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吧 关注:252,602贴子:1,166,083
  • 7回复贴,共1

走“老路”的周家庄人民公社,为什么会获得巨大成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走“老路”的周家庄人民公社,为什么会获得巨大成功?
文/空山新雨
如果一个当代中国人走在大街上,遇见几个裹小脚的女人,一扭一扭地走着路,或者遇见一群拖着大辫子的男人,昂首挺胸走在路上,他会是什么感觉?
不出预料,他一定会把这个见闻用手机视频记录下来,马不停蹄地发到自己所熟悉的视频平台上,——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惊世骇俗的新鲜事。
但是,如果告诉你,河北省还有一个中国仅存的“周家庄人民公社”的时候,你又会是怎样的表情?错愕之后,一定会提出一个问题:人民公社走的是“老路”,它没有改革为什么还能能大发展呢?答案是,它不仅发展了,而且是中国农村经济成就突出、产业结构多元化、社会福利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当年,周家庄人民公社顶住压力,坚持走集体化道路,经济上获得巨大成功。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23年全社工农业总收入163960万元,上交国家税金3835万元,留有公共积累4334万元,人均纯收入31896元。与1978年相比,集体累计公共积累增长179倍,社员生活水平提高345倍,工农业总收入增长330倍。
有人认为,集体化代表了僵化,实则不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特色农业、乡村旅游、集体工业等多元产业格局。建设了万亩小麦良种示范基地、千亩苗圃种植基地、有机蔬菜基地、梨果生产基地、葡萄种植基地等,还创办了奶牛场、面粉厂、纸箱厂等集体企业,并依托特色农业建成了国家3A景区周家庄农业特色观光园,发展乡村旅游。从1982年起,周家庄人民公社陆续为全社社员实行了12项福利保障,包括免费的生活用品供应,用水免费,用电和气有补贴,医疗教育有减免,六十岁以上社员发放养老金等,实现了幼有所教、老有所养、残有所管、贫有所助。
周家庄人民公社曾两次荣获“国务院嘉奖令”,还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乡镇之星”等众多荣誉称号。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完善《社规民约》,遏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营造了文明乡风。统一规划建设住房,改善社员居住环境,推进新村小区建设,街道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十个生产队均获得河北省级或市级美丽乡村称号。
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现在的情形着实让人揪心。年轻人外流,老年人又种不了地,只能把土地包给资本运作;楼房不少,但参差不齐,有高有低,绿化和路面硬化大部分是国家拨款建设的;农村虽然也建起了“文化活动室”、健身活动场地,但基本上是说闲话、打麻将的多。农村呈现出一片衰败的景象,是不争的事实。
当我们看到这个对比的时候,心里不仅涌出一串问号:为什么集体化比分田单干更有生命力?难道不改变集体化的底层构架,农村也会实行改革吗?或者换个说法:走集体化道路原来也会致富吗?不仅能致富,还原汁原味地诠释了“社会主义”的内涵!
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变革的历史,谁阻挡社会的变革,谁就会成为历史的罪人。伟人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是世界历史上最完美的社会变革者,因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发展是史无前例的,是震惊世界的。人民群众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得出一个判断:跟共产党走没有错。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一路走来,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探索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瑕疵,就彻底地否定它,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讲不通的。
人民挂在嘴上的“改开”,人民群众是支持的,但完全放弃原来的底层构架,另起炉灶,最起码是缺乏调查研究的。假如当初农村的改革,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适合分田单干就让他们分,适合继续走集体化的就让他们走下去。用一个会议,一个文件,命令式地一刀切,这不符合党的一贯的工作作风。如果有三分之一的农村继续走集体化道路,或者五分之一的农村走集体化道路,就可以形成一种竞争的态势:到底是分田单干好,还是走集体化道路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集体化道路走不通,群众自己决定,还可以分田单干也不迟;分田单干走不通,也可以学习集体化村庄的成功经验,重新走集体化。
当年周家庄保留这个“公社”,也是惊动了省级领导,可见难度是极大的。如果让群众自己选择道路,河南省新乡市,绝对不会只留下一个史来贺领导的刘庄村。让人奇怪的是,河北周家庄、河南南街村、江苏华西村等等,集体化干得很成功的村子,他们的文字或影像资料很少出现在官方媒体,如果不是互联网的出现,也许这个现象很难被外界知道的。
大家都知道、农村年轻人跑光了,留下来的是一堆光棍汉,是一群超过六十岁,既不能种地,又不能去工作,只能领着一二百块钱养老金的白发老人。四十多年前,命令他们分田单干的人,能否为这些老人说句公道话?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和世界老大掰手腕,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是事实;中国有了纵横交错的高铁,有了天宫,有了“北斗”导航,有了各种尖端武器装备是事实;但萧索冷清,看不到前途的大多数农村也是事实。
我们的党是最讲实事求是的,为了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我们进行了土地改革,为了让农民走上致富路我们“分田单干”了。现在,农村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我们是否有勇气再来一次“改革”?


IP属地:江苏1楼2025-09-28 11:43回复
    我们是否有勇气再来一次“改革”?


    IP属地:江苏2楼2025-09-28 19:02
    回复
      2025-10-11 19:06: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当年单干的原因之一是将农村劳动力迁移到城市。那么在当下城市容纳不了那么多劳动力的当下倒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新一代年轻人受到的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就是一切向钱看,又有多少人愿意回去,农村是否又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呢?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9-29 19:00
      收起回复
        我们晋县就周家庄发展的好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9-29 2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