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崇军,摘自《修养哲学》文著,30万字,16章,中文版、英文版分别进入出版程序。今日发表:
第三章 养心和养德,第二节 辩证理解“养德”的内容
养德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共同命题。至此,请看一则信息《向孔子寻求智慧》(作者:马瑞芳,摘自《青年文摘》1996.10)。1982年,37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巴黎发表郑重声明:“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向孔子寻求智慧。”诺贝尔奖得主的几位黄皮肤学者当然受到过孔子思想的熏染,但通过向孔子学习智慧得诺贝尔奖对于多数人恐怕仍然比较遥远。但是人类想在21世纪好好生存,确实应该好好学习孔子论述的许多深刻的生活哲理。比如,要做君子,要身正,要抗拒歪门邪道……这则信息向人们传递了一种强烈声音,这种强烈声音从37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心中发出,希望“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向孔子寻求智慧。”给人启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不是缺乏科学技术,而是缺乏孔子引导人们搞好养德或具有美德的智慧;如果人们再不搞好养德而有美德,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出现危机。
当今的人类社会正呈现危机,世界性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或意识形态危机正向人们席卷而来,“旧冷战”刚过去,“新冷战”又开始,地区性战争不断爆发,核战争随时威胁着人们的安危,如此危机问题靠什么来解决?靠科学、靠正义、靠力量来解决,也许能起到重要作用而不能起到根本作用,能起到根本作用的是搞好养德或让人有美德。搞好养德或让人有美德,人们能从内心深处获得天道“正道”或“大道”,感触“是非”“荣辱”或“美丑”,做到“理性”“理智”或“理解”,从而能避免或减少危机,进而能创造出一个进步的、和谐的或美好的人类社会。作为商人要想搞好经商就需要搞好养德而有美德,有一篇佚名网络短文《中国商人寻找道德指导》讲: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媒体谴责企业管理人员贪婪,认为西方已经失去了其曾经拥有的道德底线。英国《卫报》报道,中国一些商人开始反省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来寻求新的道德楷模。如今,很多中国企业界人士认识到,西方哲学和伦理体系长期以来影响着东方,但是,现在它们自身也暴露出缺陷。一些西方社会学家认为,新的道德楷模来自中国,事实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许多年轻的中国商人开始接触佛学、儒学和道学著作等,期望从中得到指导,并找到发扬诚信的基础。该短文反映了中国商人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对道德有了心理追求、思想认识;给人启示:作为商人要想搞好经商就要从道德上有心理追求、思想认识,搞好养德而有美德,以此来避免或减少经商中的危机。
为什么要搞好养德而有美德?中国古人对这样的问题看得比较透彻,一个寓言故事《无价之宝》讲:一天,一个叫龙门子的人带着学生在集市上逛,看见一个商人正在出售珠宝,其中有颗取名为“珊”的宝石竟价值十万钱。龙门子看了一会儿,回头对学生们说:“珠宝虽珍贵,但生吞了会死,粉末进了眼睛会瞎。其实我们每个人自身还有比‘珊’更贵重的宝贝呢!这宝贝,水不能淹,火无法毁,风吹日晒不受损,可以安家,可以兴国。人们何苦舍近求远去追求什么身外的宝物呢?”学生问:“您说的宝贝是什么呢?”龙门子答:“为人的美德!”该寓言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人认识到,珠宝虽然珍贵,然而会给人带来不利,比珠宝更珍贵的是美德,美德“可以安家”;给人启示:人们对珠宝、钱财或名利之类的东西要辩证思维,不要只看到是珍贵的东西,还要看到是有毒、有害的东西;人们要看到真正最珍贵的东西不是珠宝、钱财或名利之类的东西,而是美德,美德可以让人家庭安康、婚姻幸福、事业成功或人生美好;人们应当搞好养德而有美德。
朋友,此节内容,还有后续。《修养哲学》是一部“追求真理,放飞思想,全新视野,颠覆认知,深度哲文,匠心独运,创新文著,现代佳作”,文著中有200多个哲理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讲现实,讲道理,趣味性,可读性强。尊敬的朋友,你想了解该文著吗?以文会友,赠送该文著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养心和养德,第二节 辩证理解“养德”的内容
养德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共同命题。至此,请看一则信息《向孔子寻求智慧》(作者:马瑞芳,摘自《青年文摘》1996.10)。1982年,37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在巴黎发表郑重声明:“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向孔子寻求智慧。”诺贝尔奖得主的几位黄皮肤学者当然受到过孔子思想的熏染,但通过向孔子学习智慧得诺贝尔奖对于多数人恐怕仍然比较遥远。但是人类想在21世纪好好生存,确实应该好好学习孔子论述的许多深刻的生活哲理。比如,要做君子,要身正,要抗拒歪门邪道……这则信息向人们传递了一种强烈声音,这种强烈声音从37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心中发出,希望“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向孔子寻求智慧。”给人启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不是缺乏科学技术,而是缺乏孔子引导人们搞好养德或具有美德的智慧;如果人们再不搞好养德而有美德,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出现危机。
当今的人类社会正呈现危机,世界性经济危机、政治危机或意识形态危机正向人们席卷而来,“旧冷战”刚过去,“新冷战”又开始,地区性战争不断爆发,核战争随时威胁着人们的安危,如此危机问题靠什么来解决?靠科学、靠正义、靠力量来解决,也许能起到重要作用而不能起到根本作用,能起到根本作用的是搞好养德或让人有美德。搞好养德或让人有美德,人们能从内心深处获得天道“正道”或“大道”,感触“是非”“荣辱”或“美丑”,做到“理性”“理智”或“理解”,从而能避免或减少危机,进而能创造出一个进步的、和谐的或美好的人类社会。作为商人要想搞好经商就需要搞好养德而有美德,有一篇佚名网络短文《中国商人寻找道德指导》讲:金融危机发生后,西方媒体谴责企业管理人员贪婪,认为西方已经失去了其曾经拥有的道德底线。英国《卫报》报道,中国一些商人开始反省这场全球金融危机,来寻求新的道德楷模。如今,很多中国企业界人士认识到,西方哲学和伦理体系长期以来影响着东方,但是,现在它们自身也暴露出缺陷。一些西方社会学家认为,新的道德楷模来自中国,事实也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许多年轻的中国商人开始接触佛学、儒学和道学著作等,期望从中得到指导,并找到发扬诚信的基础。该短文反映了中国商人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对道德有了心理追求、思想认识;给人启示:作为商人要想搞好经商就要从道德上有心理追求、思想认识,搞好养德而有美德,以此来避免或减少经商中的危机。
为什么要搞好养德而有美德?中国古人对这样的问题看得比较透彻,一个寓言故事《无价之宝》讲:一天,一个叫龙门子的人带着学生在集市上逛,看见一个商人正在出售珠宝,其中有颗取名为“珊”的宝石竟价值十万钱。龙门子看了一会儿,回头对学生们说:“珠宝虽珍贵,但生吞了会死,粉末进了眼睛会瞎。其实我们每个人自身还有比‘珊’更贵重的宝贝呢!这宝贝,水不能淹,火无法毁,风吹日晒不受损,可以安家,可以兴国。人们何苦舍近求远去追求什么身外的宝物呢?”学生问:“您说的宝贝是什么呢?”龙门子答:“为人的美德!”该寓言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人认识到,珠宝虽然珍贵,然而会给人带来不利,比珠宝更珍贵的是美德,美德“可以安家”;给人启示:人们对珠宝、钱财或名利之类的东西要辩证思维,不要只看到是珍贵的东西,还要看到是有毒、有害的东西;人们要看到真正最珍贵的东西不是珠宝、钱财或名利之类的东西,而是美德,美德可以让人家庭安康、婚姻幸福、事业成功或人生美好;人们应当搞好养德而有美德。
朋友,此节内容,还有后续。《修养哲学》是一部“追求真理,放飞思想,全新视野,颠覆认知,深度哲文,匠心独运,创新文著,现代佳作”,文著中有200多个哲理故事,以讲故事的方式讲现实,讲道理,趣味性,可读性强。尊敬的朋友,你想了解该文著吗?以文会友,赠送该文著的主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