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为了挽救被他们被“妖魔化”的名声,《人民日报》记者记者兵分五路零距离“走进”了五个县(区)委书记的“内心世界”。跟他们在一起才短短的一天,可是就弄明白了“县委书记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他们每天在想些什么,忙些什么?‘权力’光环的背后,他们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们的甘苦、他们的喜忧、他们的压力、他们的困惑又是什么?”
这就是《人民观察 县委书记的一天》。确切的说,这是记者的观察,好像跟人民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是记者“零距离”观察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和他们推心置腹地交流,感受他们的感受,倾听到了他们的心声。读来确实感人,生活简朴有序,工作勤勤恳恳,亲民爱民,关注民生....甚至可以把能想象得到的溢美之词全部给他们用上。有这样的好领导,何愁郡县不治,天下又岂能不安?
估摸着记者要去采访,恐怕也是要选好“典型”,选那些名声甚佳的县委书记,因此我丝毫不怀疑报道所提的五个书记的“一天”。但是即便这样,又能说明什么问题,能彻底为“妖魔化”的县委书记平反吗?应该是不能!“一天”就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不是太快?“试玉要烧三日满”,一天恐怕是太短。何况这“一天”屁股后面还跟个记者!
县委书记是如何被“妖魔化”的谁都清楚,县委书记为啥会被“妖魔化”?绝对的权利,极少的约束,极少的监督。这些都改变了吗?没有!在一切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想为他们平反那是一厢情愿。现状改变不了,就少不了“风水书记”,就少不了“跨省抓捕”,也少不了一晚赴八宴的书记。不但“妖魔化”,恐怕“妖魔化”更深!
我忽然发现,县委书记的屁股后面给个记者的效果很好,都表现得规规矩矩,一时间都成了焦裕禄。问题是他们的屁股后面能天天都跟个记者吗?
有那些吗?跟得过来吗?
不是有群众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把他们的每一天都放在群众的监督之下,那效果一定比“走进”他们一天要好的多!
就用不着费心思为他们正名和平反了。
这就是《人民观察 县委书记的一天》。确切的说,这是记者的观察,好像跟人民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是记者“零距离”观察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和他们推心置腹地交流,感受他们的感受,倾听到了他们的心声。读来确实感人,生活简朴有序,工作勤勤恳恳,亲民爱民,关注民生....甚至可以把能想象得到的溢美之词全部给他们用上。有这样的好领导,何愁郡县不治,天下又岂能不安?
估摸着记者要去采访,恐怕也是要选好“典型”,选那些名声甚佳的县委书记,因此我丝毫不怀疑报道所提的五个书记的“一天”。但是即便这样,又能说明什么问题,能彻底为“妖魔化”的县委书记平反吗?应该是不能!“一天”就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不是太快?“试玉要烧三日满”,一天恐怕是太短。何况这“一天”屁股后面还跟个记者!
县委书记是如何被“妖魔化”的谁都清楚,县委书记为啥会被“妖魔化”?绝对的权利,极少的约束,极少的监督。这些都改变了吗?没有!在一切都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想为他们平反那是一厢情愿。现状改变不了,就少不了“风水书记”,就少不了“跨省抓捕”,也少不了一晚赴八宴的书记。不但“妖魔化”,恐怕“妖魔化”更深!
我忽然发现,县委书记的屁股后面给个记者的效果很好,都表现得规规矩矩,一时间都成了焦裕禄。问题是他们的屁股后面能天天都跟个记者吗?
有那些吗?跟得过来吗?
不是有群众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把他们的每一天都放在群众的监督之下,那效果一定比“走进”他们一天要好的多!
就用不着费心思为他们正名和平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