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吧 关注:114,770贴子:1,808,858
  • 5回复贴,共1

【转】谈梅兰芳金奖大赛:要补台,不要拆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张之江
 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的举办,对振兴京剧来说,无疑是个良好的开端。这使我们从久经困坷的京剧中看到它能复兴的曙光。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25-11-16 05:22回复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首先是几位颇有声望的演员,不计个人名位得失,参加了这次大赛。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要知道,名位二字,在“当场不让父”的京剧这一行里是一项牢不可破的信条。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她们之中的任何一位演员,在实力相等的同行中,谁都没有不被人挤下去的充分把握。可是他们全都怀着振兴京剧的热忧,在红氍毹上作出了各自的奉献。这就是成为良好开端的一股精神力量。
     至于没能参加大赛的名演员,不能武断地说她们有名位思想,她们可能各有难处,甚至因前几次的大赛丑闻而心有余悸,应当理解她们,争取她们来参加下次大赛。
     几台专场演出的总体水平是比较高的,它令人信服地感到现存京剧的实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如李维康的《坐宫》,无论嘴里、身上,都可以看得出存留在她身上的老辈典范。
     当年的小铁梅已经年近半百,尚能演荀派《辛安驿》这样的吃功戏,说明其功底深厚。她扮演的周凤英,少女的娇憨与侠女的豪爽并存;后边串演的武二花,腰腿功和髯口功,无不出色当行。
     孙毓敏演了乃师荀慧生创演的“不团圆”的《金玉奴》。她继承了荀派唱戏唱情的传统,一句“苦命人偏遇着了负心人”,凄婉动人。
     其他名望稍后的演员如钟荣在《六月雪》中“探监”一场的“反二簧”,唱得字正腔圆,得程三昧,颇有低回泣诉的情致。又如刘琪的《小放牛》,演尽村女的天真娇憨,身段尤为轻盈俏美,可以说,我已数十年不曾看过水平如此之高的《小放牛》了。王继珠的《扈家庄》,圆场、出手、开打,无一不精,无一不美。黄孝慈的《红菱艳》把南派花旦鼻祖冯子和的表演风格带到北京,在演到角色与乾隆皇帝对话时台子上的种种姿态,可以依稀看见冯先生当年贴近生活的表演方法。
     其他如杨淑蕊之擂鼓,薛亚苹的唱,黄晓苹、杨至芳等的表演,无不都是中上之材。
     由此可见,大赛实际上起了对今日京剧的摸底作用。这种底着实不错,是振兴京剧的一股不可轻估的力量,所以,大赛是绝对不能轻率说声“不行”而一笔抹煞得了的。自从大赛结束之后,议论仍然不绝如缕,在刮这个风那个风的时际,参赛诸演员务必要正确对待批评,受得起委屈。
     在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告一段落之际,我用梅兰芳的一句名句奉告参赛演员,即“任他说了一百句,总有一句是对的,那么,咱们就听他这一句吧”。当然,个别别有居心、轻率毁人者还是有的,但是,明眼人一望即知,不必理他。
     此外,在此京剧需要雪中送炭之际,我仍然热切希望评论工作者对演员要采取与人为善的态度,凡对振兴京剧有利的事,要补台,不要拆台。
    《新民晚报》1993年1月21日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5-11-16 05:22
    回复
      2025-11-23 18:59:3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梅兰芳奖狗屁不是,再吹也没用。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11-16 13:12
      回复
        已阅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11-17 09:27
        回复
          【文中】“任他说了一百句,总有一句是对的,那么,咱们就听他这一句吧”。
          当然,个别别有居心、轻率毁人者还是有的,但是,明眼人一望即知,不必理他。


          IP属地:上海5楼2025-11-17 10:12
          回复
            在圈子里举办什么大赛不会收到好的效果。不如全国大众手机投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能打破歪门邪道,又能展现正能量,光明正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11-18 17: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