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文化吧 关注:3,022贴子:120,413
  • 10回复贴,共1

【温学馆】贾母应该为贾府的衰败负责任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蒙曼讲红楼梦225
今天的问题是关于贾母的。
七十回之后,书中多处提到贾府的财政危机,而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决策者,并未采取什么行动,那么贾母是否应该为贾府的衰败负主要责任呢?
:首先咱们得说一说,贾母是不是贾府的最高决策者呢?——并不是。


IP属地:北京1楼2025-09-22 14:37回复
    贾府分为宁国府和荣国府两部分,连下人都知道,这是“各家门,另家户”的事儿,谁管谁啊?贾母只是因为辈分高,在礼仪上是两府共同的老祖宗而已,实际上,她对宁国府的事儿是一点发言权都没有。
    再说荣国府。这对老太太来说是自己家,那她算不算是最高决策者呢?——其实也不是。
    古代妇女不是讲究“三从”嘛,“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贾代善死后,荣国府的家业就转到子一辈的贾赦和贾政手里了。
    那贾赦和贾政到底谁当家呢?从理论上讲,当然是长子袭爵,长子当家。但是荣国府的情况比较特殊,贾母喜欢小儿子贾政,一直跟贾政过,这就增加了贾政这边的权重,所以,贾政夫妇才是荣国府实际的当家人。


    IP属地:北京2楼2025-09-22 14:39
    回复
      2025-11-09 23:43: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可是,贾政这个人又比较清高,根本不喜欢管这些家务俗事儿。而王夫人能力又比较弱,他们的儿子贾珠又早死,李纨是寡妇,不方便管家,宝玉还小,还没有结婚,所以才又让贾赦的儿子贾琏和儿媳妇凤姐来帮忙。
      大家一定要注意,贾琏和凤姐的帮忙属于代理性质,真正要做大的决策还得贾政和王夫人说了算。如果是关系到整个荣国府的事儿,那么贾政和贾赦都要参与意见。
      就拿元妃省亲来说,要建大观园,在哪儿建,该怎么建,那都是贾政和贾赦商量着来,贾琏和贾珍只有办事的份儿,这不就说明真正的决策者还是这两位老爷吗?
      而这些事儿,老太太其实都是不插手的,她只是安富尊荣,接受儿子们的供养而已。


      IP属地:北京3楼2025-09-22 14:39
      回复
        可能有人就说了,既然老太太不管事儿,她为什么还那么威风呢?那是因为中国古代讲究“孝道”,当母亲的固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如果她说一句重话,也够儿子和媳妇们喝一壶的。
        比方说贾政打宝玉,贾母是怎么说的?她说,「你先打死我,再打死她,岂不干净。」
        贾政就赶紧陪笑,说,「母亲也不必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以后再不打他了。」
        贾母就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
        然后,又跟王夫人说,「你也不必哭了。如今宝玉年纪小,你疼他,他将来长大成人,为官作宰的,也未必想着你是他母亲了。你如今倒不要疼他,只怕将来还少生一口气呢。」
        大家看到没有,贾母拿什么来挟制贾政?绝不是什么真实的权利,而是做母亲的身份。这样的威风偶尔耍一耍可以,但绝不能天天招摇啊。所以贾母还是非常有分寸感的,她绝不轻易直接插手家务事儿。


        IP属地:北京4楼2025-09-22 14:39
        回复
          比方说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贾迎春许嫁孙少祖,老太太其实是不满意的,但是,因为是人家的亲爹贾赦做主,她也就不再说话了。
          事实上,不光是迎春的婚事,宝黛姻缘也是一样的呀。
          老太太最喜欢自己的小女儿贾敏,竭尽全力地照顾她的遗孤黛玉,所以她一直是宝黛姻缘最重要的支持者。
          但是,尽管如此,一直到第八十回结束,老太太也没有明确表态过。为什么?因为宝玉的婚事说到底还得由贾政和王夫人做主,老太太除非万不得已,不能插手太多呀。


          IP属地:北京5楼2025-09-22 14:40
          回复
            再说理财的事儿。
            荣国府的财政预算从大方向上来讲,自然也是贾政和王夫人负责。具体安排则是由贾琏和凤姐一里一外说了算,老太太有什么需求都是让鸳鸯去跟他们交涉。
            王夫人和凤姐为什么都喜欢鸳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鸳鸯从不指着老太太跟她们要这要那的。这不也从反面说明老太太本人并不掌管钱财吗?
            事实上,老太太和邢夫人、王夫人她们都一样,都是有自己的月例的,当然,也有自己一辈子攒下来的私房钱。所以,她给宝钗过生日也罢,给凤姐过生日也罢,都是从自己的私房钱里往外拿,根本就不会去动用家族的公款。


            IP属地:北京6楼2025-09-22 14:41
            回复
              红楼梦第七十回以后,贾府的财政状况一天不如一天,老太太有没有从自身的角度加以挽救呀?实际上她也在努力。
              比方说,贾琏跟鸳鸯借当,贾母不就心知肚明地放水了吗?再比方说,她让鸳鸯去说,以后大家不要再每天给她进献额外的菜肴了……好多这样的事情。
              问题是,这样微小的努力对一个摇摇欲坠的大家族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罢了。
              其实,不光是贾母的努力不管用,贾探春那点小改革又何尝不是杯水车薪呢?


              IP属地:北京7楼2025-09-22 14:41
              回复
                既然贾母实际上并不是整个贾府的掌权人,那贾府一步步走向末路的主要责任人又该是谁呢?是否是贾政或者贾赦呢?
                其实,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中国古代讲究“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本身就意味着大家族往往很难世代承袭下去。
                为什么呢?首先就是国家规定的爵位继承制度。按照清朝的规定,爵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其他的儿子除非有皇帝的特恩,否则根本就不在继承之列。而且,就算是嫡长子,也是每传一代就要降低一等。
                所以,宁国府是从宁国公贾演开始传起,到贾代化、贾敬、贾珍,然后再到贾蓉,就是最后一代了。
                荣国府则是从荣国公贾源开始传起,一直到贾代善、贾赦、贾琏。如果贾琏生了儿子,还可以再传一代。而贾政这边,因为他是贾代善的次子,所以根本就没有爵位可以传承。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一个大家族子孙后代没有出息,光靠祖荫的话,基本上到第五代也就恢复平民身份了。而贾府就是这种情况。


                IP属地:北京8楼2025-09-22 14:41
                回复
                  2025-11-09 23:37: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之前就说过,宁荣两府真正的实职官员只有贾政一个人,而他也只是个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根本谈不上有多发达。这样的家族不没落还等着什么呢?
                  贾府的子孙个个都是安富尊荣,没什么出息,只会花钱不会挣钱。这其实正是世家子弟的通病,也是大家族衰落最重要的原因。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花钱的人太多了。贾府的财产可不光是要养活主子,还要养活奴才,而且奴才生了孩子还得接着当奴才,也就是继续由贾府开工资。
                  哪怕是人家奴才在外头有了自己的产业,甚至像赖嬷嬷一家那样都发了大财了,贾府这份工资还是照领不误。


                  IP属地:北京9楼2025-09-22 14:43
                  回复
                    之前有很多朋友都不理解,说为什么贾府这些丫头们一听要把她们打发出去,都又哭又闹,寻死觅活呀?这不是因为她们愿意当奴才,而是因为她们需要领工资啊!这样一代一代地孳生下去,人口可不就越来越多了吗?
                    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红楼梦第七十二回,林之孝跟贾琏说过,「人口太重了。不如拣个空日回明老太太老爷,把这些出过力的老家人用不着的,开恩放几家出去。一则他们各有营运,二则家里一年也省些口粮月钱。再者里头的姑娘也太多。俗语说‘一时比不得一时’,如今说不得先时的例了……」
                    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之前,凤姐也跟王夫人说,「如今丫头也太多了……不如趁此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配了人。一则保得住没有别的事,二则也可省些用度。」
                    你听这些话,都是裁员,这也都是正理,可是贾琏是怎么答复林之孝的呢?他说,老爷才回来,就说这样往外赶人的事儿,不好吧?
                    王夫人是怎么回应凤姐的呢?她说,「你这几个姊妹也甚可怜了。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通共每人只有两三个丫头像个人样,馀者纵有四五个小丫头子,竟是庙里的小鬼。如今还要裁革了去,不但于我心不忍,只怕老太太未必就依。虽然艰难,难不至此。」
                    ——这不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嘛!


                    IP属地:北京10楼2025-09-22 14:46
                    回复
                      这跟现在开公司是一样的,你手下有一堆人等你吃饭,大家庭总要有大家庭的体面,所以到最后就是这样进的少出的多,可不就慢慢败落下来了吗?
                      所以我说,红楼梦别看它只写了一个贾府,但它反映的社会问题却是有共性的。中国古代有多少大族都是这样,“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除了孔子一门受历代政权保护,还有谁是世袭罔替的呢?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古代社会才是全世界流动性最强的古代社会呀。平民老百姓家的子弟也才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希望。大家说,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儿呢?


                      IP属地:北京11楼2025-09-22 14: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