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0月21日漏签0天
一次性吧 关注:6,240贴子:73,137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一次性吧
>0< 加载中...

气管插管可能带来的并发症涵盖多个系统,处理需结合具体类型与严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华星医疗器械小舟
  • 铁杆吧友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气管插管可能带来的并发症涵盖多个系统,处理需结合具体类型与严重程度,以下从不同维度详细阐述:

气管插管
一、气道结构损伤
喉头水肿
发生机制:插管操作粗暴或导管型号过大,导致喉部黏膜机械性损伤。
临床表现: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喉梗阻(三凹征)。
处理措施:
轻度水肿: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局部喷雾1%麻黄素收缩黏膜。
重度水肿:立即行气管切开,建立紧急气道。
预防:插管前评估气道条件,选择合适导管尺寸(成人女性6.5-7.0mm,男性7.5-8.0mm)。
气管黏膜损伤
发生机制:气囊压力过高(>30cmH₂O)或反复插管导致黏膜缺血坏死。
临床表现:痰中带血、局部肉芽组织增生,纤维支气管镜可见黏膜糜烂。
处理措施:
监测气囊压力:每4小时调整至25-30cmH₂O,使用低压高容量气囊。
促进排痰:氨溴索注射液30mg雾化吸入,每日2次。
长期插管者:每7天更换导管位置,避免局部持续压迫。
气管狭窄
发生机制:长期插管(>14天)导致气管黏膜纤维化,形成环形狭窄。
临床表现:拔管后呼吸困难、喘鸣,胸部CT示气管管腔狭窄>50%。
处理措施:
轻度狭窄:球囊扩张术,每周1次,持续4-6周。
重度狭窄:气管支架置入或手术切除狭窄段,术后需长期随访。
预防:尽早评估拔管指征,避免不必要的长期插管。
二、通气功能障碍
单侧肺通气
发生机制:导管插入过深进入右主支气管,导致左肺无通气。
临床表现:双肺呼吸音不对称(右肺强、左肺弱),血气分析示PaO₂下降。
处理措施:
确认位置:插管后听诊双肺呼吸音,必要时行纤维支气管镜定位。
调整深度:退出导管1-2cm,使导管尖端位于气管中段(距隆突3-5cm)。
预防:插管后立即摄胸片确认导管位置。
导管堵塞
发生机制:痰液黏稠、血块或异物堵塞导管内腔。
临床表现:机械通气时潮气量下降,气道峰压升高,听诊呼吸音减弱。
处理措施:
部分堵塞:10ml注射器抽吸导管内堵塞物,或生理盐水+糜蛋白酶雾化稀释痰液。
完全堵塞:立即退出原导管,重新插管。
预防:每2小时吸痰1次,吸痰前给予纯氧2分钟。
人工气道梗阻
发生机制:导管扭曲、气囊嵌顿、痰栓阻塞管道。
临床表现:突发呼吸困难、发绀,SpO₂骤降。
处理措施:
紧急处理:立即退出导管,重新建立气道。
长期预防:使用加强型导管(减少扭曲风险),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
三、感染相关并发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发生机制:气管插管破坏气道防御屏障,细菌沿导管定植并侵入下呼吸道。
临床表现:插管后48-72小时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
处理措施:
抗感染治疗:根据痰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疗程7-10天。
预防措施:
床头抬高30°-45°,减少胃内容物反流。
每日声门下吸引,清除气囊上方分泌物。
使用含银离子涂层导管,减少细菌定植。
拔管后喉炎
发生机制:拔管后喉部黏膜充血水肿,继发细菌感染。
临床表现:拔管后声音嘶哑、咳嗽,喉镜检可见喉部黏膜红肿。
处理措施: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2mg,每日2次。
抗生素治疗:若合并细菌感染,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625mg,每日3次。
四、循环系统并发症
心律失常
发生机制:插管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心动过缓甚至心跳骤停。
高危因素:冠心病、高血压、老年患者。
处理措施:
预防:插管前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操作时持续心电监护。
治疗: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时,立即停止操作,给予肾上腺素1mg静脉注射。
低血压
发生机制:正压通气导致胸腔内压力升高,静脉回流减少。
临床表现:收缩压<90mmHg,心率增快。
处理措施:
补充血容量:快速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500-1000ml。
血管活性药物:若血压持续不升,给予多巴胺5μg/(kg·min)静脉泵入。
五、其他并发症
杓状软骨脱位
发生机制:插管时喉镜过度上提或导管撞击杓状软骨,导致其向前脱位。
临床表现:拔管后声音嘶哑、发声疲劳,喉镜检可见杓状软骨前移。
处理措施:
早期复位:确诊后72小时内行杓状软骨复位术(局麻下用喉镜推回脱位软骨)。
术后护理:声带休息2周,避免过度用声。
气管食管瘘
发生机制:长期插管导致气管后壁与食管前壁缺血坏死,形成异常通道。
临床表现:拔管后吞咽时呛咳、反复肺炎,胃镜或支气管镜可见瘘口。
处理措施:
小瘘口:内镜下夹闭或生物胶封闭。
大瘘口:食管覆盖支架或手术修补,术后需长期胃肠营养支持。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一次性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