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
1.无人机不需要太长的作战半径,窄体设计,最佳工作区间为超音速(2-3马赫),由波音747或者c5防区外发射以及加油(现有),或者由其它可以起飞降落的飞机带上去带下来,自助对接参考星舰夹筷子(局部实现)。
2.无人机机体强度极高,可以持续30g以上过载,这部分结构重量由去除的起落装置以及适当缩小的作战半径强化结构,完全超音速启动优化,以最小的能量损失完成机动。
3.无人机通过星链(现有)控制或者高度自主化的程序完成任务(局部实现),在线离线都可用。
现有对空导弹框架的不可拦截:
1.拦截依赖机动,导弹必须远大于30g,不是只提高绝对速度可以解决(人比车慢的多,如果车走直线那么开到470公里也不会和人相撞),现有导弹只是略超
2.固体火箭导弹的总冲量有限,现在160公里的射程已经是这个框架下的极限,如果增加导弹机动能力就要增加结构强度,导弹射程只会更短,而导弹能量不够,即使能承受300g,也做不出300g机动,没有意义
3.飞机结构增强那么现有导弹战斗部和原理可能失效,飞机不幸被击中,会像汽车被撞一样,局部受损但是照样能开,另外超音速优化的飞机本身就是锐角三角形,没有过长的机翼,这种结构天生强度比大翼展高得多也更轻
1.无人机不需要太长的作战半径,窄体设计,最佳工作区间为超音速(2-3马赫),由波音747或者c5防区外发射以及加油(现有),或者由其它可以起飞降落的飞机带上去带下来,自助对接参考星舰夹筷子(局部实现)。
2.无人机机体强度极高,可以持续30g以上过载,这部分结构重量由去除的起落装置以及适当缩小的作战半径强化结构,完全超音速启动优化,以最小的能量损失完成机动。
3.无人机通过星链(现有)控制或者高度自主化的程序完成任务(局部实现),在线离线都可用。
现有对空导弹框架的不可拦截:
1.拦截依赖机动,导弹必须远大于30g,不是只提高绝对速度可以解决(人比车慢的多,如果车走直线那么开到470公里也不会和人相撞),现有导弹只是略超
2.固体火箭导弹的总冲量有限,现在160公里的射程已经是这个框架下的极限,如果增加导弹机动能力就要增加结构强度,导弹射程只会更短,而导弹能量不够,即使能承受300g,也做不出300g机动,没有意义
3.飞机结构增强那么现有导弹战斗部和原理可能失效,飞机不幸被击中,会像汽车被撞一样,局部受损但是照样能开,另外超音速优化的飞机本身就是锐角三角形,没有过长的机翼,这种结构天生强度比大翼展高得多也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