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64,240贴子:75,293,268

推书:去看见西方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明要去交流,书籍要读。这样才能东西方交流途径。~历史吧宣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9-30 19:37回复
    本书以7—21世纪在伊斯兰王朝变迁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为切入点,如麦加、大马士革、巴格达、耶路撒冷、科尔多瓦、开罗、非斯、撒马尔罕、君士坦丁堡、喀布尔、伊斯法罕、的黎波里、贝鲁特、迪拜、多哈等,通过介绍城市的重要建筑、文化以及相关王朝或家族的历史,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勾勒出伊斯兰文明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面貌。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9-30 19:38
    回复
      2025-10-18 13:30: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一部深入探索人类与怪物之间复杂关系的文化史与心理分析著作。作者娜塔莉·劳伦斯以跨学科的视角,从史前洞穴壁画中的兽人巫师、古希腊神话中的弥诺陶洛斯,到《圣经》中的蛇与混沌之龙,追溯了怪物在人类想象中不断演变的形象与象征意义。本书揭示了一个核心观点:怪物并非外在的恐怖存在,而是人类内心恐惧、欲望、混沌与兽性的投射。它们是我们试图理解自然、自我和社会秩序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他者”,同时也是文明与野蛮、理性与疯狂、创造与毁灭之间永恒博弈的隐喻。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9-30 19:40
      回复
        17世纪中后期,万帕诺亚格部落酋长梅塔卡姆(英国人称“菲利普”)领导北美原住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这场被称为“菲利普王之战”的冲突,是欧洲人登陆北美后爆发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本书突破传统战争史以男性将领和土地争夺为核心的叙事框架,通过三重边缘视角重叙了这段历史:被主流历史潦草带过的印第安女领袖的权威与行动如何挑战殖民者对性别秩序的想象?自小在哈佛教授西方教育的土著翻译官詹姆斯·普莱特是跨文化的传播使者还是部落的叛徒?被俘的清教徒女性玛丽·罗兰森的日记如何颠覆了殖民叙事与个人的性别认同焦虑?这场基督教文明与印第安文明之战,不仅展现了双方在土地观、法律观、性别观、世界观中的冲突,也刻画出身处其中的个体在双重文化认同中的焦虑与撕扯。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9-30 19:41
        回复
          快餐社会,有多少人能静下心去读这些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9-30 19:42
          回复
            本书是一部讲述“政治性”的概念史的著作。“政治性”的概念一直以来都是理所当然存在的,这是众多政治哲学家和理论家的共识,但本书认为,被称为政治的现实维度不是一个自然的、跨越历史的实体。相反,作者声称,政治这一领域是在一系列变革的背景下产生的,这些变革强化了17世纪欧洲君主专制的权力。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政治性”一直在持续进行重新配置。帕尔蒂追溯了这一系列伴随着权力机制改变而发生的对政治概念的再定义,并考察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历史,以及巴洛克和现代艺术,描述了其发展谱系。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9-30 19:43
            回复
              该书是卡莱尔创作的一部思想广博而深邃的哲理小说,也是他的精神自传。通过戏仿黑格尔哲学,揭露了现代社会的物质主义、信仰危机、社会不公,抨击了空洞的形式主义、僵化的教条和盲目的功利主义;通过描述主人公从虚无绝望到精神觉醒的心路历程,探寻克服虚无主义和追求生命真谛之道。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9-30 19:46
              回复
                在本书中,美国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南希·阿姆斯特朗通过跨学科研究揭示了小说的发展史与现代个体的形成之间的关系。作者指出,小说不仅是社会的镜像,更有一种强大的建构力量,它主动塑造了个人对自身身份及其在世界中的位置的理解。小说不仅是个人主义的宣扬者,也是其局限性的揭示者;小说在塑造现代主体性的同时,也展现了其内在的矛盾与张力。
                南希·阿姆斯特朗提出,小说的发展史与现代个体的形成史密切相关。小说塑造的主体形象展现出智慧和意志,能一定程度改变社会秩序。一旦小说创造了这一形象,读者便可通过这种叙事理解自我,从而形成一种自我管理的主体。为了展示笛福、奥斯丁、司各特、勃朗特、狄更斯、艾略特、哈代、哈葛德和斯托克等作家的经典小说如何参与塑造、更新和延续个体形象的过程,阿姆斯特朗将这些小说与洛克、休谟、卢梭、马尔萨斯、达尔文、康德和弗洛伊德等思想家的著作进行对照。作者还借助阿尔都塞、福柯和德勒兹等理论家的观点,阐释了现代个体形成的复杂性。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9-30 19:53
                回复
                  2025-10-18 13:24: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工业巨头费尔斯通公司在利比里亚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橡胶帝国。在美国政府默许乃至推动下,费尔斯通与利比里亚政府达成交易,以“发展与进步”之名大规模掠夺土地,建造种植园。种植园中心夜夜笙歌,橡胶带来的暴利让白人管理者和少数利比里亚精英过着优渥舒适的生活。而在远方的橡胶树林里,利比里亚原住民劳工在种族歧视、劳动剥削与暴力压迫下挣扎求生。随着利比里亚财政与劳工体系被逐步掌控,美国资本实质上重塑了这片土地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秩序,为日后利比里亚的社会分裂与内战爆发埋下隐患。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9-30 19:55
                  回复
                    一代代青年长大成人,做学生的方式有许多种,但其核心都是通过向他人学习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就是通过学习使自己成为更自由的人。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9-30 20:06
                    回复
                      脑会思考吗?它是体验世界的创造者、主体的建构者吗?本书以现象学和生态生物学的视角,力图打破脑神经科学建构起的脑神话,将脑重新定义为“关系器官”。作者认为,脑本身是生命体的器官,它嵌入活生生的身体、周围环境的整体生态网络中。我们与世界和他人的具身互动持续改变着具有高度可塑性的脑,使其成为一个受社会、文化、历史塑造的人格器官。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9-30 20:08
                      回复
                        18世纪初,英国还是一个在航运和财富方面不如荷兰、工业方面不如法国的欧洲二流国家,却最终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经济史学家莉莲·诺尔斯从人口、资源、市场、资本、地理位置、政治环境等多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梳理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全过程,论述了工业革命对英国乃至世界交通、商业、农业、社会等方面的革命性影响。在后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如何通过调整政策走出萧条期,并长期维持世界工厂和海洋霸主的地位,这一历史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9-30 20:10
                        回复
                          流散作家如何通过食物来构建其身份认同?在本土与全球、传统与现代的饮食方式之间,会产生哪些张力?加勒比文学作品如何解读烹饪“传统”和“正宗性”的概念?本书借鉴了丰富多元的加勒比文学传统,揭示了食物与叙事创作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我们深入理解这两种相互映照的文化实践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9-30 20:12
                          回复
                            人们对语言的研究从未停止过。本书讲述了因纽特人语言的地理分布及各种方言的差异,通过比较语音、词汇、语法以及因纽特语史前和历史的演变,研究双语、正字法和学校教育对因纽特语言的影响,考察因纽特语的现状,预测其未来发展,是一本综合了地理、语言、历史、社会和文化知识的专著。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9-30 20:14
                            回复
                              2025-10-18 13:18: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本书共十九章,简明晓畅地概述了古希腊哲学的主要内容,从伊奥尼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赫拉克利特、原子论学派、智者学派到苏格拉底、小苏格拉底学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至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怀疑学派,结于新柏拉图学派,并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塑造古希腊哲学的哲学家的生平。本书注重各种哲学的观念、真理、意义和关系,对于考古学上的争辩则从略,并力图将哲学思想就其历史的继续和关联而顺序说明,使读者能明了哲学演化的递嬗。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9-30 2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