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了3星,其实也没有多难听,本质上有些曲子还是秉承了她前几专收曲的悦耳原则,比如safari、inside out、pillow都是很抓耳的旋律,最大的问题是企划,或许歌手个人主导是个人内心阶段的反应,但是却没有击中路人对于歌手形象的想象的痛点,歌曲概念、旋律本身也似乎没有踩中当下的时代。对于喜欢设计的我,觉得成品artwork的审美真的不咋地,尤其是那个logo,很像20年前的艺术字。
很多人喜欢用常见的套路言论来作批评,比如什么“步子迈的太宽,搞一些假大空的概念,反而丢到了做音乐的初衷”,每一次有这种黑暗面元素的东西出来都要发表如此评论,感觉像词穷,而且你们说的做音乐本质的那堆专辑,抱歉,实在是听不出来好在哪里,拱手相让给你们独自欣赏。
总之感觉基本质量也有维持,承认也花了心思,但是这种过于西化的概念不符合外界对于歌手形象的认知,所以显得平庸,显得不那么特别。也许是外界过于简单评判歌手,但这或许也就是残酷的演艺圈矛盾的地方,每一个人喜欢偶象做自己,但我们又要求偶像不能够100%的做自己。

很多人喜欢用常见的套路言论来作批评,比如什么“步子迈的太宽,搞一些假大空的概念,反而丢到了做音乐的初衷”,每一次有这种黑暗面元素的东西出来都要发表如此评论,感觉像词穷,而且你们说的做音乐本质的那堆专辑,抱歉,实在是听不出来好在哪里,拱手相让给你们独自欣赏。
总之感觉基本质量也有维持,承认也花了心思,但是这种过于西化的概念不符合外界对于歌手形象的认知,所以显得平庸,显得不那么特别。也许是外界过于简单评判歌手,但这或许也就是残酷的演艺圈矛盾的地方,每一个人喜欢偶象做自己,但我们又要求偶像不能够100%的做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