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吧 关注:707,026贴子:42,970,259
  • 12回复贴,共1

转贴一个印度的观感见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喂百度~


IP属地:江苏1楼2011-02-17 15:49回复
    要说这小城里的这些QZS还真有点特色,临街部分全都是商铺,上面和后面才是真正的寺庙,有点国内开发的楼盘,临街的底商的那种意思。
    可是印度是以印度教为主的,自然少不了印度教寺庙了。印度寺庙跟我们国内佛教寺庙的概念完全两样。你走在最繁华的街上,路两边都是各种商铺,突然你发现一个铺面不大的房间与众不同,门口没啥区别,只是里面空空荡荡,正中间立个神像,一两个印度教僧侣在里面主持者,那就是一间寺庙。甚至更小的寺庙也就有个四五平方米大小。
    一条街上就有这么多祭祀不同神仙的地方,自然少不了凡人之间的冲突了。不过总体来说,大家都是邻居,相安无事。但是据说,在***人口比重接近或者超过一半的城市,问题就大了,动不动就是大规模的冲突和械斗。
    比如,买家和卖家有点争议了,关键问题是,这两人来自两个不同的信仰。争议变成了争吵,争吵变成了打斗,打着打着,咣叽,死了一个。下面的故事就是程式化了:两边立马各自聚集上百人干起来了,然后就是各方聚集上千人干一仗,如果这个时候 正幅 还没控制住局面,几万人对打的场面也稀松平常。
    电影《平民窟里的百万富翁》里面就有这样的场面。孟买也就百分之三十多的***,但是因为城市大,总人口数多,这类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其实,每次这样的事情发生,最后受伤害最重的还是最穷苦的百姓。你说,你们连饭都吃不饱,一天到晚打什么架呀?!
    说到这儿,我学么王朔应该生在印度。他的小说反应了他的梦想:在那个热血如火的年代,能够领导上百个顽主进行群殴!如果他生活在现在的印度,他的梦想能够扩大上百倍:领导上万平民窟里的各色三哥,冲到另一个平民窟里去对砍……如果真的那样,还是保佑他不被对方阵营里的某个英雄人物万军丛中取了首级!
    说的这些都是表象,表现的就是印度人民内部,深深的、不可调和的、种族间的矛盾和仇恨:大家都很生气,后果非常很严重!
    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比如,一个真事,一个印度教姑娘爱上了一个***小伙子,姑娘的父母知道以后,很生气,觉得很丢面子,又想不到更好的解决办法,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拿枪直接把女孩和男孩全干了。
    想想,这事也合理。印度教的阶级观念,根本不允许阶级间的通婚。这个观念已经融到了血液里,是天经地义的,几乎你没有可能问明白这是为什么。可种族间的隔阂,我想远远大于同种族的不同阶级间的隔阂。由此导致了无数的惨剧。
    


    IP属地:江苏4楼2011-02-17 15:59
    回复
      2025-11-15 21:08: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工厂一个厂房的一角,我在等他们的技术人员把我要用的设备准备好,所以无聊的时候就站在那里看旁边的一个工位。每天都有二十来个人,拿着图纸,围着那台设备,其实是很普通的一个设备。等他们干了两天,我才明白他们要干什么:拆了它!
      说真的,在国内,三个工人,半天时间,绝对给你拆的没法再拆了。如果是有经验的工人,再给一天时间,不用图纸,照样给你装回去。在印度,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直到我走的那天,还没拆完呢。
      他们怎么干活的呢?七八个工程师,把图纸铺地上,讨论研究很久,然后再叫剩下的工人干什么。工人呢,没有任何命令,自己是绝对不会主动的去想该做什么,如何做,怎么做……甚至,我敢保证,相当的工人甚至都不知道这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就是拆了它。反正你没给我命令之前,我就坐边上发呆,你给了我命令,我就上来按你说的做。
      记住,工程师是不会,也不可能上去亲自动手做事情的。但是他们会显得非常的忙碌,可往往你需要指望他们的时候,绝对找不到人。这个,你还真难以凭借想象,或者自己的经验,来体会我说的到底是个什么场景。
      还是那台设备,外面有个很厚的壳。把固定钢板的螺栓全都松了以后,最上面那块板,怎么拿下来呢?几个人抬,太重,也太高,不可行。用吊车?!对不起,这个决定不是我们干苦力的工人应该想的,或者应该下的决定。可是负责的工程师们,一个个都不在。于是工人们就坐在一边等。
      过了会,某个工程师来了,一看,再一询问,知道了什么问题。他自己也不能决定,就去找其他人商量。这一圈下来,半个小时出去了。等几个负责的工程师都来了,一通商量,最后决定用吊车(横在厂房两边房梁上的那种可移动的吊车,我也不知道应该叫什么)吊下来。
      做好了决定,发现厚钢板上没有任何可以挂上吊车的地方。继续研究,不知所措。我都看不过去了,就告诉他们:可以找跟钢缆,挂住钢板对称的两个角,就能吊下来。他们再一商量,可行。但是,没有合适的钢缆啊。于是大家大眼瞪小眼,最后看着我。我满脸狐疑的看着他们,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最后明白了,就告诉他们:去找啊!
      一群人分头去找了。记住,这个事情跟我没有任何关系,我只是闲的,出了个主意而已。后来我才明白,其实这么多人在这里,没有一个是真正负责的。因为在印度企业里,每一件事,每个人都参与;每个人,都参与每一件事。于是,好玩的就发生了。
      过了好久,一个人闲似路过一样,猛然想起什么,跟我说:“你刚才提出来的方案到底如何?他们怎么解决的?”我说,大家都去找钢缆了。“哦,是吗?我也去找找看!”说完,转身走了。
      正当我一脸疑惑的时候,一个人戳了跟钢筋过来了:“你看,这个行吗?”“我靠,得是钢缆,软的那种。这个怎么挂上去?!”“这个用不了?!那用什么?”“钢缆。”“用钢缆可以吗?!”“!@#%¥%&×&……”
      你刚把这哥们打发走,另一个晃晃悠悠的回来了,拿了捆尼龙绳……抽他的心都有了。
      就这么耗了一个多小时以后,人也找不到,事也没解决。我也闲的瞎溜达,参观他们厂房里的军工产品。突然在厂房另一个尽头的吊车梯子底下,发现了无数吊车用的配件,包括带挂钩的缆绳。
      回来告诉那些工人,没人理我。因为都不会英语,他们只说当地语言。等我抓着一个工程师,他再找工人把钢缆拖过来的时候,又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本满心盼着他们马上能够解决问题了,结果所有人很自觉的,全都散了,不留踪影。抓着一个问问,原来咖啡休息时间到了。
      等人马再次聚齐了,开工的时候,已经是又一个小时以后。几个工人把钢缆套上去,工作又停了下来。一问,才知道,有资格操作吊车的哥们没在,得等他回来。注意,是“等”他回来。居然没有任何人有想法去找这个人。
      很久以后,这个有资格在悬着的盒子上按几个按钮的人,也许是正巧路过的时候,被叫来吊下那个盖子。话说那个盖子刚刚被升起,向旁边移动了那么一点点的时候,垮嚓,整个厂区的电全停了。
      借着房顶玻璃窗的光线,我看到所有的工程师和工人们,很自然的就又散去了。抓住旁边一个人问问,到底怎么了。得到确切的答复:停电了!
      “你们这里不是军工企业吗?难道还停电?”
      “停电和军工企业有什么关系吗?”
      “至少你们是国防部下属的呀,很重要的地方。”
      “当地 正幅 才他妈的不管你是不是军工企业呢!”
      “你们经常这样的停电吗?”
      “也不经常啦,一周也就一两次。”……
      我也不知道他们一周到底停电几次,但是我碰到的,一周最少两次。印度的基建真的很差,电力供应不足,是常态。所以当你逛街的时候,不难发现,每个好一点的品牌专卖店门外,都有不大的柴油发电机,就是商家各自为了应对停电准备的,大多数都是本田牌的。
      就算你住的酒店再好,也会经常性的停电。无论你在做什么,突然电就停了,然后就听到楼外的大发电机组轰鸣起来,过不了多久,室内的一切用电就正常了。


      IP属地:江苏6楼2011-02-17 16:01
      回复
        说到基建,大家都听说过印度的交通很困难,高速公路很少。到底现在印度有多少高速,我不知道。说真的,我也没走过高速。每次城市间点对点,都是走类似我们国家国道的道路。也不知道是不是司机为了省钱。这类道路有个特点:一定是穿城而过。也就是沿途的市镇,一定走中心插过去。好像他们没有绕城路一说。
        于是,不管什么样的车,都走市中心,自然造成了市内的拥堵。小一点的城镇还好。但是也有个致命的问题:每个路口,都是靠一个很大的坎,来强制通过的车辆减速。而且几乎减速到零左右,跨过去的时候才不会太颠簸。然后就是加速,但是不久,又会碰到下一个坎。
        于是的于是,一路上,车子在不停的加速和减速。坐这样的车,人是很容易晕眩的。当然了,平均速度永远也提不上去,因为你不知道下一个坎儿在哪儿。一百多公里,跑个三五个小时太正常了。不过我想,印度的刹车片市场一定不错。
        印度的机动车保有量还是很多的,这些车包括汽车、卡车、摩托车、三崩子……绝大多数车辆根本没有考虑排放的问题,到处都是浓烟滚滚,混合着周围烧荒的烟气,坚持喘不过气来。尤其在路口,所有的车辆都是冒着黑烟在加速……
        这是公路,铁路呢?呵呵,做为一个中国人,看看印度今天的铁路,除了蔑视,只剩蔑视了(相对来说,我还是比较谦虚的人,可我在这里实在找不到别的什么词来形容了)。首都新德里到班加罗尔(应该叫班加鲁乳了),大概2000公里,飞机两个半小时;铁路,三天两夜。孟买到班加鲁乳,一千多公里,铁路,一天两夜。
        我说的不是铁路货运,是铁路客运,而且是快车哦!当然了,印度是没有特快、直快等等的名目。这么长的距离,就得这么久,因为要隔夜,没有坐票,全部卧铺,分一等二等。一等带空调,二等……自备扇子……
        票价呢,一等德里到班加罗尔,3000来卢比,一百公斤大米,二等800左右吧,30公斤大米。飞机票大概不到一万卢比,300公斤大米(会有折扣票的)。
        闲的没事,去他们的火车站看了看。居然整个车站完全敞开式管理,随便上车。也有售票厅,车票是车票,座位需要预定,当然要交笔钱。他们的短途火车还是有座票的,但是车窗全部都有铁栅栏,人是根本无法翻进去的。车还没开,车上就挤满了人。里面的人不让车外的人挤上去,外面的人就找来警囧察,警囧察挥舞着棍子朝门里面一通乱舞,然后指挥着门外的人挤上去……印度天天春运……
        火车门照这样是关不上了,也不用关。好歹火车还有个门,公共汽车连门都没有。我特意观察了,公车的门不是后来没了,是实实在在一开始就根本没有,这样方便了乘客的上下,当然了,也增加了载客量:门外可以挂很多人的。
        印度的公车也有高级的,一二十万欧元的西方高级巴士。据说印度 正幅 惠民,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坐起公车,车票很便宜,根据路程不同,一个卢比到十个卢比不等。大概坐个半个小时,十几公里,五卢比左右。当然了,这是那种没有门的,很烂的车。那些高级的,带有空调的车……穷人还是别追吧。
        


        IP属地:江苏7楼2011-02-17 16:02
        回复
          说到学费和教育,插句IIT。听他们说,IIT的入学,那是相当相当的难,又是面向全国招生,竞争非常激烈。有的人为了准备考那里,要在家复习两年,还要去专门的补习学校。而能够进入名气比较好的补习学校,就是一轮很残酷的淘汰考试。看来这方面,印度跟中国还是有相似之处的。
          印度人的工资也要交税的。没仔细打听,大致的个人所得税的交法是:月薪一万以下的,基本就免了;年薪10万到50万的10%,50万到100万的20%,100万以上的30%。以上单位是卢比,一人民币合不到七个卢比。
          说到税收,特意打听了一下各个邦(他们自己叫州)之间的过路费。他们的产品进口的也好,自产的也好,要从这个邦运到另一个邦,在最后目的地的那个邦的边境,要交大概2%左右的一个地区进口税,作为当地财政的一个来源。
          如果中间路过四五个邦,是不用交税的。最开始的那个装箱文件(也许是海关的文件)会指明最终目的地。但是保不齐半路找茬要钱的。所以一般都是私下塞点买路钱。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谁不指望点黑钱过日子呢?!
          印度的关税还是不低的,基本进口的货物,最后连带13.5%的增值税,要额外增加25%左右的成本,甚至更高。对中国公司来说,更惨,因为印度 正幅 对中国采取贸易壁垒,针对中国的货物,统统增加关税税率。
          还有就是涉外的酒店、饭馆,相对高档点的地方,都要加收一笔12.5%左右的奢侈税。比较扯淡的一个规定。
          接着说印度工厂的产品质量。由于招收的工人流动性比较大,工人质量不稳定,产品的质量必然不高。那些开机床的都还好了,但是呆久了,很散漫,偌大的厂房,上百台大型设备,随时去看,也就不到20%的设备开着,有工人在操作生产。因此产量低的吓人,于是成本也上去了。
          要说印度厂房里的设备还是比较先进的,都是欧美进口的,加工精度应该不错。生产的产品,都是欧美的图纸,直接过来加工、组装。更复杂点的,或者先进点的,都是买零件,国内组装,连原厂的标识都在上面。
          同样的产品,国内的报价绝对是这个印度厂子生产的成本的一半以下。但是印度 正幅 并不欢迎中国的企业去印度销售产品,也不太鼓励印度人去中国买东西。但是商家是逐利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印度生意人都到中国来寻找货源,便宜、质量又好、量也足。我学么,如果有贸易公司在迪拜或者新加坡一类的地方开个分公司,搞个分装,贴上当地产的标签,再配个原产地证明(按我理解,也就一张纸,这样可以避税不少),把中国产品销售到印度去,应该很有竞争力。
          说到竞争力,质量是关键。但是印度的企业里,技术工人队伍不稳定,工人素质又不高,自然产品质量上不去。说他们素质不高,举个例子:因为需要,得在一块钢板上开个圆口,然后外面对着圆口焊上一个钢制的圆筒,来保护口里伸出来的一截传感器。
          如果在中国,你随便给一个工人一个圆筒,并告诉他在哪里焊上,我想不用多说,他们马上就能及时高质的给你做好。在印度不行,你得跟工程师交代的明明白白,问题是,你还没交代完,人家就自以为是的了解了一切,扭头找工人干活去了。
          首先说这个口需要开多大。我想中国工人随便就能想出几种方法:拿游标卡尺量一下直径,去找合适的钻头;找个软尺,或者再不地,拿根绳绕一圈,然后量长度,再用圆周率换算一下直径;或者聪明点的,直接找图纸看直径;简单点的,直接拿圆筒扣在铁板上,拿根笔画个圆;或者更直接,圆筒一头沾点颜料,直接在钢板上扣个印出来……
          


          IP属地:江苏10楼2011-02-17 16:13
          回复
            在这类印度工厂里,工程师上不了什么好学校,或者本身智商就有问题,工人更谈不上受教育,根本想不了这么多点子。偌大的厂房里都找不出两把游标卡尺,设备及工具的缺乏,也让他们无法满足各种想法。于是,他们真的楞敢看着圆筒,直接商量出一个直径来,然后拿钻头就打个口。
            问题就来了,口有可能打大了,也有可能打小了,反正是不可能正合适。
            再说下一个工序的焊接。在中国,焊工是要三年出师的,老的焊工做出来的活儿,跟机器做的焊缝比,几乎看不出差别。在印度,工人估计都是路边上找的,直接拿着焊枪就往上点,是一个个的点,根本焊不出一条线来。然后看着哪里焊少了,回来再点几下。必然的,有些地方就焊漏(透)了,有些地方是虚焊,做出来的活儿,根本没法看。
            通过几天的观察,我突然想啊(以下就事论事,无歧视含义),印度低种姓的人群,常年,可以说几千年来,生活在一种食不果腹的境地,每日所考虑的就是如何生存下去。加之这个阶层从来没有任何受教育的机会,根本无法使自己的智商得到锻炼,而且也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另外,这个阶层被限制死了,没有任何的流动性,也就是说,种群的封闭性。
            是否这样的一个种群,经过千年的演化,已经与我们正常所认为的人,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差异?!
            比如,我在小的时候,我的父母就告诉我,扫(楼道的)楼梯要从上往下扫。看似一个很简单的“规矩”,如果从来没有人告诉你,而你也失去了学习的能力,你可能永远都是哪里拿到笤帚,就从哪里开始扫。我还真就见到印度的下等人(这是下等人做的事情),从下朝上,一级级的扫上去。这不全都白干了吗?!
            印度又是很讲究阶层的,高阶层出身的工程师是绝对不会去干体力活的,尽管他会干。低阶层的人就是干苦力的,虽然他不会干。于是,干出来的质量可想而知。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印度在与敲键盘相关的行业里,还是干的有声有色的。
            话说印度人,自己活儿干的不怎么地,管起别人的活儿,那是一个个兢兢业业。正常准备也就三两天的事,结果拖了很久,终于马马虎虎的该我上场了。要说我这个东西都是普及到该淘汰的技术了,整起来还是比较得心应手的。可是偏偏一个小部件的安装出了点问题,一个人站在那里折腾了会。


            IP属地:江苏11楼2011-02-17 16:24
            回复
              由于聚精会神的干自己的,居然没注意到,自己周围已经悄无声息的聚集了二三十口子印度人。猛的一抬头,吓我一跳,就跟动物园的猴儿被一群人围着一样。我就稍微这么一紧张,更有点无从下手了。印度三哥开始来劲了,资历稍微老点的、胆子稍微大点的、认识的不认识的,就一个个凑上来指手画脚,告诉你应该这样这样、那样那样……
              这里头就包括头几天戳根钢筋过来的那位神仙。这就是瘌蛤蟆趴脚面上——不咬你,纯恶心你。平时见不到你们干活,这会儿全冒出来等着看我笑话,要说我是那叫一个气啊,忍不住小声招呼我的同伴:去叫那帮子三哥闭嘴。
              基本来说,跟三哥合作,是非常的不痛快的一件事情。强忍着写完这些,也就不用再去回忆了。还是说点积极方面的吧。
              我该干的事情很简单,立竿见影的就帮他们解决了他们研发部们研究了五年的一个问题(没有夸张,五年啊。不过我要承认,这个技术对他们来说,治标不治本),把他们的研发主管给嗨的不行不行的。立马就把整个分厂的头儿叫到现场,吹嘘了一通。看着他得意忘形、口沫子横飞的讲解着,我在一旁暗笑着。
              倒是这个大头儿还算明白点事儿,问了我不少比较尖锐的问题。一切回答都还让他满意,直接拉我到办公室去谈采购的事情了。谈着谈着,这老哥把右手几个指头聚拢在一起,就像煮熟的鸡爪子,伸向嘴边,说到:“你们吃饭是这样(暗喻很直接)。”然后把右臂从脑后绕过去,贴着左侧的脸,伸到嘴边,接着说: “我们印度人是这样吃饭。所以呢,回头所有的流程都要走一遍,很繁琐的,你懂的!”
              当时看的我直乐:这老哥居然可以把胳膊像蛇一样绕脖子一圈!回到酒店,我自己还试了试,差点劲儿。后来明白了,这是印度的国术啊:瑜伽!
              尽管小问题多多,小D我最终还是赶在月底前登上了回国的飞机: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个小经历,也许能够反应一点点印度国有企业的现状。很多感受,如果不是亲临,是无法体会的。由于嘴笨、文笔差,点到为止,无法深刻描述。另外,印度私营大型企业,没有任何直接的接触,没有直观的感受,所以希望不要以偏概全,去认识印度的整体工业界。最后还是那句话:我那么一说,你那么一看,纯属逗个乐儿!
              


              IP属地:江苏12楼2011-02-17 16:25
              回复
                转自:http://lt.cjdby.net/thread-1072584-1-1.html,大家有兴趣看一看看


                IP属地:江苏13楼2011-02-17 16:30
                回复
                  2025-11-15 21:02:2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本人在机械制造行业也打熬了几年,说实话,对于国企基层的低效率和不严谨,扯皮早有了点麻木的感觉,但好歹没达到三锅这样神奇的境界。就我所接触到的那帮子油滑工人,偷懒肯定是有,打擦边球的居多,基本上就是那种没按照图纸要求的尺寸精度加工,但关键部位又不会导致影响性能,影响装配那种地步,让人看了不爽,有时候为时所迫还得暂时迁就他们,但比起三哥这样的极品来,我突然觉得中国式的油滑还是可以容忍的。。(不是故意找安慰哦,自己该改进还是要改进,某些喷子火力输出不要太快~)


                  IP属地:江苏14楼2011-02-17 16:53
                  回复
                    牛叉 感觉像神话 不过如果是真的


                    15楼2011-02-17 17:25
                    回复
                      他们又不是社会主义,怎么效率也不高?没那么简单.
                      他们采取的是不合作主义.
                      其实没有必要.人家来开厂,生产的东西是卖到全球的.他不欠你工资就行.


                      16楼2011-02-17 21:18
                      回复
                        是否这样的一个种群,经过千年的演化,已经与我们正常所认为的人,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差异?!
                        我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印度人有些时候真的表现得不像人类


                        IP属地:浙江17楼2011-02-17 22:21
                        回复
                          这个问题么,看起来印度教的教义所宣扬的安贫乐道和种性制度给三锅们造成的影响那时相当的大啊


                          IP属地:江苏18楼2011-02-18 02: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