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60,807贴子:75,199,033
  • 3回复贴,共1

日本人为什么把中国地图倒过来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喜欢买地图,因为每一个国家发行的地图不一样。中国和日本出版的世界地图是以中国为中心,左边是亚欧大陆,右边是美洲大陆。到了美国,跑到书店一看,发现世界地图变了样,中间是美洲大陆,中国被挪到了左边,而欧洲大陆跑到了右边。这种习惯了的视觉记忆被改变,你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新鲜感——原来世界可以变成这样。
家里厕所的墙上就贴着一张世界地图,闲着没事就往上面瞧。渐渐发现,中国的形状像一只大公鸡,而日本的国土像一只袜子。中国的地形是西高东低,所以河流大多是从西往东流,所谓“水从高处流”。隋炀帝发现南方的粮食因此不能北运,于是修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从北京一直修到杭州。日本是一个岛国,岛是因为山被海淹而形成,所以,日本的地形是中间是高山,河流大多是往山下流。因此在过去,日本河流的最大功能是漂运木头,把山里的木头顺流运到沿海地区。
我想很多的中国网友会和我一样,站在中国地图或世界地图前,会把日本看作中国右手边的一只袜子。时间久了,你会犯一个视觉错误,会认为这只袜子可有可无。或者说,你会觉得这只袜子在地理位置上根本就不会对中国构成威胁。但是,如果你一旦把中国的地图倒过来看,那么,你的感觉马上就会变,因为你会发现,日本其实是横在中国家门前的一串铁链。
把中国地图倒过来看的人,全世界只有一种,那就是日本的防卫省。
在日本防卫省出版的年度报告书《日本的防卫》中,中国地图就是倒过来放的。
前天,日本电视台邀请了几位记者谈中国问题,防卫省的这张中国地图被放到了电视屏幕上。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一张中国地图,突然发现,你无法轻视日本,因为它是你出门必须跨越的一串铁链。
于是,从这个角度看中日两国的关系,不再有“臭袜子想扔就扔”的感觉,而是你必须在乎它。
日本防卫省为什么要把中国地图倒过来看?显然不是为了提醒中国:我是你门前的铁链,你不要忘了我,而是想着如何来封锁中 国 的“出路”。这就是日本防卫的根本思路。
日本防卫省的年度报告书说,从2008年开始,中国海军的舰队多次演练如何突破“日本岛链”这一课题。但是,最让日本感到震惊的是,2008年4月,中国4艘大型军舰组成的一支舰队,居然从日本本岛与北海道之间的津轻海峡穿过,实现了“日本岛链”的中间突破,而且还围绕日本列岛兜了一圈。
但是,中国军舰走津轻海峡毕竟只是一种对于日本防卫的试探,走出去的通道,主要还是在琉球群岛附近海域,日本称为“西南诸岛”。于是,日本正在制定中的新的防卫纲要里,“如何强化西南诸岛防卫”,成了最大的课题。
最近,日本媒体一直在强调中国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说。我一直很纳闷儿,这一“岛链说”到底是谁提出来的。
和日本华人教授会议的几位教授一起,与到访东京的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的张云方副会长一行共餐,请教了这一问题。张会长说,这是冷战时期美国提出的一个说法,原意是日美封锁中国的“岛链”防线。
但是没有想到,现在这一“岛链说”却成了日本舆论认为是中国自己设定的海上防卫界线。日本舆论说,在这“第一岛链”内,石油天然气和鱼是“大大地”,所以中国要死守。话说得有道理,也没有道理。
建议中国国防部也把中国地图倒过来看。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9-25 22:23回复
    倒过来的地图中国是一个半岛,山东和海南是半岛的左右手。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9-28 07:12
    收起回复
      2025-10-12 01:24:2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难得有一个质量高一点的贴,这历史吧,很少看到,不过这件事我感觉他们早就考虑过了,
      🗺️ 地图倒置的战略本质
      日本防卫省通过倒置中国地图(日本横亘中国正上方),将自身重构为“封锁链”而非“边缘岛”,强化两点认知:
      1. 空间压迫:凸显日本扼守宫古海峡、巴士海峡的地理优势,塑造中国“被封锁”意象;
      2. 威胁转嫁:掩盖日本主动围堵的实质,将中国渲染为“挑战者”。
      ⚔️ 岛链战略的演化与实践
      1. 历史脉络:
      - 冷战时期美国提出“岛链论”(第一岛链:九州-台湾-菲律宾),日本将其内化并升级为自主战略;
      - 2010年后转向“主动遏制”:在西南诸岛部署导弹部队,2025年《防卫白皮书》封面改用“锻刀武士”,宣示先发制人。
      2. 台湾工具化:
      - 法理切割:2023年将台湾从“中国章节”移至“美中关系”章节;
      - 军事联动:在距台110公里的石垣岛建导弹基地,炒作“台湾有事=日本存亡”。
      🌊 中国的反制与破局
      1. 军事突破:
      - 2008年穿越津轻海峡瓦解“岛链不可破”认知;
      - 2024年山东舰经宫古海峡进入太平洋,迫使日本防御重心南移。
      2. 认知解构:
      - 海军远航影像展示“关岛中心视角”,颠覆日本封锁叙事;
      - 法理正名钓鱼岛主权,公布历史档案驳斥日方主张。
      ☢️ 未来风险:核武装与规则之争
      1. 日本2025年白皮书暗示修订“无核三原则”,西南诸岛部署战术核武器将颠覆战略平衡;
      2. 博弈焦点转向规则制定:中方强化航道通行权主张,日本渲染“资源威胁论”维系岛链逻辑。
      💎 结语:地图旋转背后的权力博弈
      日本以倒置地图构建“地理宿命论”,但中国通过海空力量常态化远洋存在,将“封锁链”转化为“训练航路标”。胜负关键不在视角选择,而在谁主导未来印太航行规则——当宫古海峡成为中国航母编队例行通道时,铁链已化为虚线。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10-01 14: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