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男不玩经常被反对者诟病/指责,说“太极端”
有人回答,说“不玩”不极端
但其实,反对者不是反对“玩不玩”,而是
1、反对“反对有男”,认为二游中男角色的存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要求没男太极端
2、反对“自己变成有男不玩口理论中的被厂商欺骗的傻子或是厂商转移支付的得利者”,认为有男不玩是在训指导其他玩家和厂商,太极端
反对者称,玩家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有男不玩是一种对玩家玩游戏自由的控制,是一种“管太宽”的行为
但事实是,玩家并不能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而是玩家只要玩,那么就只能玩厂商提供的游戏内容。
而厂商却可以通过自身“供给侧”的定位,通过宣发和供应,教育市场,定义玩家需求。玩家作为个体时,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
是的,玩家不仅无法满足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就连玩什么的需求本身也是被厂商创造出来的
玩家在面对厂商的系统性布局,不是选择玩什么游戏就代表玩家自由了,反而只有在选择不玩的时候,反对了整个由厂商主导以至于玩家失去自身主体性的系统时,才有真正自由
反对者说“市面上不会有二游能够满足麻辣仙人”就是以上理论的表现。因为麻辣仙人的需求是建立在玩家主导的关系下,不在厂商主导的系统里,自然大概率是做不到的
当然,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取回玩家的主体性,让厂商主导的比重下降
也就是玩家指导厂商
由此,有男不玩对二游的一个指导目标,就是支持细分赛道占据二游主体,打压乃至消灭多头通吃的二游
在这里细分赛道的标准是受众性别,也就是分为男性向和女性向(且是性取向为异性恋)
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个玩家能够意识到玩家的自由来自于玩家的主体性,或则干脆不在乎
玩家主体没有产生共识,自然也就无法对抗整个二游厂商主导的系统,二游厂商自然也不会在市场无压力的状态下让出主导权。因为一旦让出,让玩家指导,那么就得被迫直面玩家需求,使得运营和游戏制作增加变数
于是追求真正的“玩家想玩什么就玩什么”的人,反而只能什么都不玩了
要睡了,包容我自己明天再完善理论了

有人回答,说“不玩”不极端
但其实,反对者不是反对“玩不玩”,而是
1、反对“反对有男”,认为二游中男角色的存在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要求没男太极端
2、反对“自己变成有男不玩口理论中的被厂商欺骗的傻子或是厂商转移支付的得利者”,认为有男不玩是在训指导其他玩家和厂商,太极端
反对者称,玩家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有男不玩是一种对玩家玩游戏自由的控制,是一种“管太宽”的行为
但事实是,玩家并不能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而是玩家只要玩,那么就只能玩厂商提供的游戏内容。
而厂商却可以通过自身“供给侧”的定位,通过宣发和供应,教育市场,定义玩家需求。玩家作为个体时,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
是的,玩家不仅无法满足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就连玩什么的需求本身也是被厂商创造出来的
玩家在面对厂商的系统性布局,不是选择玩什么游戏就代表玩家自由了,反而只有在选择不玩的时候,反对了整个由厂商主导以至于玩家失去自身主体性的系统时,才有真正自由
反对者说“市面上不会有二游能够满足麻辣仙人”就是以上理论的表现。因为麻辣仙人的需求是建立在玩家主导的关系下,不在厂商主导的系统里,自然大概率是做不到的
当然,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取回玩家的主体性,让厂商主导的比重下降
也就是玩家指导厂商
由此,有男不玩对二游的一个指导目标,就是支持细分赛道占据二游主体,打压乃至消灭多头通吃的二游
在这里细分赛道的标准是受众性别,也就是分为男性向和女性向(且是性取向为异性恋)
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个玩家能够意识到玩家的自由来自于玩家的主体性,或则干脆不在乎
玩家主体没有产生共识,自然也就无法对抗整个二游厂商主导的系统,二游厂商自然也不会在市场无压力的状态下让出主导权。因为一旦让出,让玩家指导,那么就得被迫直面玩家需求,使得运营和游戏制作增加变数
于是追求真正的“玩家想玩什么就玩什么”的人,反而只能什么都不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