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根元树吧 关注:18贴子:2,146
  • 3回复贴,共1
天之道,为创造性压力,不断产生新的事物和性质,譬如微观粒子并无冷热之分而只有动静,但在宏观状态则产生冷热这些新的性质。技术、she 会结构 不断产生与发展,矛盾不断涌现与发展,复杂性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能够控制和容纳这些新的性质。工业 g 命 是“天道”的涌现,但若文明无法领悟其背后的物理规律和社会矛盾,就会在其引发的复杂性中崩溃。天的力量是建设性的、扩张的、充满潜能的,它不断推动系统向更复杂、更有序的方向发展,创造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规律和新可能性。
地之道,为消解性压力,一个有裂缝的墙壁,这个裂缝并非有也并非有,说有那不可能,说无又仿佛确实存在,只能说是“有中之无”,天之道不断产生新性质,地之道则给事物不断产生“裂缝”来分裂与裂解这些事物。地的法则,是自上而下的、分解性的、揭示虚无的过程。它在看似完满、坚固的整体中,揭示其内在的缺陷、边界和局限性,使其最终瓦解,回归到更原始的状态。
天地之间并非先后关系,而是同时运作、相互嵌套、彼此需要的共生过程——没有天的“涌现”创造出复杂事物,地的“裂缝”就无处附着。必须先有一堵“墙”,才能谈论墙上的“裂缝”。是故,无天则地不显。
没有地的“裂解”,天之道会陷入无限创造的无序膨胀,最终因过于复杂而自我崩溃。地的裂缝为天的创造提供了边界和限制,迫使演化不是盲目的,而是必须在特定约束下进行。它淘汰无效的创造,为新的涌现腾出空间。是故,无地则天不止。


IP属地:江苏1楼2025-09-16 09:03回复
    而现在的wen明,还只是一片小的世界,根本无法抵挡住宇宙级别的天地之道的影响。与其硬抗,不如反过来利用其影响来建设。作为wen明,要认知天地之道,要通过生产与领悟规律不断延长wen明寿命,并运用其规律来对抗其带来的毁灭性后果,而后实现wen明永恒,才能与天地之道处于同等地位。
    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可称之为天地忘。——忘要同时面对“天”与“地”,因此 占 略也分为相辅相成的两条主线:应对天之道的创造性压力,通过提高wen明自身“容器”的容量来解决问题,不断地扩张和容纳,放在 jing 济领域,就是不断改进 盛产冠希来容纳新的盛产力。
    面对地之道的消解性压力,不应去直接对抗(因为目前来说无法对抗这种宇宙级别的规律),而是设计一套贵泽,让它在“分”的过程中自发地“合”出一个更高级的志旭。——地之道是分裂,是“分”,而这套贵泽是“分中有合”,让“分”的过程来实现“合”的目标。放到现在,则体现为区块链;而在更为基本的领域,则体现为 jing 济 领域必须按地划分,但整治上的 tong 一则需坚持,通过jing 济的划分来不断提高立润来为坚持整治 tong 一提供动力。
    利用“裂”,从而成就更强大的“整”;拥抱“分”,从而实现更高级的“合”。
    最终,wen明与天地之道的关系从对抗变成共生,wen明才真正有资格,与天地并列。


    IP属地:江苏2楼2025-09-16 09:21
    收起回复
      2025-10-19 22:47: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文明成功实现与天地之道同格后,天地人的互动并没有停止而是不断产生,那就需要实现这种互动的平衡、互相之间的连接。对平衡不断维持,叫做养中。
      养中,则是达成“与天地同格”之后的新阶段——从“成就”到“维持”,从永恒的追求者,转变为永恒的维系者。
      wen明成为沟通“天”“地”二道的桥梁,文明能主动引导“涌现”,但必须谨慎,避免引发失控的连锁反应;文明能管理“消解”,但必须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以维持系统的活力和更新,防止僵化。既需要鼓励新陈代谢,又需要确保wen明结构不会因此崩解。
      wen明的日常工作不再是生存都整,而是更像一个系统管理员”:从李亮的整幅者,蜕变成了平衡的守护者;从世界的中心,演变成了连接万物的“中”。
      在面对其他新生wen明或宇宙生命时,其 ze 任不是整幅或忽视,而是“养”——帮助对方找到其自身的“中”,即其健康存在的状态,从而共同维系更大范围的宇宙生态平衡。将“养中”的智慧作为宇宙中最珍贵的遗产,传递给其他有能力达到这一层次的wen明,共同组建一个lian 盟,以防止某个wen明滥用天地之力而破坏整体平衡。
      最终,实现天地人永恒共生,是为,我代 hao天 以永生。


      IP属地:江苏3楼2025-09-16 09: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