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吱吧 关注:6,927贴子:275,412
  • 30回复贴,共1

简单来说,东北大体是这样子的,你看我说的对不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口音话语方面:主要受冀北人影响,其次是满族人满语混合,极少一部分是来自山东,最后零星是受到一些其他少民以及山东日本殖民俄国毛子影响的。
﹉﹉﹉﹉﹉﹉﹉﹉﹉﹉﹉﹉﹉﹉﹉﹉﹉﹉﹉﹉﹉﹉
文化方面:来自黄泛区的大杂烩,暂时分不出谁为主体,不过大概也是冀北和鲁西南文化为主,还有满文化的影响,个别是受到俄毛文化以及日本文化,以及其他少民文化。
﹉﹉﹉﹉﹉﹉﹉﹉﹉﹉﹉﹉﹉﹉﹉﹉﹉﹉﹉﹉﹉﹉
人口方面:主要来自山河四省闯关东后代,少部分苏北皖北甘肃,陕西满人和其他少民也有不少,小日子开拓团和移民后代也曾经占比很大(后来被大量遣送回去才减少),还有一些俄毛后代。
﹉﹉﹉﹉﹉﹉﹉﹉﹉﹉﹉﹉﹉﹉﹉﹉﹉﹉﹉﹉﹉﹉
素质方面:满蒙价值观的影响最大,所以以后不要觉得满蒙无辜,真以为素质低都是闯关东流民土匪难民们的问题?不想想关外的满人和关内的满人能一样吗?不然你们猜猜为什么关外满人要“勿使清帝东归”?关内的满人在那里接受了汉人文化沐浴,变得勉强像个人,关外那些没有资格入关的满人和其他部族却还过着极为原始的生活,他们的这些野蛮的行为习俗肯定对闯关东而来的群体造成很大影响。
其次才是黄泛区的流民土匪难民导致的东北素质普遍不高。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10-09 17:32回复
    @长白山雪帝❄️❄️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10-09 17:33
    回复
      2025-10-11 16:26: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之前一直有一个误解,认为东北素质低,主要还是这些闯关东群体中普遍都是低素质群体导致的,事实上并非如此,其实还是满蒙价值观影响的最大,因为你们忽略了一件事,关外的满蒙和关内的满蒙文明程度可不一样,最早入关的满蒙因为接受汉人文化早,所以还像个人样,但是关外那些没有资格入关的满人,被压榨的也很惨,清庭不把他们当人看,他们很多情况下只能在关外过着苦寒野蛮的生活。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10-09 17:35
      回复
        你凭啥意淫是满语,而不是沈阳话?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10-09 19:17
        收起回复
          沈阳话?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10-09 19:34
          收起回复
            最大误区是要受别人影响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10-09 20:11
            回复
              普通话=满洲国满语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10-09 20:13
              回复
                东北人都是楼主的好爸爸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5-10-10 07:54
                回复
                  2025-10-11 16:20: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鲁迅《而已集·小杂感》中的比喻:“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5-10-10 08:10
                  回复
                    鲁迅的文集《坟·论睁了眼看》:
                    “(众裹)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5-10-10 08:24
                    回复
                      鲁迅《伪自由书·观斗》:
                      “我们中国人总喜欢说自己爱和平,但其实是爱‘斗争’的,爱看别的东西斗争,也爱看自己斗争。爱看别的东西斗争,比如说斗鸡,就有人养专门的“战斗鸡”用来比赛,放入场中,看两只鸡炸着毛扑棱着翅膀互啄。比如斗蟋蟀,把两只蟋蟀放入罐子里,不断撩拨,让它们互咬。北方有斗鹌鹑,南方有斗画眉等;古时候有斗鱼,现在(指当时的民国)有斗牛,不过,和西班牙斗牛不同,西班牙是人和牛斗,我们是使牛和牛斗。我们没有外国人那样的胆量和本事,只敢坐旁观牛斗。无论斗鸡斗蟋蟀斗鹌鹑等等,都是“一群闲人们围着呆看,还因此赌输赢……任他们斗争着,自己不与斗,只是看……让一群小动物撕咬,围观它们自相残杀,可见我们是好斗的,且多少有点麻木不仁。”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5-10-10 08:46
                      回复
                        鲁迅《伪自由书·观斗》:
                        “当然我们也爱看自己人斗。看当时的军阀斗,看北洋军阀混战,看蒋桂冯阎军阀混战。然而军阀们也不是自己亲自斗,而是使士兵斗,看士兵们斗,他们呢则是“忽而误会消释了,忽而杯酒言欢了,忽而共同御侮了,忽而立誓报国了,忽而……不消说,忽而自然不免又打起来了。然而人民一任他们玩把戏,只是看。”
                        “我想,在军阀们眼里,士兵们就是场上他们自己的斗鸡,罐子里自己的蟋蟀;他们看着厮杀,想着输赢,眼里看着别人的厮杀,心中想着自己的输赢。而人民呢?旁观。看斗牛似的,自己不敢上前斗,只看两只,不,几只蛮牛斗。但这旁观也有无可避免的危险,斗牛们难免伤及无辜…大家是一个国家的,但自己人看自己人斗来斗去,军阀看士兵斗,人民看军阀斗……但我们的斗士,只有对于外敌却是两样的,近的是‘不抵抗’,远的,是‘负弩前驱’。”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5-10-10 08:54
                        回复
                          东北话没有什么满语的发音习惯,反倒是北京话留着点满语发音的特点,就是北京话说话的时候,词尾发音轻,而满语单词发音特点就是词尾发轻音。东北话包括普通话在内的这种词尾发重音的特点根本不是满语单词发音特点。但东北话里肯定有些满语名称,比如哈什蚂,满语中一种林蛙。
                          绺子行话和北方移民的一些俚语在东北话里最多,比如东北话里经常说的“克(ke二声)”就是绺子行话打仗、开战的意思,如今经常用,克就完了、开克(二声);
                          “撒么撒么”本来是山东一些地方的俚语,形容到处看看
                          “扎顾扎顾”也是山东一些地方的俚语,形容用什么东西扎一扎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5-10-10 09:15
                          收起回复


                            IP属地:辽宁28楼2025-10-10 09: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