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两个人当中,窃以为吉尔菲艾斯评价更高的应该是鲁兹。因为按照吉尔菲艾斯的构想,两只舰队虽然都在敌军正前方展开,但并非成一横向的直线,而是由一只突出于左翼,一只稍退于右翼。左翼首先进入战斗状态,奇袭部队利用右翼与敌方接触前的时间差包抄向敌方的右侧面。在这一构想中,左翼舰队的任务显然较右翼更重----不但在开战时要单方面承受敌军的压力,应对不当可能陷入半包围中,更必须在右翼和敌军接触之前全力吸引敌军注意力,以使奇袭部队不至被敌军发现而遭侧背攻击。即使面对的只是乌合之众,以吉尔菲艾斯的稳重来说,还是应该会有选择地将左翼交给相对更出色的副将,鲁兹受命担负这一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吉尔菲艾斯对他的战术能力有比瓦列更高的评价。而瓦列本身也是一位“名将”,因此也就更能衬托出鲁兹的价值。所以书中有鲁兹在这场战役中“对吉尔菲艾斯的大胆用兵及戏剧性的胜利有着相当大的贡献”的评价。
鲁兹第三度展现其战术能力是在“诸神的黄昏”第一阶段,和雷内肯普一起辅佐罗严塔尔佯攻伊谢尔伦要塞。虽然说是“佯攻”,但假戏是需要真唱的,无论罗严塔尔还是杨,都有此战“绝非单纯的虚张声势”的觉悟,因为双方都不能忍受在这场“假戏”中单方面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所以谁都没有掉以轻心的意思。
罗严塔尔和吉尔菲艾斯一样信任鲁兹,他派鲁兹单率一军对伊谢尔伦要塞实施反包围说明他对鲁兹能力的信赖远胜雷内肯普,而事实也证明鲁兹顺利实现了罗严塔尔的战术意图----他的舰队在一开始就“巧妙地远离了要塞主炮的射程距离”,和正面由罗严塔尔直接指挥的舰队对要塞形成了半包围阵势。
“这种包围,无论从那个角度看来都似乎完全没有死角。。。。。。杨叹了一口气,看到对方这种优异的战术能力,他并没有表现出咬牙切齿的样子,他只是在想,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能突破目前的这种困局吗?罗严塔尔军目前虽然是绝对处于优势,但总有一些破绽可寻吧!。。。。。。”
就因为战场上找不到、也无法引出帝国军的破绽,杨才采用了诱敌之计,想利用蔷薇骑士入侵罗严塔尔旗舰的机会制造出破绽再加以扩大,不过最后仍未能如愿。这是帝国军和杨舰队交锋中难得一见的平手收场。整个作战固然体现了罗严塔尔攻守俱佳,无间可寻的战术特色,但也不要忘记了,有相当一部份舰队是由鲁兹而非罗严塔尔本人直接指挥的。即使罗严塔尔的指挥无间可寻,假如鲁兹舰队被杨寻到破绽、打开缺口的话,帝国军的整体战术还是会遭到根本破坏。比如后来雷内肯普追击杨舰队的时候,就曾单方面沦为俎上鱼肉:
“。。。。。在鲁兹提督匆匆赶往截击同盟军之前,同盟军尽情地突破帝国军防线,横扫千军,所向披麾,予以彻底痛击。在杨和罗严塔尔一连串的对阵当中,从未像这一次一样胜负如此分明的。”
如果先前与罗严塔尔联合实施半包围的人不是鲁兹而是雷内肯普,那么帝国军还能不能和杨舰队战成平手,便很难说了。
上述三次战役中,鲁兹都不是战场全局的驾驭者,但是作为主帅棋盘上的重要棋子,他总能将被赋予的任务近乎完美地完成,使主帅的意图得到彻底的贯彻。他虽不是帅才,作为战将却可说是最优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