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子遍野吧 关注:10贴子:1,107
  • 0回复贴,共1

【转贴】“知识分子别再为天下先忧后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知识分子是那些愿意做自己的事情的人,他既然有头脑他就不会强迫自己,只是因为他手上的工作十分具有吸引力,有些问题没有解决,有些细节不够完善,有些环节还需要把它们找出来,因此他心驰神往,欲罢不能、欲罢不忍,觉得如果离去或中断是一件可惜的事情。为此他甘愿奉献自己微不足道的一生。某种魅惑力大到就是给他一个王国也不换。


  对他来说,最真实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斯宾诺莎一生都在磨他的镜片,康德不出他的庄园几十公里,维特根斯坦从战争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父亲遗留下来的巨额财产送掉(据说是不给穷人,那只会败坏他们),接着又去当了小学教师。阿基米德和黑格尔都要等到敌军来到他们的院子里。他们为什么那么沉得住气、那么朴实呢?那吸引他们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让他们如此坐怀不乱?那就没法说了。谁能解释智慧的快乐、思维的快乐比口腹之乐、吃得吃不动了要更快乐?谁能解释一个思想敏锐、知识丰富、训练有素的人在他的书房里得到的乐趣比任何购进购出、拥有股票若干要大得多?谁能解释扩大自己头脑的界限比扩大手中权力的界限更令人情不可抑?令他着迷和难忘的是那小心翼翼、一小步一小步的攀登,是多少个殚思竭虑、夜不能寐的日子,是一千次失败、第一千零一次从黑暗和孤独中的重新起步,那种迷惘、失望乃至绝望同时是惊奇、惊喜而后的幸福满足。为此他只愿意选择日常生活,只有平静有秩序的日常生活才能使他的工作有保证。

  但我知道也有这样一些“知识分子”,他们只企望社会大事件,方人大悲欢,他们围绕在时代风云面前就像围观在火灾现场,评头论足,指手划脚,高谈阔论,而一旦风云过后,马上像泄了气的皮球,垂头丧气,思想感情苦闷得很。对他们来说,日常生活就是地狱,当老百姓就是不合理待遇。

  这种愿意比老百姓还要老百姓的知识分子和一般老百姓关系如何?这个问题太棘手了,太容易上圈套了,我绕个弯子说,知识分子和老百姓的关系就像一个老百姓和另一个老百姓的关系,你和你家对门邻居的关系。你们在一起交水电费、房租费、煤气费、卫生费,其余呢,各人过各人的生活,互相之间不抱任何幻想。我住的地方有一个人家天天打麻将,我就从来不去管他,人家有人家的自由爱好。他不读书就不读书呗,人家还说你不天天打麻将哩。在这些具体问题上,我想没有人会犯糊涂,但人们往往忽略这些具体经验,放弃它们而构想抽象的关系或世界。有人一拿起笔来,就会哀叹现在“人心不古”啊,“道德水准下降”啊,“文化沙漠”啊,等等,好像一般人的生活全错了,全都迷失了方向,对不起那个“终极目标”、“终极关怀”。我就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受过这么多年教育,这一点群众观点都没有。一般人民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愿意怎样生活就怎样生活。

  依在下之见,值得“终极关怀”的就是让大家都生活。你生活,我也生活。我让你生活,你也让我生活。其中“我生活”也是很要紧的。我先不说生活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好处,我只想指出自己不生活给他人造成的消极影响:一个人如果不生活,没有自己的生活他就不知道别人有生活的要求,不知道如何去尊重别人的生活。苦出身的人总爱将一些东西称之为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情调”,再三看不惯,一有可能就要加以扼杀。这不能不说是真诚的。因为他们没有体验过它们的好处,不知道它们对于造成人的美好的精神状态所产生的作用。这就像一个有自己个性的人才知道如何去尊重他人的个性,一个有自己自由思想的人才知道如何去尊重他人的自由思想,认为它们是宝贵的和至关重要的。他自己经验中没有的东西往往他也不习惯别人有。在这个意义上,今天的知识分子思想要更解放一点,脚步要更快一些,尽量发展自己的生活,尽情享受一切美妙的东西,其中一个结果是不要养成干涉他人生活的习惯,不要喜欢向他人看齐或要他人向自己看齐。也只有尊重他人的生活,才能保证自己的生活是不受干扰和不自我干扰的。



1楼2006-05-26 01: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