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真就不好说了,但不好说的原因不是说谁屠的多了少了,而是历史上“湖广填四川”不只一次。
最出名的是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开始时期大致在顺治三年湖广总督上书开始,然后慢慢一直持续到了康雍时期,甚至后续很多年还陆续有湖广人士入川,因为确实是四川被屠得太狠了。这次填川的最直接凶手是张献忠,张献忠的屠川经过现在在多种古藉里都能找到。这里我得给那些青虫们喊一次冤了,清兵入川确实没怎么屠过人,确实是人太少了,没被屠的也都跑到四川的大山里去了,况且当时的满清也确实没有任何屠川的理由。
但这件事的复杂性在于,如果说张献忠把四川祸祸得够呛,或者,哪怕是就非得把屠川这件事算在满清头上,其实根子上的问题在于明清时期四川的人口还是过少了,根子被伤得太狠。这就必须提到历史上元末明初的时候,四川由于战乱造成了大量的人口损失,后来又迟迟恢复不过来。所以历史上第一次“湖广填四川”实际上是在明初时期,当时入川的还是大量的湖广人士,明朝四川的几个大姓里很多都是湖广祖籍。
所以很多人可能很纳闷为什么清初填四川的是湖广人士居多呢?这就是由来,第一次填四川湖广人士就是主力,湖广人迁去四川生活属于投亲戚。要说灾难多的话,其实湖广人的灾难更多,一打仗湖广人总能被动着搀和进去,所以湖广人士逃难的首选一直就是最偏远的西南蜀地。那如何如果按照毁灭了四川百姓根基的角度,蒙古人又属于罪魁祸首了——不为了打他们能死那么多人么,能伤了川人的根基吗?
但这就属于不讲理了。所以这种事就还是放张献忠头上最好了,有记载有出处,连沉江银都打捞出来了,证据简直不要太多。是,现在民族主义崛起,挺多东西可以翻案。但翻案也得充分啊,明末四川自己的县治、文人笔记保留下来的一大堆,都是四川人自己记载的张献忠屠川的事迹。这里面满清肯定杀人了,屠村这类的事你也不能说他们少做了,但对比四川那太少了。另外张献忠屠川的记载,目前能找到的就大约四百来份,这是找到的,还有没找到的呢?满清打四川用了十三年,顺治三年才打下成都。但凡满清是奔着屠川去的,这仗都打不了那么长的时间,基本上就是围而不打,生生的在耗四川的人力物力。耗到最后人都哪去了?川西本来人口最多,都是张献忠的地头,人呢?
最后,屠川这件事,别说屠了,就说造成人口损失的人为因素吧,张献忠有,满清有,明军也有,四川土司也有,往前说了,还有蒙古人与元末义军的原因。但这里边就张献忠屠川的证据是最多的,都到这个程度了,翻他的案实在是让人不能理解。就算硬翻案,找个好人翻案行不行?张献忠他真不值那点网络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