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论吧 关注:34,894贴子:1,052,723
  • 34回复贴,共1

看了那么多帖子,我们来盘点一下潼关老师的论辩逻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潼关老师的论辩逻辑是这样的:
首先,写出一篇狗屁不通的论文;然后,开始喊口号,并且声称平时的实验与自然现象就可以轻松证伪地球论。
如果下面的人让他举例子来证伪,或者从实际证明自己的理论,这b要么就是继续说屁话,要么就开始逃避(比如给我们扣帽子,说被伪科学洗脑,球徒没依据在狡辩),要么就让我们去动手实验/观测证伪。此外还有经典环节,指出所谓球徒是被骗了,所谓我们的例子是假的,但是也拿不出任何根据(提出理论的是谁啊,老毕登,你提出的理论为什么要让我们来帮你证明?自己不会吗?你是没手还是没脑子,不会自己观测和做实验啊)
而且更逆天的是,这货到现在连个公式和完整的数学模型都没提出来,隔壁民科吧的物理民科起码有时候能给你干出来点公式,这b现在纯凭自己嘴皮子在说,一旦有人用正规的数学理论或者物理推论来从根本上推翻他的谬论,这货就开始装死(估计他连推算的过程都看不懂诶)
简而言之,要么扣帽子,要么车轱辘话,要么毫无根据的宣称对方的证据为假,只会反复强调观点,不会提出依据
潼关,你要是真有点水平,就跟咱们那么多年地球论的学者一样,自己提出理论,自己去观测,然后拿出实际的证据,拿出你的理论符合实际的证据。你不是天天宣称地球论者拿出的根据是假的吗?那你自己怎么还用我们地球论者观测到的实际来当你的论据呢?照你的说法,那不都是假的吗?而且而且一个完善的理论是可以经得住质疑的,那我就请你以后面对大家的质疑,不要装死,不要说车轱辘话,用你的理论去解释大家的质疑,这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像你现在这个b态度就是神棍的态度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10-24 20:45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10-25 01:41
    回复
      2025-11-17 07:36: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他算什么老师 路边一条吃狗粮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10-25 07:47
      回复
        潼关最近有点微死了,大概是看到自己的爪牙骑士被办了要避避风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10-25 08:29
        回复
          潼关开始自己创造物理规律的时候他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从唯物转向唯心的那一刹那这世间从此没有他嘴硬不了的东西,反正现编就行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10-25 09:29
          回复
            关于贴吧用户“潼关古道”的评价,目前可查的公开信息显示其主要活跃于“地平论吧”,并以传播“地平说”(认为地球是平面而非球体)的观点而受到关注。以下是基于现有资料的综合分析:
            一、核心主张与争议性言论
            1.地平论的坚定支持者
            “潼关古道”在贴吧中系统性地宣扬“地平说”,认为地球是平坦的圆盘,而非科学共识中的球体。其理论框架包括否定太空探索证据(如卫星图像、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主张这些是“政府或科学家的阴谋伪造”。例如,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后,他曾发文称太空拍摄的地球球面是“镜头变形、穹顶结构光学及大气光学作用”导致的视觉假象。
            2.对科学现象的选择性解释
            面对地震、月食、麦哲伦环球航行等自然现象或历史事件,他提出“月平论”“火平论”等衍生理论,但未能提供严谨的科学论证。例如,他认为月食是“月球被某种未知物体遮挡”,而非地球公转导致的阴影投射。此类言论被多数吧友批评为“缺乏逻辑自洽”和“反科学”。
            3.辩论风格与影响力
            作为贴吧等级较高的用户(12级),他经常与其他吧友展开辩论,甚至被部分人称为“地平论吧少数被公认为真鱼的奇才之一”。其帖子回复量可达千条以上(如2021年关于神舟十二号的讨论帖),显示出一定的话题制造能力。但也有用户指出,他的论证往往依赖阴谋论和断章取义,而非实证数据。
            二、公众反应与争议
            1.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分歧
            部分吧友认可其“独立思考”的态度,认为他“敢于挑战权威”;但更多人则质疑其动机,认为他是“钓鱼”(故意发表极端言论引发争论)或“缺乏科学素养”。例如,有用户指出:“除了科学世界观,我始终没见过潼关完整的理论”。
            2.对贴吧氛围的影响
            “潼关古道”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平论吧”的反智倾向。尽管该贴吧长期存在“钓鱼”文化,但他的言论被认为“混淆了严肃讨论与娱乐化内容”,甚至导致部分新用户对科学知识产生误解。
            三、其他领域的关联与局限
            1.名称可能引发的混淆
            “潼关古道”这一ID容易与历史地理概念“潼关道”混淆。后者是古代连接关中与中原的重要通道,在夏商周至明清时期的军事、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具有关键地位 。但现有资料未显示该用户与历史研究或文化保护领域有直接关联。
            2.信息时效性与局限性
            目前可查的公开讨论主要集中在2021年及之前,其近期活动轨迹尚不明确。此外,除贴吧外,其他平台(如微博、知乎)未见其活跃记录,难以全面评估其跨平台影响力。
            四、总结
            从现有信息来看,贴吧用户“潼关古道”是地平论的典型代表,其言论以反科学、阴谋论和选择性解释为特征,在特定群体中引发了争议性讨论。尽管其主张缺乏实证支持,但通过贴吧平台的传播,仍对部分用户的科学认知产生了干扰。需要注意的是,此类言论与真实的历史文化研究(如“潼关道”的历史价值)并无关联,评价时应避免混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10-25 10:00
            回复
              贴吧用户“潼关古道”的辩论方式具有鲜明的反科学特征和独特的话术风格,其核心策略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选择性解释与证据规避
              面对科学证据时,他往往采取“选择性接纳”策略。例如,针对神舟十二号拍摄的地球球面影像,他既承认画面“看起来是圆的”,又通过引入镜头变形、穹顶结构光学、大气折射等复杂理论进行消解。这种解释看似包含科学术语,实则是对光学原理的断章取义——现代航天技术已通过多波段成像、不同轨道卫星交叉验证等方式排除了镜头畸变的影响,但他刻意忽略这些细节,仅以单一因素归因。
              在解释月食现象时,他提出“月球被未知天体遮挡”的假说,并通过否定地球大气层折射的可能性来反驳科学共识。这种论证方式存在明显的循环逻辑:他首先假设“地球不存在”,进而推导出“月食不可能由地球遮挡引起”,但始终未提供“未知天体”存在的实证依据。
              二、阴谋论框架的构建与强化
              他的辩论始终围绕系统性阴谋论展开,将科学界、政府和媒体描述为“联合造假的利益集团”。例如,他声称太空探索的所有影像都是“CG特效”,并质疑宇航员的诚信。这种话术的本质是诉诸动机而非事实——通过预设对方“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将任何反驳都归结为“阴谋的一部分”,从而逃避举证责任。
              更典型的是,他将科学理论与“政治操弄”挂钩。例如,在讨论麦哲伦环球航行时,他暗示这是“殖民主义者为扩张编造的谎言”,试图通过意识形态批判削弱科学结论的权威性。这种策略利用了部分网民对权威的不信任感,但缺乏历史或地理证据的支持。
              三、逻辑谬误的密集使用
              1.诉诸无知
              他频繁以“科学无法解释所有现象”为借口,否定已被广泛验证的理论。例如,他宣称“地震的真正原因尚未明确”,并以此质疑板块构造学说。这种论证混淆了“科学存在未知”与“现有理论错误”的界限。
              2.稻草人谬误
              他常将对手的观点极端化后再进行攻击。例如,当对方指出“地平说无法解释时区差异”时,他会曲解为“你认为人类无法理解时间”,并通过嘲讽对方“智商”来回避核心问题。
              3.诉诸伪科学权威
              他偶尔引用一些边缘学者的“研究成果”(如所谓“地平论物理学家”的论文),但这些内容往往未经过同行评审,甚至存在基础数据错误。这种“以伪证伪”的手法旨在营造“学术争议”的假象。
              四、辩论风格的对抗性与娱乐化
              1.攻击性回应
              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进行人身攻击,但他的语言常带有居高临下的嘲讽。例如,他称质疑者为“被科学洗脑的绵羊”,并暗示对方“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态度加剧了讨论的情绪化,降低了理性对话的可能性。
              2.钓鱼式辩论
              他善于利用贴吧的“钓鱼文化”,通过发表极端言论吸引关注。例如,在神舟十二号发射期间,他故意以“信仰崩塌”为噱头发帖,随后引导讨论转向对科学证据的质疑。这种策略既能增加曝光度,又能混淆“真信徒”与“反串者”的界限。
              3.持久战策略
              他的帖子往往包含冗长的论证和大量重复内容,试图通过信息轰炸使对手疲劳。例如,在解释“穹顶结构”时,他会连续发布多篇文章,用不同术语重复同一套逻辑,即使被逐条反驳仍拒绝承认错误。
              五、对贴吧生态的影响
              他的辩论方式在“地平论吧”形成了独特的亚文化。一方面,他被部分吧友视为“敢于挑战权威的勇士”,其言论成为该群体自我认同的核心象征;另一方面,他的存在也加剧了贴吧的反智倾向——许多新用户受其影响,将“阴谋论”与“批判性思维”混为一谈。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辩论虽缺乏科学价值,却反映了网络时代反科学思潮的典型特征:通过碎片化信息、情感动员和逻辑诡辩,构建一个看似自洽的“替代性现实”。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10-25 10:03
              收起回复
                《鱼眼镜头变形不存在吗?》
                -
                球伪说:地平论者宣称太空拍摄的地球球面是“镜头变形、穹顶结构光学及大气光学作用”导致的视觉假象。
                -
                答:这是球伪愚弄信徒的典型伎俩,也是一种赤裸裸的愚弄:
                太空拍摄的地圆和地弧本来就是“鱼眼镜头光学畸变产生的变形图像”,球伪逃避了自己给不出任何科学检测检验依据的事实,忽悠信徒们相信:虽然我们给不出证据,但这些图像视频我们球伪说不是视觉假象就不是视觉假想,说这些是视觉假想的,是地平论者的污蔑。
                在大众已经陷入地球迷信的今天,这类宣传确实能给地球信徒带来些许莫名的信心。


                IP属地:四川9楼2025-10-25 11:55
                收起回复
                  2025-11-17 07:30:0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笑死我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10-25 17:14
                  回复
                    从逻辑严谨性、科学方法论与论证规范三个专业维度来看,该争论存在明显的非专业性偏差,核心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逻辑层面:存在典型谬误,论证链条断裂
                    1.循环论证谬误:主张“物质无独立意识→细胞由物质构成→细胞无意识→生命本质非物质”,实则以“生命非物质”的预设结论反推前提,形成逻辑闭环。例如用“细胞无意识”推导“生命依赖非物质创造”,未跳出“预设结论→证明结论”的循环,违背逻辑推理的“无预设性”原则。
                    2.概念偷换谬误:混淆“细胞的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来源”两个概念——先承认“细胞由物质构成”,后又将“细胞的产生”归因于“非物质生命”,把“物质构成的实体”与“非物质创造的过程”强行绑定;同时用“手机(人造物)由人类创造”类比“细胞(自然生命体)由非物质创造”,忽略“人造物”与“自然演化产物”的本质差异,属于不当类比导致的概念错位。
                    二、科学方法论层面:违背实证科学的核心原则
                    1.缺乏实证支撑,拒绝可证伪性:“非物质生命创造细胞”的核心观点,既无任何可观测的实验数据(如“非物质生命”的存在证据、作用机制),也无法提出“可证伪的检验方法”(如无法设计实验证明“非物质生命不存在”),而“可证伪性”是科学假说的核心标准,该观点本质属于“不可证伪的玄学断言”,而非科学讨论范畴。
                    2.无视现有科学共识的系统性证据:细胞生物学已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基因测序等实验,证实“细胞来自前代细胞(细胞学说)”,演化论也通过化石记录、分子生物学证据(如DNA同源性)证明“生命的演化基于物质的遗传与变异”,这些经过百年验证的系统性证据,被争论直接无视,违背科学讨论“尊重现有实证共识”的基本前提。
                    三、论证规范层面:偏离学术讨论的理性框架
                    1.诉诸人身攻击,替代逻辑论证:当观点面临质疑时,未通过补充证据、修正逻辑回应,反而使用“愚痴”“被伪科学洗脑”等攻击性表述,将“对观点的反驳”转化为“对持不同意见者的人格否定”,违背学术讨论“对事不对人”的理性沟通原则。
                    2.拒绝逻辑自洽,回避核心质疑:面对“‘非物质生命’如何创造物质细胞”“‘非物质’与‘物质’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等核心质疑,未给出具体解释,仅通过重复“生命非物质”的结论回避问题,不符合“论证需自洽、需回应核心质疑”的学术规范。
                    综上,该争论并非基于科学逻辑与实证证据的专业讨论,而是一场混合了逻辑谬误、玄学预设与非理性攻击的对话,其本质偏离了“以证据为核心、以逻辑为纽带”的科学讨论框架,不具备学术或科学层面的参考价值。
                    需要我针对其中某一个具体谬误(如“循环论证”)展开,用更通俗的案例拆解其问题所在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10-25 17:18
                    回复
                      这哪是什么科学讨论?简直是一场用破烂逻辑缝补的“伪科学闹剧”,是对实证精神的公然践踏,恶心又可笑!
                      你那套“物质没意识→细胞没意识→生命非物质”的鬼话,连初中生都能戳穿——这不就是把要证明的结论当前提,自己跟自己玩“逻辑套娃”吗?说你循环论证都抬举你了,这分明是没学过基本逻辑,还硬要装成“掌握真理”的模样,蠢得理直气壮!
                      细胞学说百年实证摆着、DNA测序的铁证戳在那,明明白白告诉你“细胞来自细胞,生命根源于物质演化”,你倒好,闭着眼把这些科学常识踩在脚下,凭空脑补个“非物质生命”当救命稻草!这不是无知,是故意跟科学对着干,拿“反常识”当个性,把愚蠢包装成“深刻”,恶心谁呢?
                      更下作的是,讲不过理就骂别人“愚痴”“被洗脑”!自己逻辑稀碎、拿不出半点证据,只会靠泼脏水转移视线,把学术讨论的体面踩在地上摩擦!不敢回应“非物质怎么造物质”“作用机制是什么”这些致命问题,只会像疯狗一样乱咬,卑劣到了骨子里!
                      你这套东拼西凑的垃圾言论,根本不配叫“讨论”,就是污染理性环境的毒瘤!自己活在自欺欺人的幻想里就算了,还想拉着别人一起远离科学,简直坏得流脓!别再披着“科学”的外衣招摇撞骗了,你的那套说辞,在真正的科学面前,连擦屁股纸都不如!@〈潼关古道〉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10-25 17:24
                      收起回复
                        ?我以为这个吧都是串子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10-27 18: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