙军队。即便他去世后,当地穆斯林也因宗教信仰,始终抗拒西班牙的天主教传教与殖民统治,抗争从未中断。
          2.复杂地理形成天然防线:该国地处菲律宾棉兰老岛,岛上多山地、湖泊且丛林密布,和菲律宾北部被殖民区域相隔较远。西班牙军队的常规作战模式在这里难以施展,补给线也容易被切断,当地部族还能依托地形开展游击式对抗,大幅削弱了殖民者的战斗力。
          3.西班牙殖民能力与战略不足:16 - 17世纪的西班牙并无足够实力全面掌控东南亚偏远地区,其殖民重心多放在菲律宾北部及其他更具经济价值的区域。而且西班牙对南部仅靠军事打击,没推行有效的移民和治理政策,难以稳固占领。后期马京达瑙虽名存实亡,但那已是西班牙殖民统治末期,不久后其在菲律宾的殖民权就被美国取代了。


          IP属地:英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11-20 07:11
          回复
            亚齐抵抗荷兰也是到二十世纪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11-20 08:36
            回复
              吕宋迅速改信天主教和佛教徒被伊斯兰挤压有关,因为天主教和佛教太像了,导致当地人纷纷改信天主教来对抗伊斯兰。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11-20 08:40
              回复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具有历史洞察力的问题。你的观察很敏锐:从种族(主要是马来-波利尼西亚人种)、基础生产方式(农业与渔业)乃至早期的社会形态来看,棉兰老岛的穆斯林(摩洛人)与吕宋、维萨亚的土著确实同源。
                然而,“文明水平、科技水平、军事水平”其实并不完全相同。导致马京达瑙苏丹国(以及苏禄苏丹国)能够抵抗西班牙三百多年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政治组织度、地缘政治、宗教意识形态以及西班牙自身的战略局限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他们能够长期坚守的核心原因分析:
                1. 政治组织度的降维打击:苏丹国 vs. 巴朗吉 (Barangay)
                这是最根本的区别。你提到的“文明水平相似”其实忽略了社会政治组织的层级差异。
                北部的状况(一盘散沙): 在西班牙到达吕宋和维萨亚时,当地社会主要由分散的**巴朗吉(Barangay)**组成。这是一种以家族为核心的小型村落共同体,规模很小(通常几十到几百户),缺乏统一的国王或中央政府。西班牙人可以轻松利用部落间的矛盾,通过“分而治之”逐个击破。
                南部的状况(国家形态): 马京达瑙和苏禄已经建立了苏丹国(Sultanate)。这是一种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形态。
                苏丹拥有跨部落的权威,能够动员成千上万的战士进行大规模战争。
                他们有成文法、官僚体系和税收制度。
                结论: 西班牙在北方打的是“治安战”,面对的是分散的村落;在南方打的是“国战”,面对的是有组织的政权。
                2. 意识形态的护城河:伊斯兰教 vs. 原始万物有灵论
                宗教在这里不仅仅是信仰,更是一种政治动员工具和身份认同。
                北部的信仰脆弱性: 北部土著主要信仰原始的万物有灵论,这种信仰体系相对松散,没有严密的教义和排他性。面对天主教这种组织严密、仪式感强的宗教,本土信仰很容易被取代或融合。
                南部的宗教壁垒: 伊斯兰教在西班牙人到来前就已经传入并生根。
                反征服的ys形态: 伊斯兰教为摩洛人提供了“圣战”的概念。抵抗西班牙不仅仅是保卫家园,更是保卫信仰(Parang Sabil)。
                历史宿敌感: 西班牙人称他们为“摩洛人”(Moros),即摩尔人,视其为伊比利亚半岛宿敌的延续。这种相互的宗教敌视使得双方几乎没有和平同化的可能,只能死战到底。
                3. 军事技术与外援:并非“处于同一水平”
                虽然大家都用冷兵器,但在火药武器和后勤上,南部的苏丹国其实优于北部的部落,甚至在早期不输给西班牙远征队。
                火炮技术: 南部穆斯林很早就通过贸易获得了铸造青铜火炮(Lantaka)的技术。虽然射程和威力不如西班牙的重炮,但它们轻便、数量多,适合在丛林和沼泽作战。
                防御工事: 他们建立了大量的Cotta(土石堡垒)。这些堡垒易守难攻,西班牙军队往往付出巨大代价攻下一个,敌人早已撤退到下一个据点。
                外部输血管: 这是关键点。北部的巴朗吉是孤立的,而南部的苏丹国是东南亚伊斯兰贸易网络的一部分。
                他们与文莱、特尔纳特(印尼)、甚至后来的荷兰人和英国人都有贸易往来。
                通过这一网络,他们源源不断地获得火药、枪支和粮食补给。西班牙对此实施的“海上封锁”在千岛之国的地理环境下经常失效。
                4. 地理环境与西班牙的战略局限
                地形噩梦: 棉兰老岛地形极其复杂,拥有茂密的丛林、巨大的沼泽(如利瓜桑沼泽,是马京达瑙的天然屏障)和崎岖的山脉。西班牙的正规军方阵在这里无法展开,且极易感染热带疾病。
                西班牙的“心不在焉”:
                马尼拉大帆船的诱惑: 西班牙殖民菲律宾的核心利益是作为中转站,经营“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大帆船贸易(用美洲白银换中国丝绸瓷器)。西班牙精英更愿意呆在马尼拉赚钱,而不是去南部丛林里拼命。
                兵力不足: 西班牙在菲律宾的常驻欧裔士兵非常少,大部分军队由吕宋和维萨亚的辅助部队组成。这种部队在面对凶悍的摩洛战士时,士气往往不足。
                5. 灵活的战术:海盗与游击
                马京达瑙苏丹国并不总是正面硬刚,他们极擅长海上劫掠。他们使用一种叫做Karakoa的快速战船,速度远超西班牙笨重的帆船。
                他们通过不断的袭扰西班牙控制的沿海城镇(掠夺人口作为奴隶贩卖),让西班牙疲于奔命,始终无法集结足够的资源进行毁灭性的南征。
                这种“不对称战争”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后期,直到西班牙引入了蒸汽炮舰,才从技术上压制住了摩洛人的快船,并在这一时期才真正开始攻占棉兰老岛的内陆。
                总结
                马京达瑙苏丹国之所以能熬死西班牙帝国,是因为它不是一个落后的部落,而是一个处于上升期的、军事化的、有宗教信仰加持的、并融入了国际贸易网络的封建国家。
                与其说是西班牙“打不下来”,不如说是西班牙在远东有限的投送能力,无法以低成本征服一个组织度极高的对手。直到美国人接手,凭借着绝对的火力优势(如柯尔特.45手枪就是为了对付嗑药冲锋的摩洛战士而列装的)和残酷的“焦土政策”,才在20世纪初勉强压制住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11-20 10:39
                收起回复
                  2025-11-23 10:34: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宗教、地理原因都有,但主要还是板鸭自己本土一堆事,没有大功夫管地球背面的事情。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5-11-20 14:51
                  回复
                    估计是地太烂了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11-20 16:00
                    回复
                      没收益,奴隶贸易网铺到东南亚成本太高,殖民地——种植园体系没了奴隶什么都不是,有多余资源不如投到美洲非洲。总之就是征服的话缺优质劳动力/人口,掠夺的话又不如印加阿兹富庶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11-20 19:32
                      回复
                        马京达瑙那块地也不烂,现在也是菲律宾少有的大块耕地区域,其他的只有吕宋岛才有


                        IP属地:加拿大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11-21 03:44
                        回复
                          主要是穆斯林更抗拒西班牙吧,殖民者常常树立穆斯林作为共同敌人的那个靶子,再加上宗教信仰对立,导致穆斯林抵抗强烈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5-11-21 10:09
                          回复
                            吃烂地不如殖民一下,还要派兵过去懒得操作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5-11-21 13: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