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因哈特吧 关注:2,074贴子:74,527
  • 8回复贴,共1

feifei看到要塞上的新文了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那篇提督战术能力排名,想知道你有什么看法,有没有回贴的?


1楼2006-05-23 01:22回复
    左来无话可说,feifei就一条条说说何妨?如果觉得要塞不是说话的地方就在这里说好了,这种话题总不适合放在纪念馆吧


    IP属地:荷兰6楼2006-05-23 21:36
    回复
      2025-08-26 00:30: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而在这两个人当中,窃以为吉尔菲艾斯评价更高的应该是鲁兹。因为按照吉尔菲艾斯的构想,两只舰队虽然都在敌军正前方展开,但并非成一横向的直线,而是由一只突出于左翼,一只稍退于右翼。左翼首先进入战斗状态,奇袭部队利用右翼与敌方接触前的时间差包抄向敌方的右侧面。在这一构想中,左翼舰队的任务显然较右翼更重----不但在开战时要单方面承受敌军的压力,应对不当可能陷入半包围中,更必须在右翼和敌军接触之前全力吸引敌军注意力,以使奇袭部队不至被敌军发现而遭侧背攻击。即使面对的只是乌合之众,以吉尔菲艾斯的稳重来说,还是应该会有选择地将左翼交给相对更出色的副将,鲁兹受命担负这一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吉尔菲艾斯对他的战术能力有比瓦列更高的评价。而瓦列本身也是一位“名将”,因此也就更能衬托出鲁兹的价值。所以书中有鲁兹在这场战役中“对吉尔菲艾斯的大胆用兵及戏剧性的胜利有着相当大的贡献”的评价。 

      鲁兹第三度展现其战术能力是在“诸神的黄昏”第一阶段,和雷内肯普一起辅佐罗严塔尔佯攻伊谢尔伦要塞。虽然说是“佯攻”,但假戏是需要真唱的,无论罗严塔尔还是杨,都有此战“绝非单纯的虚张声势”的觉悟,因为双方都不能忍受在这场“假戏”中单方面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所以谁都没有掉以轻心的意思。 

      罗严塔尔和吉尔菲艾斯一样信任鲁兹,他派鲁兹单率一军对伊谢尔伦要塞实施反包围说明他对鲁兹能力的信赖远胜雷内肯普,而事实也证明鲁兹顺利实现了罗严塔尔的战术意图----他的舰队在一开始就“巧妙地远离了要塞主炮的射程距离”,和正面由罗严塔尔直接指挥的舰队对要塞形成了半包围阵势。 

      “这种包围,无论从那个角度看来都似乎完全没有死角。。。。。。杨叹了一口气,看到对方这种优异的战术能力,他并没有表现出咬牙切齿的样子,他只是在想,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能突破目前的这种困局吗?罗严塔尔军目前虽然是绝对处于优势,但总有一些破绽可寻吧!。。。。。。” 

      就因为战场上找不到、也无法引出帝国军的破绽,杨才采用了诱敌之计,想利用蔷薇骑士入侵罗严塔尔旗舰的机会制造出破绽再加以扩大,不过最后仍未能如愿。这是帝国军和杨舰队交锋中难得一见的平手收场。整个作战固然体现了罗严塔尔攻守俱佳,无间可寻的战术特色,但也不要忘记了,有相当一部份舰队是由鲁兹而非罗严塔尔本人直接指挥的。即使罗严塔尔的指挥无间可寻,假如鲁兹舰队被杨寻到破绽、打开缺口的话,帝国军的整体战术还是会遭到根本破坏。比如后来雷内肯普追击杨舰队的时候,就曾单方面沦为俎上鱼肉: 

      “。。。。。在鲁兹提督匆匆赶往截击同盟军之前,同盟军尽情地突破帝国军防线,横扫千军,所向披麾,予以彻底痛击。在杨和罗严塔尔一连串的对阵当中,从未像这一次一样胜负如此分明的。” 

      如果先前与罗严塔尔联合实施半包围的人不是鲁兹而是雷内肯普,那么帝国军还能不能和杨舰队战成平手,便很难说了。 

      上述三次战役中,鲁兹都不是战场全局的驾驭者,但是作为主帅棋盘上的重要棋子,他总能将被赋予的任务近乎完美地完成,使主帅的意图得到彻底的贯彻。他虽不是帅才,作为战将却可说是最优秀的。 ”


      IP属地:荷兰8楼2006-05-23 21:40
      回复
        不才我也来驳一段吧!

        “希巴星域会战中,单是黑色枪骑兵本身的数量就远远超过了同盟军,更别说还有其它的帝国舰队,而在这种情况下,号称“善攻”的毕典菲尔特居然没有把杨舰队全灭(而且尤里安在这一战中可完全没有利用回廊的狭窄地形和雷神之锤)在我看来这根本就是黑色枪骑兵的耻辱!”
        ---------------------------------------------------

        "帝国军在这个时候陷入了作茧自缚的地步。为了不让敌方知道皇帝发烧昏倒的事,必须封锁一部分的通讯网,同时发出禁口令,结果,一部分必要的指挥系统就被切断了。”


        “当大本营和右翼之间进行着这种没有建设性的交谈时,帝国军左翼部队和伊谢尔伦军之间持续着拉锯的状态。 

          艾杰纳无视于幕僚们的进言,陷入了某种沉思中,不久之后,他轻轻地举起了左手,把竖起来的大拇指前后摇动着。参谋长格里先贝克上将解读出了他无言的指令,结果,艾杰纳舰队从最前线的混战状态中脱离,开始快速地后退。他们以三次集中炮火甩开了紧追上来伊谢尔伦军,以完美的舰队动作重新编组阵形,采取了不管皇帝下什么样的命令都可以立即执行的态势。然而,艾杰纳却陷入了一段出人意料之外的漫长等待。 ”


        “然而,从大本营传回来的回答却是“避免不必要的攻击,后退!”毕典菲尔特对着显现在通讯萤幕上的梅克林格怒吼着。 

          “不通情理的家伙!请皇帝出来!如果不听,我就搭小艇到伯伦希尔去直接跟皇帝申诉!” 

          毕典菲尔特散着橘色的头发,挥舞着拳头。他是很认真的。而艺术家提督也不禁在内心直咋舌。 ”


        “银河帝国军的后卫的完整的部队待命着。那就是在困局中更显得强韧,被誉为“坚忍不拔”的奈特哈特·缪拉的舰队。在没有接到皇帝下达出战的命令,连和敌人接触的机会都没有的情况下,缪拉只有在旗舰帕西法尔的舰桥上凝视着萤幕上一闪一灭的光点群。 

        “缪拉一级上将,我们到这个战场来不是为了吃饭盒的。我们一定要参加战斗,把那些共和主义者打倒在我们的炮火之下。” 

          那些嗜血的年轻幕僚公然地表现出他们狂热的兴奋,向司令官如此一再地进言。缪拉轻轻地举起一只手制止了他们的话。 

          “没有皇帝的命令是不能胡乱移动舰队的。再稍等一会儿,大本营应该会有指令下来。” 

          话是这么说,但是,缪拉不得不感到怀疑,皇帝没有下命令实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在他灰色的瞳孔中,困惑的阴影正展开它的双翅不断地扩张着。缪拉所知道的皇帝应该早就对他下达迂回敌人背后或侧面发动攻势的命令了。以双方这么大的兵力差距,应该有这样的可能性啊!缪拉此时也只能像艾杰纳一样,除了了等待还是等待。 

          帝国军的攻势出现了堪称超乎微妙之上的混乱和空隙,对伊谢尔伦军来说,他们才有了原本不应该有的余裕。” 


        对某些人选择失明的本领佩服得五体投地。


        IP属地:荷兰9楼2006-05-23 22:00
        回复
          忘了说,上文出自feifei的《看砂》

          下面再引一反驳亚斯提会战的,还是feifei的文(宝库啊!)

          出自《亚斯提会战"不知所谓”?》

          ““搞不好敌人会猜到我方的打法,这倒令人有点担心了……” 莱因哈特摇摇头。“不必多虑!就算让他们察觉了,也没有办法继续使用原先的分进合击法了,如果我是敌军指挥官,应会打算尽早会台才是,因为,会合之后,就能在兵力上拥有比我军更大的优势了。所以,如果他们还没有采取行动会合,就表示敌军尚未洞察到我方的意图,那么对我们就很有利了。就从敌军第六舰队的右翼开始迂回攻击!从此地赶到那里大约需要几个小时?” 

          这段描写明确指出,在莱因哈特下达对第六舰队进行攻击的命令之时,同盟军已经失去了会合的时间,即使他们现在想使用合击,也已经失去战机了,而这是莱因哈特继续实施其各个击破战术的前提。倒过来说,既然莱因哈特已经有这方面的考虑,则如果同盟军此前已经有会合动向,他自然也不会死守既定方案。不能同意楼主抹煞莱因哈特实施其战术的前提,将其战术当成固定不变的“死棋”然后单方面探讨同盟怎样变化可以应对这一战术的做法。上引原著描写充分显示了,楼主考虑到的问题,吉尔菲艾斯早就向莱因哈特提出过了,而莱因哈特则在吉尔菲艾斯提出之前就已经考虑过了这种可能性。我和楼主的看法刚好相反,窃以为莱因哈特的高明之处恰恰表现在他能够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果断地排除已经不需要纳入考虑的理论可能性,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从而扩大胜果,表面看似冒险,实则胸有成竹。如果换成平庸一些的将领,可能在这个时候就会由于过度谨慎而犹豫不决,以致错过战机了。(等第二舰队确认第四舰队的覆灭后必定高速赶去和第六舰队会合,因此战机是稍纵即逝的) 总之,能够洞察到同盟军的布阵缺陷,想出各个击破的战术,并不算得高明,只能说是对手太过愚蠢,而亚斯提会战中莱因哈特表现出的身为名将的素质,正在于其在第二阶段指挥表现出的敏锐的洞察力(捕捉战机的能力),准确的判断力(从第二舰队的动向正确推断出其统帅意图)和果断的决策力(排除理论上的过虑的干扰的能力),单纯的战术,是看过兵书甚至军事小说的人都能想到的,然而这三点素质却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谁都想得到的战术不一定谁都能正确地使用----同盟军的指挥官并非白痴到合兵而击这么简单的战术都不知道----何况还有人提出了这个建议呢,然而恰恰由于洞察力,判断力和决策力的欠缺,才导致其没有能够果断采取正确的战术。其实,很多嘲笑同盟统帅的错误的人,在指摘莱因哈特第二阶段的指挥时,又何尝不是在犯相似的错误呢?“各个击破”也是再简单不过战术,却也不是谁都能果断而正确地用出来的,是为明证。”


          IP属地:荷兰11楼2006-05-23 23:21
          回复
            只看了下排名,还没仔细看,只觉得作者连将兵和将将都不知道区分,亚典波罗生平打过的所有胜仗,都是在别人的战术部署下实现的,把一个从来没有指挥过一场正规战役的人排名在那些勋绩累累的舰队司令官上面,已经觉得荒谬,更不要说和米达麦亚齐名了,同样,伍兰夫再厉害,也只是一个舰队司令官,他凭什么排在横扫整个宇宙的银河帝国宇宙舰队总司令米达麦亚之上?

            这位作者给杨舰队的指挥官排名这么高,那么巴米利恩会战双方的对阵是

            莱因哈特 对 杨威利100+尤里安(他打败过瓦列,后者88他最少也是90吧)+费雪(85)+ 亚典波罗(94 )+ 梅尔卡兹(95) 

            就算加上缪拉(90),莱因哈特那边也是绝对劣势,何况缪莱并没有互动,只是孤立地各自指挥而已,照他这个排名莱就算巴米利恩败了又能说明什么,只不过说明他一个人的智慧没有能超越扬舰队5名一流指挥官的智慧总和罢了。


            12楼2006-05-23 23:54
            回复
              我没有兴趣住仔细反驳是因为。。。。。。举个例子吧

              “在过去,吉尔菲艾斯总是用自己不经意的冷静填补莱茵哈特思维中的盲区,才使得莱茵哈特能打出诸多漂亮战役”
              -----------------------------------------------
              嘿嘿,我仔细回顾一遍莱因哈特亲自进行战术布置的战役,不算作者不是田中的动画,也不算吉死后的双头蛇,马尔亚迪特,回廊战役之击退杨舰队的进攻,只看第五次伊谢尔伦攻防战,凡佛利特星域会战,第六次伊谢尔伦攻防战,列古尼查遭遇战,第三次迪亚马特会战,第四次迪亚马特会战,亚斯提会战,香陶星域之战后的反攻,以及亚姆立扎会战,在这九次战役中,我只记得亚斯提会战中发现杨的战术意图的人是莱而不是站在他身边的吉,吉是如何“用自己不经意的冷静填补莱茵哈特思维中的盲区”,我是完全没印象了,因此很希望作者能举出那么几个例子来,以使我相信他不是在拿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做论据。

              一篇用凭空想象做论据的论述文,有多少反驳价值呢?


              IP属地:广东13楼2006-05-24 00:43
              回复
                superm引用的那篇文我也早有反驳了,“在亚姆立札会战中,和超过二○○○万的同盟军对决时,他的兵力也只有敌人的六成而已”,我不知道他所谓“没有投入战场的舰艇”,是不是也可以算作“对决兵力”,如此说来,莱因哈特不参战也可以算和杨“对决”过了,何必要打巴米利恩?

                除了楼上说的那位作者不懂区分将兵和将将,竟然将舰队以上级别的统帅力排除在军事才能之外,我觉得他也不懂区分“常胜和不败”的区别,他拿"不败”的战术方针作为标准,用"常胜”的方针去比,有不一样的就指为后者的缺点,难道他不知道不同战术目标对应的战术方针本来也不同么?就象足球比赛,双方一个的目标是赢球,一个是不输球,能要求前者采取和后者相同的战术方针么?


                IP属地:广东14楼2006-05-24 01:13
                回复
                  2025-08-26 00:24: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亚典波罗作为前线指挥官,能力不容置疑
                  但是这恐怕不能排在舰队指挥官的能力讨论范围中吧。。

                  feifei的文的确是宝库来着。。
                  好久我打一篇文上来,屡看屡不爽,帮我反驳下。


                  15楼2006-06-18 14: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