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俊俊一把推开房门,手指紧紧攥着手机,屏幕上是北京邮电大学的录取查询页面。他眼圈通红地冲到班主任面前,声音哽咽:“老师,我以为我再也不能上北邮了!”
这个突如其来的场景让班主任愣在原地。原来,就在昨天傍晚,俊俊妈妈看到今年高考分数线公布新闻时,无意中叹了口气:“北邮计算机的分数会不会又涨了?”这句随口的担忧,被在房间里刷题的俊俊听得清清楚楚。
整个晚上,俊俊辗转反侧。凌晨三点,他给班主任发了条微信:“如果考不上北邮,我复读也要考。”第二天清晨,任凭妈妈用“其他985也不错”“先放松出去玩”安抚,他依然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刷真题。这是他与北邮的“约定”——从高一参观校园那天起,那张贴在书桌前的校门照片已经陪他度过了1000多个日夜。
班主任轻轻拍着俊俊的肩膀说:“你从高一就开始参加北邮的夏令营,三年来的模考成绩都稳定在录取线之上,不该因为一时的焦虑否定自己的实力。”这份从“15岁到17岁”的执着,早已不是简单的“大学梦”,是少年成长路上的灯塔,也是老师心里对俊俊的信任。
温暖班主任的不仅有学生的坚持,还有北邮传递的温度。去年暑假,俊俊参加北邮信息奥赛培训时,郑老师发现这个总坐在第一排的男生总啃冷面包当午餐。第二天,教授特意多带了一份包子:“搞计算机的,要先搞好胃。”这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成了俊俊冲刺阶段最暖心的回忆。
如今,当俊俊把录取截图设为屏保时,他想起的不仅是自己的努力,还有数学老师下班后留校两小时的单独辅导,有妈妈每天凌晨准备的温热牛奶,有北邮学长分享的笔记里那句“等你来当学弟喵”。这些温暖的碎片,拼凑出一个关于梦想与守护的故事。
在另一个考场,东北复读生小雨也刚刚查到录取通知。去年落榜时,是北邮招生办老师那句“我们看好你的潜力”让她重拾勇气。这一年,她收到了往届生寄来的复习资料,收到了在校生整理的考点预测——这所大学用行动诠释着“传帮带”的温度。
我们始终相信,教育的美好从不是口号。学校守护梦想,老师点燃希望,学生传递温暖,只要保持这份双向奔赴的执着,梦想就一定会选择那些永不放弃的人。

这个突如其来的场景让班主任愣在原地。原来,就在昨天傍晚,俊俊妈妈看到今年高考分数线公布新闻时,无意中叹了口气:“北邮计算机的分数会不会又涨了?”这句随口的担忧,被在房间里刷题的俊俊听得清清楚楚。
整个晚上,俊俊辗转反侧。凌晨三点,他给班主任发了条微信:“如果考不上北邮,我复读也要考。”第二天清晨,任凭妈妈用“其他985也不错”“先放松出去玩”安抚,他依然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刷真题。这是他与北邮的“约定”——从高一参观校园那天起,那张贴在书桌前的校门照片已经陪他度过了1000多个日夜。
班主任轻轻拍着俊俊的肩膀说:“你从高一就开始参加北邮的夏令营,三年来的模考成绩都稳定在录取线之上,不该因为一时的焦虑否定自己的实力。”这份从“15岁到17岁”的执着,早已不是简单的“大学梦”,是少年成长路上的灯塔,也是老师心里对俊俊的信任。
温暖班主任的不仅有学生的坚持,还有北邮传递的温度。去年暑假,俊俊参加北邮信息奥赛培训时,郑老师发现这个总坐在第一排的男生总啃冷面包当午餐。第二天,教授特意多带了一份包子:“搞计算机的,要先搞好胃。”这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成了俊俊冲刺阶段最暖心的回忆。
如今,当俊俊把录取截图设为屏保时,他想起的不仅是自己的努力,还有数学老师下班后留校两小时的单独辅导,有妈妈每天凌晨准备的温热牛奶,有北邮学长分享的笔记里那句“等你来当学弟喵”。这些温暖的碎片,拼凑出一个关于梦想与守护的故事。
在另一个考场,东北复读生小雨也刚刚查到录取通知。去年落榜时,是北邮招生办老师那句“我们看好你的潜力”让她重拾勇气。这一年,她收到了往届生寄来的复习资料,收到了在校生整理的考点预测——这所大学用行动诠释着“传帮带”的温度。
我们始终相信,教育的美好从不是口号。学校守护梦想,老师点燃希望,学生传递温暖,只要保持这份双向奔赴的执着,梦想就一定会选择那些永不放弃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