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吧 关注:2,165贴子:3,838
  • 1回复贴,共1

毛主席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49年3月23日,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在路上,毛主席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主席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毛主席为什么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
  要弄懂毛主席为什么“决不当李自成”,首先要了解李自成,研究李自成。
  功败垂成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虽然失败了,但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成功和失败都值得后人研究和借鉴。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明朝政权已经腐朽不堪,他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推翻了旧的腐朽的政权,建立的还是腐朽没落的政权。
李自成的起义,一开始以个人报仇雪恨和为生存为目的的,盲目性很大。从1633年加入高迎祥的义军队伍算起,到推翻大明政权(1644年)历时12年,前面7年流动作战,漫无目的。直到(1640年)进军河南,得到李岩(信)的指点,才有了历史性的转折。
李岩对李自成建议:“欲图大事者,必先尊贤礼士,除暴恤民。今虽朝廷失政,然先世恩泽在民已久,近缘岁饥赋重,官贪吏猾,是以百姓如陷汤火,所在思乱。我等欲收民心,须托仁义。扬言大兵到处,开门纳降者秋毫无犯。在任好官,仍前任事。若酷虐人民者,即行斩首。一应钱粮,比原额只征一半,则百姓自乐归矣。”李自成也欣然采纳,并因此节节胜利。
  从李自成进城后的表现来看,李自成采纳李岩的建议,只是为了收买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李自成把得民心作为手段,而不是把为人民、解放人民作为目的。当他夺取政权之后,就一脚把人民踢开了。他目的是取代那个享受荣华富贵的皇权。李自成的农民起义,是以推翻官僚地主阶级的的腐朽政权为目的的,而且成功了,进了北京城,建立了“大顺” 政权”,李自成当上了皇帝。李自成推翻了一个官僚地主阶级的政权,建立了一个新的官僚地主阶级政权,而其刚建立的政权,比旧政权腐朽有过之而无不及。


IP属地:江苏1楼2025-09-11 17:52回复
    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这样记述的:
    “自成以下如牛金星、刘宗敏之流,似乎都沉沦进了过分的陶醉里去了。进了北京以后,自成便进了皇宫。丞相牛金星所忙的是筹备登极大典,招揽门生,开科选举。将军刘宗敏所忙的是拶夹降官,搜括赃款,严刑杀人。纷纷然,昏昏然,大家都象以为天下就已经太平了的一样。连近在肘腋的关外大敌,他们似乎全不在意。山海关仅仅派了几千兵去镇守,而几十万的士兵却屯积在京城里面享乐。尽管平时的军令是怎样严,在大家都陶醉了的时候,竟弄得刘将军“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 (《甲申传信录》)了。而且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绑了来,追求三桂的爱姬陈圆圆,“不得,拷掠酷甚”(《明季北略》卷二十《吴三桂请兵始末》);虽然得到了陈圆圆,而终于把吴三桂逼反了的,却也就是这位刘将军。这关系实在是并非浅鲜。”
      因此,“大顺”王朝昙花一现了40余天。因为李自成没有为人民、解放人民的初心,即使没有汉奸吴三桂,没有清兵入关,“大顺”王朝的垮台也是迟早的事。


    IP属地:江苏2楼2025-09-11 17: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