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诺贝尔物理学奖#严辉祥##民科##严辉祥的物理观#
2025年10月7日,举世瞩目的、含金量最重的202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有三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分别是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e)教授,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及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米歇尔.H.德沃雷(Michel H.Devoret)教授,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约翰.M.马蒂尼斯(John M.Martinis)教授,他们在电路中实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子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表彰。在此向三位获奖的伟大科学家表示衷心的祝贺,是他们的工作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听到诺奖公布,得知中国人又又又与诺奖无缘的消息后,心中感到无比的悲愤和耻辱。我堂堂14亿人口的大国,有着5000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却在对自然科学的贡献方面寥寥无几。看着网上的一片哗然声、讥讽声和酸溜声,中国这一代的科技人如同中国足球一样,让国人感到蒙羞。我记得钱学森说过: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不能做到?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光辉业绩。他们没有因为条件艰苦而找借口,而是依靠坚强的毅力和无比的智慧,创造了科技上的奇迹,光荣的完成了他们那一代科技人的历史使命。当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有近1900名院士,都是科技大牛,几十年来至今竟无一人获得诺奖,这也算是奇迹。
痛定思痛,我们要知耻而后勇。经过总结和分析,中国人不能得诺奖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科技主要强在应用,而诺奖主要偏向颁给基础科学的原始创新,简单的说就是,诺奖一般颁发给0-1的贡献者,而我们做的科研大都是1-100的工作,这样诺奖就刚好与我们错过了。
网上有人戏称,中国男足什么时候捧起大力神杯,中国科技界就会获得诺奖。这不,有网传消息说广东队提议让国足和全国各省队比赛,只有国足战胜各省队才能代表中国出去参加世界比赛,否则就不要出去了,免得丢国人的脸。赛完选出最强队或者最优秀的球员组队代表国家出去比赛。这是在足球领域,中国民间队向国家队发起了挑战。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中国足球是到了在体制上变革的时候,否则,依然看不到希望。泱泱大国,人才济济,中国从来不缺乏人才,是缺少发现。
同样在中国科技界,特别是在基础科学领域,我认为民间队是有实力挑战国家队的。
不知道是不是中国科技界的国家队(俗称官科)害怕民间队(俗称民科)的挑战,最近几年,官科对民科极尽打压。不仅没有任何资金支持,而且连国内的预印本、期刊,乃至专著等论文发表渠道,都设置门槛,需要正规科研机构或大学身份才能有投稿资格,就是说,中国科技界的大门对民科基本全部关闭。
可现实情况是,无论是国内科研机构还是高校,大多数研究员和研究生导师在选课题时,都出于利益考虑去做选题,对一些大而难的课题一般不予考虑,而是优先选择一些小、相对容易的课题来研究,优先考虑的并不是国家需要或者是人类发展需要,现在很少有像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思想觉悟,他们是只要是国家需要,都不考虑个人得失,无论课题多大、多难,都奋不顾身、舍身忘我的投入其中,奋斗终生。
而中国民科(指真民科)则不同,他们没有考核压力,完全出于好奇与热爱,不管多大权威,他们都敢质疑,不管多难、多大的课题,他们都勇于挑战。相比之下,民科对科学的研究少了许多功利心的纷扰,相对纯粹些。对于中国基础科学的突破,大概率来自民科。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就是一位民科,研究方向是理论物理。8年前,我发现中国象棋的棋盘是一幅易经六十四卦图,也是一幅宇宙星象图,里面藏有宇宙的秘密,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与责任感,为了探究这个秘密,我开始了一段艰苦的研究之旅。
期间,我自提了8个理论物理方面的课题,于2024年6月全部结题,出于现实原因,我选择了专著形式来发表成果,于2024年10月,专著《严辉祥的物理观》由全球华人出版社在新加坡首次成功出版。于2025年8月由联合文化艺术出版社再次成功出版(申请的是国际书号,ISBN号是978-1-968753-88-7)。提出了4大新物理理论:新量子力学理论、新引力场理论、大统一理论、新宇宙模型理论,5大新原理:波粒转换原理、新波粒二象性原理、新光速不变原理、质量不变原理,以及7个新物理公式,每一个公式都描述了一个自然界原理。同时还找到了光速不变的物理机制,以及引力质量等于惯性质量的物理机制,并应用新量子力学理论和新引力场理论在理论上完美解释了暗物质和暗能量问题。


上述成果中,好几个都是世界百年难题,达到诺奖级成果至少6个以上。但成果刚发表不久,还未得到验证。不过在刚刚再版出版的著作《严辉祥的物理观》中,已增添了5个实验验证方案,如果我国科技界能率先进行验证,这些验证的成果也将是诺奖级的。
不可否认,中国民科中也不乏投机份子,科学素养低下,研究动机不纯,但这些都是假民科,真民科绝不是这样。当前中国真民科人数众多,素质参次不齐,但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科研力量,民科群体中还是有真正人才的,甚至才能远超两院院士也大有人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7条规定了中国公民享有研究科学的权利。既然宪法都鼓励公民参与创造性的工作。为何在制定政策时,把科学大门对所有民科关闭,难道民科不是中国公民?这个制定政策的人,往小了说,侵犯了民科的正当权益。往大了说,这种行为是一种犯罪。如果将来的某一天,民科在基础科学领域获得了突破,那就证明当初制定这个政策的人一定会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人唾骂。如果早一天重视民科,不打压民科,也不至于中国上十年没有诺奖。
在我心中,我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最智慧的民族没有之一。只要寻求变革,无论是中国足球,还是中国科技,中国人都有争当第一的能力和智慧。在这两个领域,我相信高手在民间。随着广东足球队对国足进行的公开喊话,已表明中国足球已在无声的变革中。那中国科技界呢?当然更需要变革。特别是国家面临民族复兴、基础科学亟待突破的当下,我建议相关部门,应该立即对民科这一群体展开调研,重新制定合理政策,给予一些切实的支持,让一些优秀的、条件合适的民科发挥他们的才能,去报效国家,让他们也能享受“科研报国”的机会。我相信,只要这些建议能快速落地,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严辉祥
写于2025年10月10日于扶余
请网友把我的这篇博文转发给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教育部等相关部门。
2025年10月7日,举世瞩目的、含金量最重的2025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有三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分别是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e)教授,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及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米歇尔.H.德沃雷(Michel H.Devoret)教授,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约翰.M.马蒂尼斯(John M.Martinis)教授,他们在电路中实现宏观量子力学隧穿和能量量子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的表彰。在此向三位获奖的伟大科学家表示衷心的祝贺,是他们的工作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听到诺奖公布,得知中国人又又又与诺奖无缘的消息后,心中感到无比的悲愤和耻辱。我堂堂14亿人口的大国,有着5000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却在对自然科学的贡献方面寥寥无几。看着网上的一片哗然声、讥讽声和酸溜声,中国这一代的科技人如同中国足球一样,让国人感到蒙羞。我记得钱学森说过: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不能做到?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在新中国一穷二白、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光辉业绩。他们没有因为条件艰苦而找借口,而是依靠坚强的毅力和无比的智慧,创造了科技上的奇迹,光荣的完成了他们那一代科技人的历史使命。当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有近1900名院士,都是科技大牛,几十年来至今竟无一人获得诺奖,这也算是奇迹。
痛定思痛,我们要知耻而后勇。经过总结和分析,中国人不能得诺奖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科技主要强在应用,而诺奖主要偏向颁给基础科学的原始创新,简单的说就是,诺奖一般颁发给0-1的贡献者,而我们做的科研大都是1-100的工作,这样诺奖就刚好与我们错过了。
网上有人戏称,中国男足什么时候捧起大力神杯,中国科技界就会获得诺奖。这不,有网传消息说广东队提议让国足和全国各省队比赛,只有国足战胜各省队才能代表中国出去参加世界比赛,否则就不要出去了,免得丢国人的脸。赛完选出最强队或者最优秀的球员组队代表国家出去比赛。这是在足球领域,中国民间队向国家队发起了挑战。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中国足球是到了在体制上变革的时候,否则,依然看不到希望。泱泱大国,人才济济,中国从来不缺乏人才,是缺少发现。
同样在中国科技界,特别是在基础科学领域,我认为民间队是有实力挑战国家队的。
不知道是不是中国科技界的国家队(俗称官科)害怕民间队(俗称民科)的挑战,最近几年,官科对民科极尽打压。不仅没有任何资金支持,而且连国内的预印本、期刊,乃至专著等论文发表渠道,都设置门槛,需要正规科研机构或大学身份才能有投稿资格,就是说,中国科技界的大门对民科基本全部关闭。
可现实情况是,无论是国内科研机构还是高校,大多数研究员和研究生导师在选课题时,都出于利益考虑去做选题,对一些大而难的课题一般不予考虑,而是优先选择一些小、相对容易的课题来研究,优先考虑的并不是国家需要或者是人类发展需要,现在很少有像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思想觉悟,他们是只要是国家需要,都不考虑个人得失,无论课题多大、多难,都奋不顾身、舍身忘我的投入其中,奋斗终生。
而中国民科(指真民科)则不同,他们没有考核压力,完全出于好奇与热爱,不管多大权威,他们都敢质疑,不管多难、多大的课题,他们都勇于挑战。相比之下,民科对科学的研究少了许多功利心的纷扰,相对纯粹些。对于中国基础科学的突破,大概率来自民科。
就拿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就是一位民科,研究方向是理论物理。8年前,我发现中国象棋的棋盘是一幅易经六十四卦图,也是一幅宇宙星象图,里面藏有宇宙的秘密,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与责任感,为了探究这个秘密,我开始了一段艰苦的研究之旅。
期间,我自提了8个理论物理方面的课题,于2024年6月全部结题,出于现实原因,我选择了专著形式来发表成果,于2024年10月,专著《严辉祥的物理观》由全球华人出版社在新加坡首次成功出版。于2025年8月由联合文化艺术出版社再次成功出版(申请的是国际书号,ISBN号是978-1-968753-88-7)。提出了4大新物理理论:新量子力学理论、新引力场理论、大统一理论、新宇宙模型理论,5大新原理:波粒转换原理、新波粒二象性原理、新光速不变原理、质量不变原理,以及7个新物理公式,每一个公式都描述了一个自然界原理。同时还找到了光速不变的物理机制,以及引力质量等于惯性质量的物理机制,并应用新量子力学理论和新引力场理论在理论上完美解释了暗物质和暗能量问题。


上述成果中,好几个都是世界百年难题,达到诺奖级成果至少6个以上。但成果刚发表不久,还未得到验证。不过在刚刚再版出版的著作《严辉祥的物理观》中,已增添了5个实验验证方案,如果我国科技界能率先进行验证,这些验证的成果也将是诺奖级的。
不可否认,中国民科中也不乏投机份子,科学素养低下,研究动机不纯,但这些都是假民科,真民科绝不是这样。当前中国真民科人数众多,素质参次不齐,但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科研力量,民科群体中还是有真正人才的,甚至才能远超两院院士也大有人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7条规定了中国公民享有研究科学的权利。既然宪法都鼓励公民参与创造性的工作。为何在制定政策时,把科学大门对所有民科关闭,难道民科不是中国公民?这个制定政策的人,往小了说,侵犯了民科的正当权益。往大了说,这种行为是一种犯罪。如果将来的某一天,民科在基础科学领域获得了突破,那就证明当初制定这个政策的人一定会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人唾骂。如果早一天重视民科,不打压民科,也不至于中国上十年没有诺奖。
在我心中,我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最智慧的民族没有之一。只要寻求变革,无论是中国足球,还是中国科技,中国人都有争当第一的能力和智慧。在这两个领域,我相信高手在民间。随着广东足球队对国足进行的公开喊话,已表明中国足球已在无声的变革中。那中国科技界呢?当然更需要变革。特别是国家面临民族复兴、基础科学亟待突破的当下,我建议相关部门,应该立即对民科这一群体展开调研,重新制定合理政策,给予一些切实的支持,让一些优秀的、条件合适的民科发挥他们的才能,去报效国家,让他们也能享受“科研报国”的机会。我相信,只要这些建议能快速落地,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严辉祥
写于2025年10月10日于扶余
请网友把我的这篇博文转发给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教育部等相关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