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科技水平怎么样?大明的人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行吗?地球和太阳哪个绕着哪个运行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如果没有和明朝中期同时代的哥白尼发展日心说,那么牛顿会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吗?那么会有工业革命的成果吗?那么你现在能享受工业产品、使用手机上网吗?
你相信吃瓜蒙主所说的大明有蒸汽机;一战时期的船,质量不如大明宝船吗?你相信西方的工业革命是因为偷窃大明的科技,是《永乐大典》的功劳吗?
中国不是从清朝,而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落后于西方。“李约瑟难题”、“资本主义萌芽”等问题,很多专家学者早就讨论过了。
明朝:1368年―1644年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否定了托勒密的偏心匀速点概念和宇宙模型。
第谷:1546年12月14日-1601年10月24日,以缜密的观测摧毁了永恒的恒星天和实体天球两个概念。
开普勒:1572年1月6日-1630年11月15日,在追寻行星运动的物理原因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给出了支持日心学说的最直观的论据。
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利用充满宇宙的介质构造了一种以机械运动为基础的宇宙图景。
帕斯卡:1623年6月19日-1662年8月19日,为日心学说的确立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惠更斯:1629年4月14日-1695年7月8日,发表《关于运动及离心力》。
胡克:1635年7月18日-1703年3月3日,猜到了引力的两个基本特性。
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革新了“力”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日心图景的运动机制。
以下内容出自《从哥白尼到牛顿:日心学说的确立》。
“引言 日心学说的建立没有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但在思想史上是划时代的福尔摩斯常发人所不能,身手矫健,洞察精微,每每让人吃惊。但是他第一次让他的合作者华生医生大吃一惊的,却既非身手也非头脑,而是对日心学说的一种漫不经心的无知。据华生报道,这是他们认识不久,决定合租一套公寓以后——最使我惊讶的是:我无意中发现他(福尔摩斯)竟然对于哥白尼学说以及太阳系的构造也一无所知。当此十九世纪,一个有知识的人居然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行,这件奇事简直令我难以理解。
他看到我吃惊的样子,微笑着说:“你似乎感到吃惊吧。即使我懂得这些,我也要尽力把它忘掉。”
“把它忘掉!”
他解释道:“你要知道,……最要紧的是,不要让一些无用的知识把有用的挤出去。”我分辩说:“可是,那是太阳系的问题啊!”他不耐烦地打断我的话说:“这与我又有什么相干?你说咱们是绕着太阳走的,可是,即使咱们绕着月亮走,这对于我或者对于我的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
平心而论,福尔摩斯有什么错呢?通常被大家满怀敬意地称为科学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的日心说,对于我们,对于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直到今日,直到日心说提出、确立并被广泛接受的四百年以后,我们,自诩为生活在科学时代的我们,还真说不出日心说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实在的好处。
可是,日月星辰,赫然在天。亚里士多德想要解释天体的运动,——最明显的当然是其永恒,提出了“匀速圆周”的假定,也就是说天体都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沿正圆形的轨道运行,但不及将其解说数量化。托勒密辈把数学贯彻到亚氏学说之中,使之可以和观测资料相比对,结果发现符合程度不能尽如人意,于是引进了本轮-均轮模型、偏心圆和偏心匀速点,完成了对天象的可以预言可以验证的精确描述。阿拉伯人发现引进偏心匀速点这个几何点在本质上违背了亚氏原则,于是用更复杂的数学技巧,逐一说明行星的运动,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地心说”,让地球重新回到了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觉得这种“一个一个地说明”未臻完美,于是再创立统一的图景,称地球和诸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但“日心-地动”又为常识和权威所不容。第谷从他的观测资料出发,稍改哥氏的日心说,抛弃其“地动”部分,得“日心地不动”图景,感官常识始觉易于接受,但没有付诸数学讨论。开普勒利用第谷的观测资料对哥白尼图景再作精细的数学分析,企图为这一图景提供数学的或“形而上学的”依据。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天体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并得出了轨道参数的公式,但他对运动的机理所作的猜测不为学术界所接受。
伽利略利用望远镜直观地支持了哥白尼图景,用推理证明了地动说并非荒谬,但无法说明运动的原因。牛顿利用哥白尼的图景和开普勒的公式,构造严谨的数学原理,引进了颇为神秘的“万有引力”,对太阳系的图景和诸星的运动机制作了完整的描述。四十年后,布拉德雷由光行差得到了间接支持“地动”的证据,又三十年,哈雷根据牛顿的理论所作的关于彗星的预言被验证,日心学说由此完全确立。”

如果没有和明朝中期同时代的哥白尼发展日心说,那么牛顿会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吗?那么会有工业革命的成果吗?那么你现在能享受工业产品、使用手机上网吗?
你相信吃瓜蒙主所说的大明有蒸汽机;一战时期的船,质量不如大明宝船吗?你相信西方的工业革命是因为偷窃大明的科技,是《永乐大典》的功劳吗?
中国不是从清朝,而是从明朝中后期开始落后于西方。“李约瑟难题”、“资本主义萌芽”等问题,很多专家学者早就讨论过了。
明朝:1368年―1644年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否定了托勒密的偏心匀速点概念和宇宙模型。
第谷:1546年12月14日-1601年10月24日,以缜密的观测摧毁了永恒的恒星天和实体天球两个概念。
开普勒:1572年1月6日-1630年11月15日,在追寻行星运动的物理原因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伽利略: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给出了支持日心学说的最直观的论据。
笛卡尔: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利用充满宇宙的介质构造了一种以机械运动为基础的宇宙图景。
帕斯卡:1623年6月19日-1662年8月19日,为日心学说的确立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惠更斯:1629年4月14日-1695年7月8日,发表《关于运动及离心力》。
胡克:1635年7月18日-1703年3月3日,猜到了引力的两个基本特性。
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革新了“力”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日心图景的运动机制。
以下内容出自《从哥白尼到牛顿:日心学说的确立》。
“引言 日心学说的建立没有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但在思想史上是划时代的福尔摩斯常发人所不能,身手矫健,洞察精微,每每让人吃惊。但是他第一次让他的合作者华生医生大吃一惊的,却既非身手也非头脑,而是对日心学说的一种漫不经心的无知。据华生报道,这是他们认识不久,决定合租一套公寓以后——最使我惊讶的是:我无意中发现他(福尔摩斯)竟然对于哥白尼学说以及太阳系的构造也一无所知。当此十九世纪,一个有知识的人居然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行,这件奇事简直令我难以理解。
他看到我吃惊的样子,微笑着说:“你似乎感到吃惊吧。即使我懂得这些,我也要尽力把它忘掉。”
“把它忘掉!”
他解释道:“你要知道,……最要紧的是,不要让一些无用的知识把有用的挤出去。”我分辩说:“可是,那是太阳系的问题啊!”他不耐烦地打断我的话说:“这与我又有什么相干?你说咱们是绕着太阳走的,可是,即使咱们绕着月亮走,这对于我或者对于我的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
平心而论,福尔摩斯有什么错呢?通常被大家满怀敬意地称为科学的最伟大的成果之一的日心说,对于我们,对于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事实上,直到今日,直到日心说提出、确立并被广泛接受的四百年以后,我们,自诩为生活在科学时代的我们,还真说不出日心说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实在的好处。
可是,日月星辰,赫然在天。亚里士多德想要解释天体的运动,——最明显的当然是其永恒,提出了“匀速圆周”的假定,也就是说天体都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沿正圆形的轨道运行,但不及将其解说数量化。托勒密辈把数学贯彻到亚氏学说之中,使之可以和观测资料相比对,结果发现符合程度不能尽如人意,于是引进了本轮-均轮模型、偏心圆和偏心匀速点,完成了对天象的可以预言可以验证的精确描述。阿拉伯人发现引进偏心匀速点这个几何点在本质上违背了亚氏原则,于是用更复杂的数学技巧,逐一说明行星的运动,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地心说”,让地球重新回到了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觉得这种“一个一个地说明”未臻完美,于是再创立统一的图景,称地球和诸行星围绕太阳运动,但“日心-地动”又为常识和权威所不容。第谷从他的观测资料出发,稍改哥氏的日心说,抛弃其“地动”部分,得“日心地不动”图景,感官常识始觉易于接受,但没有付诸数学讨论。开普勒利用第谷的观测资料对哥白尼图景再作精细的数学分析,企图为这一图景提供数学的或“形而上学的”依据。在这一过程中,他发现天体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并得出了轨道参数的公式,但他对运动的机理所作的猜测不为学术界所接受。
伽利略利用望远镜直观地支持了哥白尼图景,用推理证明了地动说并非荒谬,但无法说明运动的原因。牛顿利用哥白尼的图景和开普勒的公式,构造严谨的数学原理,引进了颇为神秘的“万有引力”,对太阳系的图景和诸星的运动机制作了完整的描述。四十年后,布拉德雷由光行差得到了间接支持“地动”的证据,又三十年,哈雷根据牛顿的理论所作的关于彗星的预言被验证,日心学说由此完全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