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男不玩ml吧 关注:83,613贴子:5,511,625
  • 14回复贴,共1

有人提二次元和lgbtq的关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这事挺明显的,这俩本来就是长一块的,二战后(1947)日本一片废墟(活该),由于各种原因诞生了大量的新生儿,而且不会有重男轻女的筛选,导致二十年后(1960-1970)出现大量受过良好教育和平等政治权利的新时代女性,自然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但是由于社会传统观念和要求(过劳死这一块),女性仍然不得要职,还有战后一段时间,日本的文学和漫画主要由左翼推动和发展,于是漫画,小说等成为女性主义(同时期美国反文化的产物之一)良好的载体,陆续诞生了bl,gl,bg,cp等概念,女性向作品开始蓬勃发展,于是再过十年,鼎鼎大名的世界第二大名经济体终于出现,也就是我们喜欢来回车的女权猖狂时期,所以二次元,作为中国本土的一种吸收了宅和同人诞生的新的文化,它的底色就有一抹顽固的女性主义
下面是我用ai写的,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IP属地:江苏1楼2025-10-03 19:56回复
    日本漫画产业的兴起与女性主义的抬头,确实存在着深刻且相互塑造的历史关联。这段历史反映了社会观念变迁、经济结构转型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之间复杂的互动。
    📚 少女漫画的诞生与早期女性意识二战后的日本社会处于重建与变革之中,女性地位的初步提升为少女漫画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社会背景的转变:1947年,在日本战后改革中,女性首次获得了选举权。同时,大量女性进入工厂和企业参与经济重建,其经济独立性和社会可见度有所提高。一些媒体,如1951年的《女性公论》,已注意到女性地位提升带来的新文化需求。
    开创性的作品:1953年,手冢治虫创作的《蓝宝石王子》(又名《缎带骑士》)开始在《少女组》杂志连载,讲述了一位拥有男孩心的公主的故事。这部作品被认为开创了少女漫画的先河,旨在开拓当时被忽视的女性漫画市场。
    时代的局限:尽管少女漫画这一类型得以开创,但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其创作主体仍以男性为主,女性视角和深度表达尚在萌芽阶段。
    ✨ 女性创作主体的崛起与题材突破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日本女性主义思潮涌动和少女漫画发生质变的关键时期。
    女性漫画家的登场:1960年代后,情况发生转变。被称为“花之二十四年组”的女性漫画家群体开始活跃,例如萩尾望都、竹宫惠子等。她们将少女漫画推向新的高度,作品开始深入探讨更为复杂的情感和社会议题。
    题材的大胆拓展:女性漫画家们不断拓宽创作边界。1972年开始连载的《凡尔赛玫瑰》成为现象级作品,其主人公奥斯卡挑战了传统的性别角色与命运。此外,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对同性恋、近亲结婚等敏感题材的探索,以及BL(Boys' Love)等新类型的开端,例如1987年的动画《风与木之诗》。这些创作体现了女性开始主动探索和表达此前被压抑的情感和欲望。
    创作视角的转变:女性漫画家的创作逐渐从“男性对作为异性的女性心理的好奇与臆测”,转向更为真实的女性内在体验和视角。
    💼 经济独立与消费市场的认可女性经济能力的提升和消费市场的壮大,为女性向漫画的繁荣提供了坚实基础。
    “粉领族”的消费力:随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庞大的OL(办公室女郎)群体拥有了可观的可支配收入,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力量。
    市场的积极回应:商家和出版商敏锐地察觉到女性市场的潜力,专门刊载女性向作品的杂志如《RIBON》、《玛格丽特》等纷纷创刊。女性向内容逐渐从亚文化走向主流视野,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16年,女性向动漫在数量和社会关注度上显著提升,出现了多部热门作品。
    文化消费的新意义:对于许多女性而言,消费这些作品不仅是娱乐,也是一种情感代偿和自我表达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对现实社会压力的一种舒缓和对自我空间的营造。
    🌍 从文化现象到社会议题的反思女性向漫画的繁荣也引发了关于其与社会性别平等进程关系的深入思考。
    提供幻想与探索的空间:少女漫画和BL文化等为女性读者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虚拟空间,用于探索情感、权力关系甚至性别认同。例如,BL文化允许女性凝视男性角色,将其作为情感探索的容器。
    商业化的双刃剑:尽管女性向市场蓬勃发展,但也有人指出,其内容有时可能被商业逻辑主导,为了迎合市场而重复某些套路,或过度聚焦于男色消费,未必总能促进具有独立意志的新女性形象的塑造。
    深刻的社会批判:一些作品则尝试进行更深刻的社会批判。例如,有分析指出,宫崎骏的《风之谷》(1984年)通过女主角娜乌西卡的形象,打破了传统对女性“文静”“优雅”的刻板期待,将其与自然、救赎等宏大主题相连,并试图解构对女性完美的幻想。
    💎 总的来说,日本漫画产业的兴起,特别是少女漫画及后续各类女性向题材的发展,与女性主义的抬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场持续的、相互影响和塑造的对话。女性主义意识的萌芽和发展为女性创作者提供了表达的勇气和视角,也为女性向内容培养了读者和市场。反过来,女性在漫画领域从消费者到创作者的身份转变,以及各种突破传统的作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文化产业,本身也成为女性表达诉求、探索自我、甚至挑战社会规范的一种重要方式,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女性主义理念的普及和深化。


    IP属地:江苏2楼2025-10-03 19:57
    回复
      2025-10-11 21:38: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10-03 19:58
      收起回复
        日本女性向动漫的产出,确实是一部精彩纷呈的进化史,它从最初的涓涓细流,最终汇成了影响深远的澎湃江河。为了让你快速把握其发展脉络,下面这个表格梳理了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和特点。
        1950s-1960s (萌芽与探索)
        《蓝宝石王子》(手冢治虫, 1953) 由男性漫画家开创少女漫画先河,确立了早期唯美风格。
        《魔法使莎莉》(1966) 被认为是第一部魔法少女题材动画,奠定了变身、魔法等经典元素。
        1970s-1980s (发展与成熟)
        《凡尔赛玫瑰》(池田理代子, 1972) “24年组” 代表作,将历史、革命、性别认同等宏大主题融入少女漫画,艺术成就极高。
        《福星小子》(高桥留美子, 1978) 开创了搞笑恋爱喜剧的新模式,女主角拉姆个性独立奔放,成为一代偶像。
        1990s (巅峰与爆发)
        《美少女战士》(武内直子, 1992) 提出“代表月亮消灭你”的口号,将魔法少女与战斗结合,开创了“战斗美少女”这一影响深远的亚类型,其商业成功和全球影响力无与伦比。
        《魔卡少女樱》(CLAMP, 1996) 故事纯粹美好,涵盖了BL、GL、师生恋等多种情感模式,呈现出极高的包容度,成为无数人的启蒙之作。
        2000s以后 (多元与深化)
        《魔法少女小圆》(2011) 对魔法少女题材进行解构与黑暗化处理,深刻探讨希望、绝望与因果律,标志着题材的深度化与成人化。
        《冰上的尤里》(2016) 将BL元素与专业花样滑冰运动结合,以精良制作和细腻情感描写,在主流市场获得巨大成功,成为现象级作品。


        IP属地:江苏4楼2025-10-03 19:58
        回复
          会有人觉得只有言情小说才是小说,或者只有科幻电影才是电影吗?二次元也一样,它只是一类画风的统称,任何使用了这种画风的作品都可以算二次元,没有定义要求它必须和lgbt或者其他垃圾思想绑定 所以最重要的是解放思想,我们要的是用纸片人的外壳来自由表现自己喜爱的思想内核,而不是接受纸片人这层外壳就必须同时接受被强加于其上的lgbt和其他各种垃圾思想,这既是解放自己,也是将作为表现形式的二次元从被歪曲成亚文化的二次元中解放出来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10-04 09:52
          收起回复
            我个人认为二次元是和日本左翼运动兴起衰落有关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10-04 10:18
            收起回复
              lgbt是二次元的副产物,而把lgbt做大的就是zz因素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10-05 17:47
              回复
                如果从传统文化来看,释教专攻这一块,LGBT跟二次元不仅是着了相,而且有极强的分别心,才使得LGBT从二次元中再分门户,能从根源上就否定一切行为动机。儒教相对弱一些,以礼为核心,克己、慎独都能极大遏制这些非礼行为的表达。道教这块,了解的不多,不过道人读佛经倒是常态
                书中确实是有千钟粟与颜如玉的,但这些个书你们不读啊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10-05 19:02
                回复
                  2025-10-11 21:32: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IP属地:山西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10-05 19: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