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吧 关注:18,061贴子:629,219

回复:以下聪明的倒霉孩子哪些最浪费自己的才华,活得最不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5
你不懂贾诩


18楼2011-02-20 02:42
回复
    回复:18楼
    原本贾先生也是性情中人?


    19楼2011-02-20 04:20
    回复
      2025-08-15 18:28: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20楼
      公子你忒吓人了。。我一句话你整这一大篇。。先睡觉明儿看


      21楼2011-02-20 09:42
      回复
        陈宫陆逊荀彧
        最心疼陈宫


        22楼2011-02-21 20:37
        回复
          姜维在司马吧拔得头筹。。。此番倒有些意思。。
          这是LZ之前没想到的结果


          23楼2011-02-21 20:52
          回复
            姜维白死,陈宫白死,田丰沮授跟错人,诸葛要跟曹操混晋国主不定是谁。陆逊一文武全才就那么.........徐庶也悲哀,荀彧也不出彩。贾诩最惨,郭嘉.........多活个十年八年就能看见魏国一统了,武艺高强的夏侯小渊就让死黄一刀砍了..........哎~~~


            24楼2011-02-23 21:01
            回复
              夏侯渊……


              25楼2011-02-24 22:28
              回复
                LZ觉得有必要插手打击一下歪楼的小花痴们,特作出一下决定:
                夏侯渊。。不算。。。。


                26楼2011-02-24 23:43
                回复
                  2025-08-15 18:22: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初,渊虽数战胜,太祖常戒曰:“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
                  照经常性的说法,大约只要说明打仗不能光靠勇力,还要运用一点智谋就可以了。我们看到曹操把这个道理解释得很浅显,叫做“当有怯弱时”,换作今天的话讲,就是“要有害怕的时候”。《曹刿论战》:“夫战,勇气也”,曹公带兵多年,当然很熟稔“勇”在作战中的重要意义;在公开场合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这个话语拿出来的!这只能说明,曹公对他的这位本家兄弟太了解了,不点透彻、不说清楚肯定是不行的。奈何他的这个学生实在不是个好学生,耳提面命就是不听话,结果最终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近三百年后,南朝·梁的杰出将领韦睿却出色地实践了曹公的叮咛。
                  《南史·韦睿传》:(梁武帝天监)七年(508年),迁(韦睿)左卫将军,俄为安西长史、南郡太守。会司州刺史马仙琕自北还军,为魏人所蹑,三关扰动。诏睿督众军援焉。睿至安陆,增筑城二丈余,更开大堑,起高楼。众颇讥其示弱,睿曰:“不然,为将当有怯时。”是时,元英复追仙琕,将复邵阳之耻,闻睿至乃退,帝亦诏罢军。
                  “为将当有怯弱时”,就是要在战争中时刻警醒自己考虑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一点,取胜的把握也就相应地更大一点。认识到这一点,不仅不丢人,相反地更能赢得人的尊重,甚至是来自对手的尊重(“元英……闻睿至乃退”)。
                  最后再讲一点题外话,《三国志·魏书·武帝本纪》注引《魏书》说“太祖……自作兵书十万馀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临事又手为节度,从令者克捷,违教者负败。”战事瞬息万变,究竟有多少能赶得上“临事手为节度”,何况还有夏侯渊这样“违教者负败”的典型。
                  从佛家禅宗一派的经典《坛经》中,我们看到这一派别提倡“自悟”,不从实践中提高对战争的领悟力,不培养善于总结战争经验的能力,光靠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法,实在不可取!
                  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不尽心,乐为致死。
                  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 “骁勇类项籍”。
                  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打仗不是靠着气力,奋勇杀敌在前,孙策的性格跟他老爸,马超,夏侯渊一样就注定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历代对他的评价也多为勇武之类的,个人之勇,这是作为一个先锋和士兵的必备条件,如果是领兵的大将或者镇守一方,光有个人之勇是没用的,一个高级的将领,勇气要表现在是否能断大事,并敢于为自己的决策所导致的胜利或失败承担责任。
                  能领兵者,谓之将,能将将者,谓之帅,作为帅,不但要能统帅大军,还要有能节制驾驭手下诸将的能力,此外还要有大局观,不能只局限于眼前局势,能高瞻远瞩,有运筹帷幄的能力。
                  夏侯渊这倒霉孩子还真是浪费自己的才华,不是个好统帅。


                  27楼2011-02-25 00:55
                  回复
                    回复:27楼
                    LS讲得好。。
                    前提是。。聪明。。。然后才有才华二字


                    28楼2011-02-25 01:03
                    回复
                      回复:28楼
                      猛来的。。。。哈哈无视某的狡辩之辞。。。
                      话说今天吧里好冷清


                      30楼2011-02-25 02:34
                      回复
                        田丰好可怜。。许攸对袁绍说几句话就死了【这能叫几句么。。总之。。无视这个词吧
                        陈宫也是的。。。。跟了吕布。。。


                        31楼2011-02-25 17:14
                        回复
                          西方有句谚语,“没人喜欢自作聪明的人”,应该解读为没人喜欢为了表现聪明而聪明的人。杨修那傻屌就是,你聪明帮曹操做事啊,曹操何等人,自然会知道。


                          IP属地:湖南33楼2011-02-27 19:29
                          回复
                            至于杨修,我不知道他是聪明还是傻。。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


                            34楼2011-02-27 21: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