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按基础认知,分类学习,实践观察的步骤逐渐深入~先掌握“云是什么”的基础概念,必须弄懂两个关键定义:
科学定义: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形成的可见悬浮体,本质是小水滴或小冰晶的集合。
形成条件:云是水汽充足➕冷却凝结,如上升气流降温、地形抬升降温➕凝结核、微小尘埃、盐粒等,这是理解云变化的基础。
接下来按云族分类学习,这是最实用的入门法,国际上按云的高度和形态,把云分为3族10属,先记住常见类型:
低云族~高度<2000米:贴近地面,与天气关联最密切。
积云~像棉花糖,底部平坦顶部凸起,多为晴天。
积雨云~庞大高耸,常伴随雷雨、冰雹。
层云~灰色均匀的薄幕,低时像雾,要下毛毛雨。
中云族~2000-6000
高积云~白色或灰色的鱼鳞状或块状,预示天气稳定。
高云族~高于6000米
卷云~白色纤细的丝缕状或羽毛状,由冰晶构成,预示晴天。
再结合实践加深理解:
每天看云,对照分类判断云的类型,记录它和天气的关系,比如积雨云出现后是否下雨。
用天气APP,像墨迹天气、彩云天气查看云图,了解云的移动和演变规律,也可以看《云图手册》这类图文资料,直观对比云的形态。
如果想深入,就了解云与气候的关系,人工影响天气,如播云增雨等,从基础到应用逐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