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之变何忍言,百年朋党开祸源。
金瓯全缺逆阉手,汤镬竟见名臣冤。
熏天势焰极惨烈,山河破碎烟尘昏。
万乘天子拥虚器,征讨诸将私卖恩。
宫门不守贼四集,君臣掩泪仓皇奔。
春灯唱罢鬼已馁,诸陵风雨号蜀魂。
郑公提剑蹶然起,一赌孤注乾与坤。
手擎日月奉正朔,风云台岛兵马屯。
鼙鼓动地电雷震,黄龙不敌朱鸟幡。
连营奏凯犒牛酒,战袍笑拭膻血痕。
帷中韬略定奇策,一书挥泪乞大援。
外臣元是草莽士,誓将直节清中原。
孤城半壁社稷重,臣身未死国才存。
其词哀痛血成字,后人一读声先吞。
可惜皇天厌朱德,将星夜陨天昏昏。
英雄伟略毙而已,千秋岂以成败论。
三皇五帝事邈矣,嬴颠刘蹶无子孙。
今日皇帝昨日贼,为贼为帝皆同根。
何况沈阳旧胡种,幽燕终拥南面尊。
代兴历世有定数,何人圯上兵书翻。
久矣玉帛挟诈术,已称弱国为南藩。
我皇赫怒问彼罪,六师一胜直北辕。
风涛万里惨无色,蓦然又倒横海鲲。
九泉有知郑公瞑,祭坛犹胜羞苹蘩。
东方屹立尚武国,煌煌万古扶桑暾。
作者:岩溪晋(1855—1943),字士让,号裳川,别号半风瘦仙。丹波福知山(今京都府福知山市)人。祖父嵩台是福知山藩主朽木纲贞的老师,父亲达堂也是一名藩儒,岩溪晋幼年时即在父亲的指导下诵读汉籍。明治六年(1873)来到东京,五年后成为森春涛的门人。当时他的作品主要见于《新文诗》杂志(1875—1883)。明治十三年(1880),作为备受关注的新近诗人,他与桥本蓉塘、森槐南、永井三桥、籾山衣洲、杉山三郊、上梦香等人一起入选了浅见绫川所编的《东京十才子诗》。森春涛去世后,他常常参加关泽霞庵的梦草吟社、森川竹蹊的鸥梦吟社以及明治二十三年(1890)结成的星社,逐渐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明治二三十年代的《新诗府》、《精美》、《新诗综》等杂志亦常常向其约稿。明治三十五年(1902)他加入以江木冷灰为主唱的唱和诗会檀栾会,同时也是随鸥吟社最初的成员之一。森槐南去世后,他与国分青厓并列为诗坛泰斗,晚年担任艺文社顾问、二松学社诗学教授。作品有《裳川自选集》五卷(昭和十一年,1936)、诗话《感恩珠》、《谈笑余响》(明治四十二年,1909),并编选、评点《昭代鼓吹》一辑(益友社,明治二十九年,1896)、二辑(益友社,明治三十一年,1898),编著、出版《檀栾集》(明治三十六年,三十七年,四十年,四十五年)。别集《裳川自选集》分为“遣”、“兴”、“莫”、“过”、“诗”五卷,以下录自国立国会图书馆所藏《裳川自选集》(1936年版)及《日清战争实记》。
金瓯全缺逆阉手,汤镬竟见名臣冤。
熏天势焰极惨烈,山河破碎烟尘昏。
万乘天子拥虚器,征讨诸将私卖恩。
宫门不守贼四集,君臣掩泪仓皇奔。
春灯唱罢鬼已馁,诸陵风雨号蜀魂。
郑公提剑蹶然起,一赌孤注乾与坤。
手擎日月奉正朔,风云台岛兵马屯。
鼙鼓动地电雷震,黄龙不敌朱鸟幡。
连营奏凯犒牛酒,战袍笑拭膻血痕。
帷中韬略定奇策,一书挥泪乞大援。
外臣元是草莽士,誓将直节清中原。
孤城半壁社稷重,臣身未死国才存。
其词哀痛血成字,后人一读声先吞。
可惜皇天厌朱德,将星夜陨天昏昏。
英雄伟略毙而已,千秋岂以成败论。
三皇五帝事邈矣,嬴颠刘蹶无子孙。
今日皇帝昨日贼,为贼为帝皆同根。
何况沈阳旧胡种,幽燕终拥南面尊。
代兴历世有定数,何人圯上兵书翻。
久矣玉帛挟诈术,已称弱国为南藩。
我皇赫怒问彼罪,六师一胜直北辕。
风涛万里惨无色,蓦然又倒横海鲲。
九泉有知郑公瞑,祭坛犹胜羞苹蘩。
东方屹立尚武国,煌煌万古扶桑暾。
作者:岩溪晋(1855—1943),字士让,号裳川,别号半风瘦仙。丹波福知山(今京都府福知山市)人。祖父嵩台是福知山藩主朽木纲贞的老师,父亲达堂也是一名藩儒,岩溪晋幼年时即在父亲的指导下诵读汉籍。明治六年(1873)来到东京,五年后成为森春涛的门人。当时他的作品主要见于《新文诗》杂志(1875—1883)。明治十三年(1880),作为备受关注的新近诗人,他与桥本蓉塘、森槐南、永井三桥、籾山衣洲、杉山三郊、上梦香等人一起入选了浅见绫川所编的《东京十才子诗》。森春涛去世后,他常常参加关泽霞庵的梦草吟社、森川竹蹊的鸥梦吟社以及明治二十三年(1890)结成的星社,逐渐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明治二三十年代的《新诗府》、《精美》、《新诗综》等杂志亦常常向其约稿。明治三十五年(1902)他加入以江木冷灰为主唱的唱和诗会檀栾会,同时也是随鸥吟社最初的成员之一。森槐南去世后,他与国分青厓并列为诗坛泰斗,晚年担任艺文社顾问、二松学社诗学教授。作品有《裳川自选集》五卷(昭和十一年,1936)、诗话《感恩珠》、《谈笑余响》(明治四十二年,1909),并编选、评点《昭代鼓吹》一辑(益友社,明治二十九年,1896)、二辑(益友社,明治三十一年,1898),编著、出版《檀栾集》(明治三十六年,三十七年,四十年,四十五年)。别集《裳川自选集》分为“遣”、“兴”、“莫”、“过”、“诗”五卷,以下录自国立国会图书馆所藏《裳川自选集》(1936年版)及《日清战争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