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吧 关注:963,155贴子:7,173,329

Crucial英睿达T710 2TB深入测试报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2024年开始,继海力士、三星、长江存储和闪迪陆续推出消费级PCIe 5.0 SSD后,美光旗下的Crucial英睿达在前段时间也终于发布了最新旗舰型号T710。目前6大原厂SSD品牌中,只有铠侠尚未发布自家的DRAM-Base Gen5 SSD了。

美光是最早布局消费级PCIe 5.0 SSD的原厂品牌之一,但是早期使用群联主控的T700、T705都以热辣滚烫著称,不用主动散热器很难压制住发热,以至于在一段时间内给玩家们留下了“PCIe 5.0 SSD=高温”的刻板印象。

而这次美光最新发布的T710(OEM型号为4600)似乎是吸取了教训,已经换至SMI慧荣主控阵营,那这款SSD又会有何种表现?
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还是继续作为原厂盘里大家都喜欢打的那个豆豆?

怀着同样的好奇心,本期我以200块的成本“租”来了一条2TB版的Crucial英睿达T710,并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测评报告,希望能给对这款SSD有兴趣的朋友起到参考作用。


IP属地:北京1楼2025-10-13 09:24回复
    铠侠vd10:🤡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10-13 09:37
    回复
      2025-10-18 07:16: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产品解析
      英睿达T710原生提供了1TB、2TB和4TB三种容量规格,标称顺序读取速度最高为14900 MB/s,顺序写入速度最高为13800 MB/s,而4KB随机读写性能分别达到2200K、2300K IOPS,仅从参数来看,属于目前消费级PCIe 5.0 SSD中的旗舰水准。

      值得一提的是,可能是基于物料调配的成本考虑,T710的1TB容量版本也采用了2GB的DRAM缓存,这一点要比竞品普遍1GB的配置强一些,横向比较起来还挺有诚意的。
      另外在质保方面,T710和保持了原厂旗舰SSD一贯的规格,在提供5年有限质保的同时,每TB的TBW为600TB(要注意,TTBW并非实际寿命,仅为厂商的质保依据)。
      我借来的这块2TB容量的T710,到手时贴纸已经被撕下,就算贴回去也有点皱,大家凑合着看一下吧:

      T710各容量版本均为单面颗粒布局,在背面只有一张产品标签,这也代表其在笔记本、迷你主机、游戏主机等设备中有着更好的兼容性,也更方便我们为其加装散热措施。

      撕下正面贴纸后,T710的正面真容如下图所示。

      这次美光终于把自家消费级旗舰的主控换成了慧荣SM2508,并且听说似乎也是用了慧荣的公版固件。这款台积电6nm制程的8通道PCIe5.0 SSD主控也在多款原厂旗舰产品中得到了应用,无论是功耗、发热还是性能表现,都得到了厂商和用户的一致好评,算是今年存储圈里的明星产品了。

      在NAND方面,T710采用两颗美光原厂的NY307颗粒,共同组成了2TB容量。在官网查询代码可知,颗粒的具体零件号为“MT29F8T08EQLEHL5-24QA:E”。

      根据SSD仙人 @VictorTDD 整理的NAND料号对照表可知,这是美光第9代的276层B68S TLC颗粒,并且采用了8-die封装:

      当然,大家如果不想撕开贴纸查看颗粒信息的话,也是可以和下图一样使用flashid这款软件来查看SSD信息,同样可以识别出,T710使用的是美光B68S颗粒。

      我手上这条T710 2TB的DRAM缓存丝印为D8CSG,查询可知,其采用的是美光原厂自产的LPDDR4颗粒,容量为2GB(16Gb):

      详细规格如下:


      IP属地:北京3楼2025-10-13 09:51
      回复
        接下来通电上机,通过CrystalDiskInfo查看S.M.A.R.T信息。可见T710支持NVMe 2.0协议标准,预留了少量二级OP,可用容量为2000.3 GB(10进制)。

        由于二进制与十进制的单位换算差异,T710 2TB在Windows中的实际可用容量为1863 GiB,这并非厂家虚标,而是消费级固态硬盘普遍存在的容量显示差异。

        接下来查看更详细的S.M.A.R.T信息,T710 2TB默认给了5个功耗档位。
        不过虽然它使用了美光目前最先进的NAND与慧荣SM2508主控,但是Power State 0功耗有点高啊,达到了10W,比4TB的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还要高一些。
        不过相较于之前自家的T700、T705这两款搭载群联主控的SSD来说,T710的功耗还是要低得多了,这也意味着它会比两位前辈拥有更好的发热与温度表现。

        另外可以看到,T710没有像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等同主控方案的产品一样支持LBA Sizes修改功能,只支持512n模式,这一点倒是不影响咱们正常使用,只是这个区别让我有点诧异。
        最后,T710本身只提供了1个温度传感器,温度阈值设定也比同主控竞品高了几度,分别为86℃和88℃,这倒是和偏高一些的Power State 0功耗对应起来了。


        IP属地:北京4楼2025-10-13 09:51
        回复
          测试平台
          本次测试使用的测试平台配置如下:
          CPU:Intel i9-14900K
          主板:AORUS Z790 XTREME X
          内存:DDR5-8000 16GB x2
          系统盘:Intel傲腾900P 480GB
          系统:Windows 11专业版 23H2、Ubuntu 24.04 LTS
          这里说明一下,在对SSD进行测试时,测试结果受硬件平台的影响会比较明显,并非所有SSD都能在任何电脑上达到官方标称性能。

          由于目前只有AMD平台才能支持512字节的PCIe MPS(Maximum Payload Size,有效载荷),而我这套Intel平台只支持256字节,所以在极限工况下的读写性能方面要比AMD平台低一些,不过同时延迟表现又要比AMD平台好一些,这一点还请大家有个了解。


          IP属地:北京5楼2025-10-13 09:52
          回复
            基础性能测试
            1.CrystalDiskMark

            对英睿达T710 2TB进行格式化后使用CrystalDiskMark测速,可以看到这款SSD的顺序读取速度为14286 MB/s,顺序写入速度为13500 MB/s。这里顺序读写速度距离官方标称数据还略有差距,主要是因为已经达到了我这套硬件平台的PCIe 5.0 x4通道带宽上限,并非SSD本身有啥虚标问题。
            大家比较关心的Q1T1 4K随机读取速度方面,T710 2TB的表现也相当优秀,达到了117.10 MB/s的好成绩,值得表扬。

            在随机读写方面,T710在这套Intel平台上测出的Q32T16 4K随机读取性能为1971K IOPS,随机写入性能为1677K IOPS,同样是受到了我这套硬件平台的限制,没法跑到官方标称水准。
            不过表现已经可以说是上佳,大家使用AMD平台测试的话应当会有更好的表现。
            2.PCMARK 10完整系统盘基准测试
            在PCMARK 10完整系统盘基准测试中,T710 2TB拿到了6779分,超过了三星9100 Pro 2TB的成绩,表现相当不错,就是有点可惜还是没能站上7000分的高位。

            3.3DMark存储基准测试
            在3DMark存储基准测试中,T710 2TB拿到了6639分的好成绩,在我测试过的PCIe 5.0 SSD中排到了第二名。看来有了新主控的加持,这次美光的消费级旗舰SSD终于一改颓势了。


            IP属地:北京6楼2025-10-13 09:52
            回复
              专业向进阶测试
              1.全盘读写曲线分析
              这里我们对英睿达T710 2TB进行RAW格式下的全盘范围顺序读写测试(128KB,Q32T1),并以曲线图的形式为大家展示,观察SLC Cache的方案。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全盘顺序读取的速度很是稳定,在图中几乎呈一条直线,平均读取速度为13554.79 MiB/s。与此同时,写入一整遍全盘的平均速度达到了3209.71 MiB/s。

              单独观察全盘顺序写入曲线可以看到,英睿达T710 2TB和宏碁掠夺者GM9000、雷克沙NM1090 Pro、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等同样采用慧荣SM2508方案的SSD类似,写入曲线呈现了经典的三段式结构:
              第一段写入时直接写入SLC Cache;
              SLC Cache耗尽后进入TLC直写阶段;
              最后进入速度最慢的GC阶段。
              就个人经验来看,英睿达T710的固件方案更像是宏碁掠夺者和雷克沙,SLC Cache的容量在375GiB左右,比较适中,要比同容量的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更小。这也和T710使用了慧荣公版固件的传言有点匹配上了。

              同时,它和同样搭载了SM2508主控的西数SN8100截然不同,后者独家的nCache 4.0方案会使得所有写入数据都会先过一遍SLC Cache,即便SLC Cache耗尽后也不会跳过,而是边GC边写入,优缺点都极为明显。

              T710 2TB的TLC直写阶段持续了大约910 GiB左右,平均直写速度为3811.64 MiB/s,接近4000 MiB/s的成绩在消费级Gen5 SSD中是挺优秀的水平了,远超过往的消费级Gen4 SSD。
              与此同时,英睿达T710在第三段的GC(垃圾回收)阶段,在面对WriteBack惩罚的情况下,平均写入速度依然达到了1837.57 MiB/s,都已经超过同容量三星9100 Pro的TLC直写速度了,只能说三星为了控制功耗和温度,在新旗舰的性能方面还是颇有保留。


              IP属地:北京7楼2025-10-13 09:53
              回复
                2.长时写入测试
                为了观察英睿达T710的GC效率,这里又使用FIO 3.36对其进行了两倍于全盘容量的128K Q32T1顺序写入,凭借出色的直写性能,这款SSD顺序写入两遍的总耗时也只有1075s,记录到的曲线如下。

                额,只能说英睿达T710这个表现还是很像GM9000和NM1090 Pro,同样在GC完成(SLC缓存释放完毕、重新进入TLC直写)后的阶段出现一段急速上升的写入曲线,写入速度临时飙升至缓内的水平(在TiPro9000和FURY Renegade G5上都没有这个现象,盲猜可能是这二者都对固件做了自家的大改吧)。

                使用同样的参数对英睿达T710进行4倍容量写入测试,能看到这个阳线会周期性出现,挺有意思的:

                闪存SSD由于写入原理所致,在正常工作期间,随着写入量的增加,脏盘程度的加深,分别是会经历性能滑落的三个阶段。

                由于SSD在标称容量之外,还有一些保留的空间(OP),所以在重负载测试过程中,为了在测试时确保所有page都被写入,设计的写入量一定要明显大于标称容量,通常操作就是直接写两遍以上的满盘进行预处理。
                此时再对SSD进行长时间4K随机写入操作,可以观察写入速度是否足够收敛,来判断SSD在重负载下的性能稳定性,这也是我们常说的SSD是否能进入稳态。
                该项测试对于普通家用用户来说其实不用太在意,毕竟我们普通用户也不会有如此高的负载。不过对于极少数重度生产力用户来说,可以通过该项测试来评估SSD的主控性能和固件调校水平。
                所以,在对英睿达T710进行4倍填盘顺序写入预处理后,这里又对其进行了为时10000s的QD32 4K随机写入测试,记录到的曲线如下:

                从上图中可以发现,英睿达T710的4K随机写入曲线整体还是大致呈现了FOB——Transition——Steady State三个阶段的经典特征。在随机写入的后期,曲线离散度依然不算大,相较于大部分消费级SSD来说,数据已经足够集中、收敛。
                当然,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毕竟还是一款消费级SSD,在经历了长时间的4K随机写入后,写入曲线依然还是存在一些波动毛刺,并不能和企业级SSD似的做到近乎心如止水,只能说勉强进入稳态吧。
                截取最后1000s的曲线,并且通过调整纵坐标轴区间的方式,将波动放大得更加明显,可以看到IOPS会在94.7K上下反复震荡:


                IP属地:北京8楼2025-10-13 09:53
                回复
                  2025-10-18 07:10: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SLC缓外4K随机读取性能
                  为了观察SSD在排除SLC Cache的影响后的4KB小粒度随机读取性能,在进行顺序写入填盘2遍的处理后,这里对英睿达T710进行15分钟的Q1T1 4K随机读取测试,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SLC缓外4K随机读取速度曲线:

                  得益于慧荣SM2508的优秀性能,以及B68S颗粒的出色表现,其QD1 4K随机缓外读取速度在83.66 MiB/s左右,是我测试过的消费级闪存SSD中最强一档。

                  另外,考虑到有些用户的生产力场景会涉及到对SSD的深队列读写,接着又对其进行15分钟的QD256 4K随机缓外读取测试,在15分钟内的速度表现如下图所示,平均速度为4730.41 MiB/s。

                  有点可惜,该项目中T710的表现略逊于竞品,或许是厂商调校策略不同所致。


                  IP属地:北京9楼2025-10-13 09:54
                  回复
                    4.FOB状态混合随机读写
                    Windows翔一样的I/O引擎和文件资源管理机制会限制SSD的性能发挥,所以为了展示SSD主控和固件在最佳工况下的性能,这里在Ubuntu 24.04中,使用FIO 3.36脚本再对英睿达T710进行了一遍更加完整的,不同队列深度、不同混合读写方案下的测试。
                    这个项目主要是为了衡量SSD主控的性能上限,所以在测试前,会确保SSD处于FOB状态,并且不排除随机读取请求命中SSD内部DRAM的情况。

                    这里将相关测试结果整理成上图的表格,大家可以参考我过往的测试报告,拿来和其他SSD参考对比。


                    IP属地:北京10楼2025-10-13 09:54
                    回复
                      5.ezFIO稳态测试
                      前面提到,对于绝大部分消费级SSD来说,实际我们日常使用时是不会进入稳态场景的,只有专门用在服务器上的企业级SSD才会考量。
                      不过为了继续深挖SSD在极限工况下的性能细节,这里我们在Ubuntu系统中引入了ezFIO测试项目,继续深入探寻其性能表现。再次重申叠甲,消费级SSD的稳态性能与我们普通用户的真实使用体验关系不太大,ezFIO测试更多地只是为了满足SSD发烧友对软硬件性能的探究欲望。

                      ezFIO测试主要分为顺序和随机两大项内容,为了确保SSD进入稳态,在每项测试开始时都会有两次全盘容量顺序写入+两次全盘容量随机写入的预处理流程,之后进行不同粒度、不同队列深度的具体测试,可以说整个测试流程耗时极长,负载强度极大。
                      在ezFIO的测试中,英睿达T710 2TB在7读3写长时间混合测试中的表现不错,平均IOPS为241960,变异系数(可以理解为数据离散程度)在SM2508主控方案的SSD中也比较低,为4.49%:

                      在QD1-QD256不同队列深度下,7读3写混合随机性能稳步上升:

                      在不同队列深度下的4K稳态随机读取性能与延迟表现如下图所示:

                      在多队列4K随机写入测试环节中,最高在95K IOPS左右,这个成绩不算高,有点保守。在过程中可以看出其对于低队列工况进行了优化,在消费级用户常用到的QD8时,就已经基本把随机写入性能拉满了:

                      剩余的图表是其在不同粒度下的性能表现,这里一并贴出来供大家查阅:

                      最后以一张7读3写的延迟对数表收尾:


                      IP属地:北京11楼2025-10-13 09:54
                      回复
                        6.功耗测试
                        关于SSD的测试,除了温度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观察其功耗。
                        虽然对于台式机用户来说,这点功耗带来的电费不值一提,但另外一个重点是,功耗水平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侧面反映SSD的发热情况——毕竟后者测试起来是真的麻烦,即便有热电偶温度计等设备,但是考虑到探头固定和过热降速等因素,也很难排除变量干扰。
                        SSD生产商和专门的大测试公司,有类似英国Quarch的商用功耗分析平台可用,不过以万为单位的售价对平民玩家来说还是太贵了。所幸我买来了好基友 @WittmanARC 定制的一张M.2 SSD功耗测试卡,虽然功能上不如Quarch,但也能一用了。

                        这张测试卡可以配合开源的QtSerialMonitor串口监视软件,实时显示SSD的电压、电流和功耗参数图像,并且可以保存日志记录,方便我们二次作图使用,特别好玩。

                        从日志来看,英睿达T710 2TB在通电上机的正常工作状态下,无读写时的平均功耗为1560 mW左右。

                        对英睿达T710 2TB进行RAW格式下的全盘范围顺序读取测试(128KB,Q32T1)时,记录到的读取速度和功耗的实时图表如下:

                        出乎我的意料,在这个全盘读取过程中SSD的功耗只有2775 mW,低得不正常。
                        只能推测RAW下的读取可能和FIO的空盘测试一样,读取指令没有落到NAND里面,而是主控那边查询后直接return 0了。
                        再对T710 2TB进行RAW格式下的全盘范围顺序写入测试(128KB,Q32T1),记录到的图表如下,写入曲线与未接入测试卡时略微有一点区别,主要是SLC Cache内写入的第一段,有了一个降速的小波动。

                        在SLC Cache内写入时功耗最高,为平均8265 mW,而后略微降低至平均8115 mW。
                        在TLC直写阶段,功耗平均为7000 mW。
                        在速度最慢的GC阶段,功耗进一步下降,平均为6530 mW。
                        接着对T710 2TB进行一次CrystalDiskMark测试,测试结果如图所示:

                        可以看得出电气性能与之前的测试结果大体相符,没有因为电气性能问题造成异常降速,所以该卡对于Gen5 SSD的测试结果可以继续正常参考。
                        QtSerialMonitor记录到的图像如下:

                        在启用7读3写混合测试后,CrystalDiskMark12个项目的测试顺序如下图中红色数字所示,自上而下,自左向右:

                        了解这个顺序之后,将CDM测试过程中读写速度与实时功耗整合到同一张图中,观察图中绿色曲线,SSD的实时功耗与读写性能呈现正相关趋势,并且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结论:

                        其中T710的顺序读取功耗小于顺序写入,混合写入的功耗介于二者之间。
                        并且这块盘的真实的顺序读取功耗在8000 mW左右,比RAW格式下的功耗高得多。
                        Q32T16多队列的4K随机读取功耗高于随机写入功耗,Q1T1下的4K随机读写功耗都差不多。
                        因为实在是好奇,我又将T710 2TB和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在CrystalDiskMark测试期间的功耗对比了一下:

                        T710 2TB竟然在容量更小的情况下,功耗高于金士顿FURY Renegade G5 4TB,这个真的是极其出人意料了。


                        IP属地:北京12楼2025-10-13 09:54
                        回复
                          总结
                          以上就是本期对Crucial英睿达 T710 2TB的完整测试报告了,大家看到这里辛苦了。
                          本期测试过程中没包括温度测试环节,是因为新采购的能实时记录温度的热电偶温度计尚未收货,在后期会单独写一篇进行补充。

                          总的而言,在测试完这款SSD之后,个人感觉美光及时调整方向,将主控从群联方案更换为慧荣SM2508,还是非常正确的选择。毕竟T710的性能表现属实是非常不错,(疑为公版的)固件方面没啥硬伤,并没有像T500一样有啥明显短板。
                          唯一让人有点遗憾的,是T710这款SSD在功耗方面的表现不算很好,也难怪美光在OEM型号4600上有限制功耗与性能的举动,就是不知道这是固件调校还是硬件物料造成的问题了。
                          另外T710在上市之初的定价有点招笑了,2TB版本的定价竟然高达2399元,不知道这个迷之自信是从哪里来的。

                          幸好目前这块盘的价格终于回归到了1649元2TB的合理范畴,只能感叹致态TiPro9000确实是真的发挥了价格锚定的作用,咱们有自己的国产SSD还是有重要意义的。


                          IP属地:北京13楼2025-10-13 09:55
                          收起回复
                            铠侠目前只有OEM版的XG10,也是2508+B8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10-13 11:02
                            收起回复
                              2025-10-18 07:04: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看着不错,好评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10-13 1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