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每点伤害+1,击杀+150/130/110/90/70,每连杀+50,非伤害助攻+25,最终计算平均每回合得分。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吐槽过ACS的简陋,可能在百分之七八十的常规情况下能够大致体现玩家和选手的局内贡献,但对于这项在当前地位很高的数据来说,还是不太够,毕竟我们在讨论游戏内发挥的时候会几乎将其当做衡量的最高标准。
ACS首先确实是一项综合性的数据,像KDA、FK、ADR这些数据在其中都有一定程度的体现,而没能体现的是存活、白给对游戏的影响。比如很多时候回合内保活的行为是对团队有益的,比如拿信息、等队友、保枪、不给大招点等等,可能没有杀人但是正向的,却会掉ACS,而另一方面很多比较白给的行为由于造成伤害之类的在ACS上却优于前一种情况,我们常说一句话叫“数据不能体现他对团队的伤害”,就是因为ACS的综合性还不够强,ACS相对高不一定说打得更好,相对低也不一定打得更差。
很多人喜欢看数据雷达图,但其表现方式其实也有些不好评价,它用的ACS、ADR、场均首杀首死、回合击杀、回合助攻、KDA等等数据互相有交叉,有综合性的也有单项的,而且图形还会由于制作者设定的上下限、范围、顺序等而有所不同,以及雷达图已经默认其多个维度是并列的、同权重的,这就更不对了,观感上虽然可能说得上大部分契合,但看似直观却又看不出个所以然。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首杀首死,我们当然很重视它,但一些情况下简单的拉枪线和补枪又只是普通的人头交换,谈不上关键或者犯罪,某种意义上算假首杀假首死。
不难注意到,刚好KAST%就是一项在一定程度上能补足ACS所体现不到部分的数据,这项数据表示:有击杀/助攻/存活/人头交换回合占所有回合的比例,通俗讲就是不白给率。
基于更能体现选手局内贡献且越简单越好的思路,我们试着直接相乘,并且很容易发现,如果再除以2的话这项数据与我们熟悉的百分制观感很接近。
而在对比选手的整个赛事数据时的另一个问题是,选手所面对的对手不一样,有的所谓的悲情英雄可能早早出局但数据很好看,虽然在单项数据上很高确实是他的个人能力,但在衡量选手在整个赛事的表现时却是不能与决赛选手相提并论的吧,同样基于越简单越好的思路,尝试用一项新的但够简洁的数据来对比(为了方便先随便取个名):
①单场比赛/地图:UACS=ACS×KAST%÷2
②整个系列赛事:UACS=ACS×KAST%÷2×N
(N=0.8/0.9/1.0/1.1,对应选手成绩16强/8强/4强/决赛)
基于此,我发现很多选手的这项数据都能够比较契合赛场上的真正表现了。
国际赛事该数据的top20镇楼,但今年冠军赛还没打完所以没算,然后去年马德里和上海没有KAST所以也办法算。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吐槽过ACS的简陋,可能在百分之七八十的常规情况下能够大致体现玩家和选手的局内贡献,但对于这项在当前地位很高的数据来说,还是不太够,毕竟我们在讨论游戏内发挥的时候会几乎将其当做衡量的最高标准。
ACS首先确实是一项综合性的数据,像KDA、FK、ADR这些数据在其中都有一定程度的体现,而没能体现的是存活、白给对游戏的影响。比如很多时候回合内保活的行为是对团队有益的,比如拿信息、等队友、保枪、不给大招点等等,可能没有杀人但是正向的,却会掉ACS,而另一方面很多比较白给的行为由于造成伤害之类的在ACS上却优于前一种情况,我们常说一句话叫“数据不能体现他对团队的伤害”,就是因为ACS的综合性还不够强,ACS相对高不一定说打得更好,相对低也不一定打得更差。
很多人喜欢看数据雷达图,但其表现方式其实也有些不好评价,它用的ACS、ADR、场均首杀首死、回合击杀、回合助攻、KDA等等数据互相有交叉,有综合性的也有单项的,而且图形还会由于制作者设定的上下限、范围、顺序等而有所不同,以及雷达图已经默认其多个维度是并列的、同权重的,这就更不对了,观感上虽然可能说得上大部分契合,但看似直观却又看不出个所以然。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首杀首死,我们当然很重视它,但一些情况下简单的拉枪线和补枪又只是普通的人头交换,谈不上关键或者犯罪,某种意义上算假首杀假首死。
不难注意到,刚好KAST%就是一项在一定程度上能补足ACS所体现不到部分的数据,这项数据表示:有击杀/助攻/存活/人头交换回合占所有回合的比例,通俗讲就是不白给率。
基于更能体现选手局内贡献且越简单越好的思路,我们试着直接相乘,并且很容易发现,如果再除以2的话这项数据与我们熟悉的百分制观感很接近。
而在对比选手的整个赛事数据时的另一个问题是,选手所面对的对手不一样,有的所谓的悲情英雄可能早早出局但数据很好看,虽然在单项数据上很高确实是他的个人能力,但在衡量选手在整个赛事的表现时却是不能与决赛选手相提并论的吧,同样基于越简单越好的思路,尝试用一项新的但够简洁的数据来对比(为了方便先随便取个名):
①单场比赛/地图:UACS=ACS×KAST%÷2
②整个系列赛事:UACS=ACS×KAST%÷2×N
(N=0.8/0.9/1.0/1.1,对应选手成绩16强/8强/4强/决赛)
基于此,我发现很多选手的这项数据都能够比较契合赛场上的真正表现了。
国际赛事该数据的top20镇楼,但今年冠军赛还没打完所以没算,然后去年马德里和上海没有KAST所以也办法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