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秋佳节,祝各位邮子们幸福团圆,阖家欢乐!于我而言这是一个孤独的中秋,脑中只有那句“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个暑假在异乡没有出去旅游也没有回家,因为12号就要考法考主观题了,只能逼着自己低效率学习。昨天从图书馆走过XTU的二田,竟然看到操场亮起了灯,研一研二的操场都不开灯呀,和本科一样到了毕业的那一年操场都亮堂了,好像回到了南山上夜晚的太极体育场,那一天也是秋风习习。
我本科在CQUPT读的工科,不过不是计算机和通信工程,具体学院和专业就不说了。初高中都在七龙珠,平时成绩混个末9好专业或者普9普通专业的水平,高考最擅长的语文考了个超级低分,考了个10000多名来了重邮。事实上,当时确实能读一些211或者读西北政法法学,那年好像西政法学后来发现也够,但是不敢填啊,那个时候重庆高考有调剂,调剂到西政非法学专业就完了。其实报志愿就只报了重邮一个理工科学校,可能这就是命运吧。
在大一大二我无数次后悔过为什么不读个211,哪怕川农或者海南大学我都会更快乐呀,因为我完全不喜欢理工科,而且物理很差,大学物理宛如天书,电路分析。。。我连基本的串并联都半天搞不懂,不过四年倒也没挂科,还拿了几次学业奖学金。虽然我战邮,但我还是想说,如果你不喜欢理工科甚至排斥,一定一定不要报考理工类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尤其是行业内院校。因为真的你都没有转专业的空间,甚至你在周围听不到其他人谈论人文社科,你总不能说转专业去重邮法学吧(当然我也听说了,重邮现在网络安全法数据法方面进步很明显,期待有一天重邮拿下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我大概大三上下定决定要跨考法律,这个决定倒不意外,我从小喜欢法律的,爱看庭审现场,在腾讯微博时代读小学的我甚至在网上和人辩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我们那年跨考的还是比较少,至少工科跨文科这种跨度的很少,考计算机和通信我觉得都不算跨专业,核心课程都学过。而且我们那年考研上岸率很高,班上考电子科大的同学全部上岸了,川大、中山、南科大、中科院捷报频传,有些考985没考上的也调剂了211,大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喜迎毕业季。都说大学最幸福的时候:大四、雨天、宿舍、拟录取,那年春天的雨淅淅沥沥,我却深咽失败的苦果。
我不顾一切报考了北大的法硕,也听到过一些阴阳怪气,但我那大半年真的很努力。我把专业课背到滚瓜烂熟,我考场上英语一选择题全对,但由于考政治太紧张选择题一塌糊涂以及专业课交卷前改错了一道简答题,我离复试线差了4分。如果差40分我不会难过,但是差4分让我真的以为自己本可以。北大法硕不是复试绞肉机,一般比例1:1.2,而且我是比较擅长复试的人,法硕作为专业课统考,我那年的成绩比人民大学复试线高5分,和清华复试线一样,比法大复试线高正好20分,但是要面临地狱一般的法硕调剂。
调剂的时候是我最后悔报重邮的时候,看到兰州大学法硕有调剂名额,但却对本科学校有所要求,而他们不会把重邮视为211。我也一次性过了六级,有学业奖学金,有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竞赛荣誉, 但我眼睁睁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分数比我低六分的,竞赛荣誉没我多的本科广西大学的人收到了兰州大学的复试通知,而我这边却石沉大海。我给他们写了很长一封邮件,我那时真的好可笑,拼命表达我有多热爱兰州大学,我多想来兰州大学读书,我自己有哪些成绩,重邮不比211差,甚至就差附上自己的高考成绩单了,但依旧石沉大海。我如果当时高考选择读一个211,事实上我当时也能去广西大学啊,那我至少能调剂985法硕,我不会二战,还能在这么卷的专业调剂上岸985。我室友应届就去了字节,可能重邮很适合有些人,但我不是“有些人”。后来我收到了几所理工科211的复试通知,所有复试都是前两名,但我当时无法甘心去一所理工科211读法律,我拒绝了所有拟录取,选择了二战。
二战报了略低一点的法学名校,但后面考前阳了,发着高烧考试我又差了两分进复试。最后调剂了湖南一所法学B+的双一流。我时常会在夜深人静时难过,虽然我在这里拿了不少竞赛荣誉,拿了国奖,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但人真的会反复踏进同一条河流,会一次次想着那些could be done。我不止一次想,如果第一年不改错那道简答呢;如果第一年报考志愿稍微保守一点呢,我会去名校读书并且已经毕业。XTU在重庆没有招收法学理科生,但我当时高考分数比双一流专业数学在重庆的分数高不少,能上所有专业,我感觉大家都在向上走,而我没有。走在四线城市的郊区,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的重庆,都说读大学是读一座城市,我为什么把路走这么窄。我在这里别人问到我重邮,我从不会说它的缺点,事实上重邮在湖南知名度真的很高,甚至很多学法的都知道重邮工科很厉害。我也看到了许多本科超级好的人调剂到了这里,他们比我更难过吧。
重邮是好学校,但不是适合我的学校。再来一次我不会选择重邮,但不妨碍现在的我蛮喜欢它。
我本科在CQUPT读的工科,不过不是计算机和通信工程,具体学院和专业就不说了。初高中都在七龙珠,平时成绩混个末9好专业或者普9普通专业的水平,高考最擅长的语文考了个超级低分,考了个10000多名来了重邮。事实上,当时确实能读一些211或者读西北政法法学,那年好像西政法学后来发现也够,但是不敢填啊,那个时候重庆高考有调剂,调剂到西政非法学专业就完了。其实报志愿就只报了重邮一个理工科学校,可能这就是命运吧。
在大一大二我无数次后悔过为什么不读个211,哪怕川农或者海南大学我都会更快乐呀,因为我完全不喜欢理工科,而且物理很差,大学物理宛如天书,电路分析。。。我连基本的串并联都半天搞不懂,不过四年倒也没挂科,还拿了几次学业奖学金。虽然我战邮,但我还是想说,如果你不喜欢理工科甚至排斥,一定一定不要报考理工类大学的理工科专业,尤其是行业内院校。因为真的你都没有转专业的空间,甚至你在周围听不到其他人谈论人文社科,你总不能说转专业去重邮法学吧(当然我也听说了,重邮现在网络安全法数据法方面进步很明显,期待有一天重邮拿下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我大概大三上下定决定要跨考法律,这个决定倒不意外,我从小喜欢法律的,爱看庭审现场,在腾讯微博时代读小学的我甚至在网上和人辩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我们那年跨考的还是比较少,至少工科跨文科这种跨度的很少,考计算机和通信我觉得都不算跨专业,核心课程都学过。而且我们那年考研上岸率很高,班上考电子科大的同学全部上岸了,川大、中山、南科大、中科院捷报频传,有些考985没考上的也调剂了211,大家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喜迎毕业季。都说大学最幸福的时候:大四、雨天、宿舍、拟录取,那年春天的雨淅淅沥沥,我却深咽失败的苦果。
我不顾一切报考了北大的法硕,也听到过一些阴阳怪气,但我那大半年真的很努力。我把专业课背到滚瓜烂熟,我考场上英语一选择题全对,但由于考政治太紧张选择题一塌糊涂以及专业课交卷前改错了一道简答题,我离复试线差了4分。如果差40分我不会难过,但是差4分让我真的以为自己本可以。北大法硕不是复试绞肉机,一般比例1:1.2,而且我是比较擅长复试的人,法硕作为专业课统考,我那年的成绩比人民大学复试线高5分,和清华复试线一样,比法大复试线高正好20分,但是要面临地狱一般的法硕调剂。
调剂的时候是我最后悔报重邮的时候,看到兰州大学法硕有调剂名额,但却对本科学校有所要求,而他们不会把重邮视为211。我也一次性过了六级,有学业奖学金,有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竞赛荣誉, 但我眼睁睁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分数比我低六分的,竞赛荣誉没我多的本科广西大学的人收到了兰州大学的复试通知,而我这边却石沉大海。我给他们写了很长一封邮件,我那时真的好可笑,拼命表达我有多热爱兰州大学,我多想来兰州大学读书,我自己有哪些成绩,重邮不比211差,甚至就差附上自己的高考成绩单了,但依旧石沉大海。我如果当时高考选择读一个211,事实上我当时也能去广西大学啊,那我至少能调剂985法硕,我不会二战,还能在这么卷的专业调剂上岸985。我室友应届就去了字节,可能重邮很适合有些人,但我不是“有些人”。后来我收到了几所理工科211的复试通知,所有复试都是前两名,但我当时无法甘心去一所理工科211读法律,我拒绝了所有拟录取,选择了二战。
二战报了略低一点的法学名校,但后面考前阳了,发着高烧考试我又差了两分进复试。最后调剂了湖南一所法学B+的双一流。我时常会在夜深人静时难过,虽然我在这里拿了不少竞赛荣誉,拿了国奖,也交到了很多好朋友,但人真的会反复踏进同一条河流,会一次次想着那些could be done。我不止一次想,如果第一年不改错那道简答呢;如果第一年报考志愿稍微保守一点呢,我会去名校读书并且已经毕业。XTU在重庆没有招收法学理科生,但我当时高考分数比双一流专业数学在重庆的分数高不少,能上所有专业,我感觉大家都在向上走,而我没有。走在四线城市的郊区,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的重庆,都说读大学是读一座城市,我为什么把路走这么窄。我在这里别人问到我重邮,我从不会说它的缺点,事实上重邮在湖南知名度真的很高,甚至很多学法的都知道重邮工科很厉害。我也看到了许多本科超级好的人调剂到了这里,他们比我更难过吧。
重邮是好学校,但不是适合我的学校。再来一次我不会选择重邮,但不妨碍现在的我蛮喜欢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