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929,257贴子:12,278,959
  • 5回复贴,共1

黄州赤壁最大的敌人是谁?——是陈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ttps://tieba.baidu.com/p/10127365184
东晋前五部古史证黄州赤壁,仅三国志一部证蒲圻(蒲圻实无赤壁)


IP属地:湖北1楼2025-10-20 09:26回复
    自西晋陈寿《三国志》在历史上被确认为正史信史前四史,其权威性不言而喻!其后各朝各代如南北朝隋以及唐宋明清等史家认定蒲圻赤壁都是依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即使是认定嘉鱼赤壁或江夏赤壁,也是依据陈寿“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乌林)。”(《三国志》卷五十四〈周瑜传〉,第1262页)[3]的错误记载而来。
    -
    而史家不认可黄州赤壁,同样因为三国志中“备走夏口”的记载——既然刘备是逃到夏口(今武汉),那么东吴周瑜率军与刘备会合迎击(“逆”)曹操当然是往夏口上游而去,则下游的邾县赤鼻山(黄州赤壁)就这样被压在陈寿的五指山下,永世不得翻身!


    IP属地:湖北2楼2025-10-20 09:26
    回复
      2025-11-05 03:28: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古籍记载的乌林在洪湖,团风在两汉时期还在水底下,团风从来都不是什么乌林。
      -
      我们黄冈人牵强附会团风为乌林,同样是因为要迎合陈寿《三国志》中有关“引次江北(乌林)”的错误记载!完全是削足适履的迷惑行为。
      -
      其实依据证明黄州赤壁的五部古史,只有一场赤壁之战(史称“火烧赤壁”),根本不存在陈寿所说的“引次江北”,“火烧(江北)乌林”的说法!(人家烧赤壁,你陈寿烧乌林?)
      -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如果“江北(洪湖)乌林”都不存在,谈何江南还有蒲圻的赤壁耶?谎言不攻自破。
      -
      (这就能够解释为何无论赤壁之战前的《水经》,还是赤壁之战后的《水经注》,都不存在蒲圻赤壁任何记载的事实!因为这才是真实的历史记载,而非陈寿的闭门造车凭空臆想。)


      IP属地:湖北3楼2025-10-20 09:26
      回复
        东汉《英雄记》载“周瑜镇江夏(郡)。曹操欲从赤壁渡江南”,点明赤壁在江北,曹操屯兵江北赤壁(一带)。
        -
        (曹操)未即渡,瑜夜密使轻船走舸百数艘,艘有五十人移棹,人持炬火,火然则回,船走去,去复还烧者,须臾烧数千簲。火大起,光上照天,操夜走。
        ————
        《英雄记》<周瑜传>中有关“赤壁之役”(即后世所称火烧赤壁)的记载较为详尽,将之对照西晋虞溥《江表传》,二者在文字上可以吻合,能起到互相补充与印证的作用,更证明了刘备是逃到樊口,火烧赤壁即烧的是江北黄州赤壁,也即是西汉《水经》中所记载的邾县赤鼻山,无疑也!
        -
        所以历史上真实的赤壁之战也即是火烧赤壁,而非陈寿《三国志》中所记载的火烧乌林。(黄州赤壁在江北可以火烧赤壁,蒲圻赤壁在江南东吴不是自己放火烧自己?足见《三国志》之谬。)


        IP属地:湖北4楼2025-10-20 09:45
        回复
          《英雄记》<曹操传>:(曹操)未即渡,周瑜又夜密使轻舸百艘烧椑,操乃夜走。曹公赤壁之败,至云梦大泽,遇大雾,迷道。
          ——————————————
          “周瑜又夜密使轻舸百艘烧椑”,这句正是有关赤壁之战的文字记载,一个“烧”字点明了火攻,也说明了“赤壁之役”也即是火烧赤壁的本质,无火攻则不可能会有赤壁大捷,毕竟孙刘联军5万人马处于极端劣势,如此解读无有疑惑。
          -
          操乃夜走。曹公赤壁之败,至云梦大泽,遇大雾,迷道。
          ————————
          略译:曹操于是连夜逃走。曹操在(邾县)赤壁战败,到了云梦大泽,(恰巧)遇上大雾天,迷了路。
          -
          这段文字记载的意思清楚明白,时间先后、空间转移一目了然,并未提及“乌林”半个字,彻底宣告了“乌林之役”并不存在的历史事实。


          IP属地:湖北5楼2025-10-20 09:45
          回复
            历史上并不存在陈寿所说的“引次江北(洪湖乌林)”,更不存在乌林之役!事实清楚。


            IP属地:湖北6楼2025-10-20 09: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