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唐浩明的《曾国藩》,其中有个片段很是令我感慨,曾国藩在起草《讨粤匪檄》的时候,梦想过能够超越骆冰王那篇传送千古的檄文,据说那篇檄文连当事人武瞾都看了拍案叫绝,可想而知,《为徐敬业讨武瞾檄》到底有多么得强大了,也许大部分人都会说是曾的文采比不上骆冰王,曾自己好像也是这么理解的吧。
其实,不在乎文采不文采,就算曾文采超越骆冰王,也决然写不出《为徐敬业讨武瞾檄》这样的巨作,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武瞾是篡唐自立,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骆冰王讨伐武瞾是顺应民心的,而清廷呢?情况和武瞾类似,也是窃明,江山来的名不正则言不顺,也许有些汉奸要说了,成王败寇。
这就是曾《讨粤匪檄》永远都无法超越骆冰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的根本原因,骆是顺应民心,而曾是民心向背。
其实,不在乎文采不文采,就算曾文采超越骆冰王,也决然写不出《为徐敬业讨武瞾檄》这样的巨作,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武瞾是篡唐自立,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骆冰王讨伐武瞾是顺应民心的,而清廷呢?情况和武瞾类似,也是窃明,江山来的名不正则言不顺,也许有些汉奸要说了,成王败寇。
这就是曾《讨粤匪檄》永远都无法超越骆冰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的根本原因,骆是顺应民心,而曾是民心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