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吧 关注:887,682贴子:9,145,860
  • 0回复贴,共1

《半生不熟》作者:于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半生不熟原创 于懋 继续冒号
2025年10月06日 21:01 北京 46人
现实很骨感,感情和面子在利益面前,若没有能力给予价值提供,说有用就有用,说没用一文不值。人们若充分认可你的价值,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各种形式的好就会奔你而来,挡都挡不住。能在多舛的命运里,做个稳定的自己,价值输出就不叫个事儿,大家伙自会为你让路,行方便。
这年头不知为啥,一掐脖子就翻白眼,一松手就吹牛逼的人越来越多。我翻遍了易经,也没能从老祖宗那里找出答案。
擅于解释,也叫做自证的人,说明他既敏感又不自信。总试图向他人证明自己,此刻他已经掉进自证陷阱里了。成熟的人明白无论怎么做,总会有人不认可,无论做得有多好,仍不可能改变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成熟不是为了成熟而成熟,成熟只是选择了一种适合当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而已。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泪在打转,还能微笑。或快或慢,修行到位了,必将走向成熟。终了一笑千场醉,浮生任白头,一半向往美好,一半包容残缺,全力以赴的过,云淡风轻的活,归来仍是少年。
成熟有时间性,目的因时段而变化。争斗有争斗的作为,调皮、较劲、狭隘都有存在的理由。当意义和目的发生转移时,争斗使圆滑变得无趣,毫无用处。
人生没有容易二字,都有各种难关要闯,有荆棘要穿过。能将事理悟透的人,哪个不曾遍体鳞伤。成熟的代价,是失去原来的样子。消磨了青春年华,才有了这份见过世态炎凉的通透和饱经沧桑的觉醒。时间改变着一切,一切在改变着我们。没有人能一直天真,有人在周折之间还能守住自己,在看山不是山之后,还能知世故而不世故,就已经不错了。
学问若不能对人生有益,不能给大众提供做人的参考,那个所谓的学问,也就可有可无。
康德特在意自由这回事,直言没有自由,就无道德可言。事实的确如此,所有道德意识和道德自律,都是建立在自由基础之上。知识不能解决道德和自由的问题,自由和道德只具有实践意义,不具有认识意义。
自由的规律即自律。凡涉及自由时,需把知识放一边,给信仰留出空间。要明白知识解决问题的范围很有限,真正的自由,体现的是人的道德素质。理性只有借助批判精神才得以飞跃,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完善自身。道德是建立在自由意志之上,无自由意志,人性必然物化。
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一个成分,用科学眼光观察自然界,最终还得回归到人文精神那里。用人文眼光解释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这亦是科学目地之一。
道德先于宗教,且独立于宗教。道德一旦建立起来,通过理性推理,最终导致宗教。
信仰是过程,并不着重于终结点。其实我们不是真的崇拜一个人或盼望一样东西,而是保持内心的崇拜感。崇拜感的对象可以是对宇宙、神秘莫测的自然现象,也可以是人世间复杂的因果。
中国文化的短板表现在缺乏自我意志,不把自己当人,也不把别人当人,不具有罪感忏悔意识,应用的不是反思性认知,而是体验式认知。而真正的自我意识,就是能清醒认识到我是人,是什么人,缺什么,要什么,补什么,追求什么。
打算做点什么,最好从简单事情开始,别还没起步就把自己给弄糊涂了。好多有趣的事儿,与金钱关系并不大,时间比金钱更为重要,时间即为生命。独自喝了两个小时茶,看了两个小时书,虽然没挣不到钱,却赚得了生活。
像清水那样简单、从容、纯静的人生,看似寻常,却是对生命最有效的滋养。简单而丰富的生活,是夹杂在我们的每次呼吸,每个步伐,每个甜蜜微笑里面。
其实我们每天都活在未被察觉的奇迹中,比如蓝天白云,高山河流,青草绿茵,绵绵细雨,新鲜空气,美丽鲜花,孩子清澈的眼睛。当然还有我们的身体,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繁重的工作和悲催的生活犹如窃贼,偷走我们好多珍贵的东西,包括决心和信仰,希望与自由,导致人内心焦虑和迷惘。
总有些日子让人感觉特别扭,不顺利,似乎越努力情况更糟糕。赶到这个阶段,别硬杠,干脆停下来,回到自己的窝里,关上门窗,仅将喜欢的一切留在身边。
人别忘了要给自己留些余地,以供周旋。比如留三分贪财好色,以防与世俗格格不入。剩余七分一本正经,以图安分守己谋此生。故意露三分茫然无措,隐瞒天地,混然于世。深藏七分众醉独醒,用来看破红尘。
年年有风,风吹年年。慢慢即漫漫,反之亦然。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10-07 08:3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