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这么久,许家印那桩闹得沸沸扬扬的事儿,总算有了板上钉钉的说法!香港高等法院一纸判决下来,直接冻结了他名下超过77亿美元的资产,更绝的是,他之前以为能“兜底”的离岸信托,被法院狠狠“穿透”了——就连前妻丁玉梅手里握着的那些资产,也没能逃过,全都得拿出来处理债务!

咱先说说这事儿的关键点,以前不少富豪都觉得,把钱塞进海外信托,再搞个“技术性离婚”,就跟把钱锁进了无缝的铁盒子,不管外面欠多少债,这钱都能安安稳稳的。可许家印这事一出来,大家才醒过神:铁盒子也分“正经存钱”和“藏赃款”,要是钱的来路不正,初衷就是躲债,再厚的壳子,法院也能给你撬开!

可能有人要问了,“离岸信托”到底是个啥?咱得说清楚,不是信托这东西本身有问题,正规的家族信托其实挺靠谱的。就像那些做实体生意的老板,赚了钱之后规规矩矩交税,然后设立信托,目的就是保障家里老人养老、孩子上学,条款写得明明白白,资产来源干净得很,也没想着躲谁的债,这种信托,法律肯定会保护。
但许家印玩的,完全是另一套路子!法院查出来的证据摆得明明白白:早在2017年,他就开始主导恒大搞财务造假,2019到2020年这两年,虚增的收入快摸到5700亿了,利润也虚增了900多亿——说白了,就是给公司的财务报表“注水”,装出一副家底厚的样子。可就在这时候,他借着“分红”的名义,把60多亿美元偷偷转到自己控制的离岸公司,最后全塞进了信托里。更别说2021年那波“离婚”,直接把427亿资产转给丁玉梅,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哪是感情破裂,就是提前给资产“挪窝”,等着后面躲债呢!

这次法院的判决,核心不是否定信托这个工具,而是精准打击“拿信托当挡箭牌”的欺诈行为。这里面涉及两个法律原则,咱用大白话给大家讲透。第一个是“欺诈性转移”,简单说就是:你转移资产的时候,已经欠了一屁股债还不上,或者转移完之后更没钱还债,而且你就是故意这么干的,那这个转移行为根本不算数!

许家印当时明知道恒大的窟窿越来越大,还忙着把钱往信托里塞,这不就是典型的“故意躲债”吗?第二个原则叫“实质重于形式”,不管你表面上把信托合同写得多花哨,条款多复杂,只要你还能实际控制这笔钱——比如你能说了算钱投到哪、给谁用,那这个信托就是“假的”,跟你自己的钱包没区别,该还债还得还债!

咱先说说这事儿的关键点,以前不少富豪都觉得,把钱塞进海外信托,再搞个“技术性离婚”,就跟把钱锁进了无缝的铁盒子,不管外面欠多少债,这钱都能安安稳稳的。可许家印这事一出来,大家才醒过神:铁盒子也分“正经存钱”和“藏赃款”,要是钱的来路不正,初衷就是躲债,再厚的壳子,法院也能给你撬开!

可能有人要问了,“离岸信托”到底是个啥?咱得说清楚,不是信托这东西本身有问题,正规的家族信托其实挺靠谱的。就像那些做实体生意的老板,赚了钱之后规规矩矩交税,然后设立信托,目的就是保障家里老人养老、孩子上学,条款写得明明白白,资产来源干净得很,也没想着躲谁的债,这种信托,法律肯定会保护。
但许家印玩的,完全是另一套路子!法院查出来的证据摆得明明白白:早在2017年,他就开始主导恒大搞财务造假,2019到2020年这两年,虚增的收入快摸到5700亿了,利润也虚增了900多亿——说白了,就是给公司的财务报表“注水”,装出一副家底厚的样子。可就在这时候,他借着“分红”的名义,把60多亿美元偷偷转到自己控制的离岸公司,最后全塞进了信托里。更别说2021年那波“离婚”,直接把427亿资产转给丁玉梅,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哪是感情破裂,就是提前给资产“挪窝”,等着后面躲债呢!

这次法院的判决,核心不是否定信托这个工具,而是精准打击“拿信托当挡箭牌”的欺诈行为。这里面涉及两个法律原则,咱用大白话给大家讲透。第一个是“欺诈性转移”,简单说就是:你转移资产的时候,已经欠了一屁股债还不上,或者转移完之后更没钱还债,而且你就是故意这么干的,那这个转移行为根本不算数!

许家印当时明知道恒大的窟窿越来越大,还忙着把钱往信托里塞,这不就是典型的“故意躲债”吗?第二个原则叫“实质重于形式”,不管你表面上把信托合同写得多花哨,条款多复杂,只要你还能实际控制这笔钱——比如你能说了算钱投到哪、给谁用,那这个信托就是“假的”,跟你自己的钱包没区别,该还债还得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