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水》,奇异得让人听不明白
《艳阳天》之后,窦唯沉寂了三年,一直到1998年,这期间,窦唯在1996年和王菲结婚,并在次年有了第一个孩子。
窦唯的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他的音乐,也在这个时期渐渐趋于平淡和平静。
但这样的平淡和平静绝对不是倒退,而是在脱胎换骨。
从一开始,窦唯就在寻找最能够表达他的所思所想的方式,而在这一时期,他找到的借助物是西方的电子音乐和东方的古老文学。但这些东西恐怕仍旧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所以,窦唯必须把这些东西全部重新整理。
于是,在1998年,窦唯的新专辑《山河水》发行,这张专辑的发行让所有以前欣赏他的人大吃一惊,专辑的音乐嘈杂而凌乱,文字奇异而难懂,第一次听,几乎不能明白窦唯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后来的很多乐评人都对这张专辑做过评价,但大多数人的评价却和这张专辑一样,云里雾里,使用一大堆不知所云的词语。让人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实际上,这张专辑正好是窦唯在表达方式上苦苦挣扎的作品,用流行的话说,就是一个瓶颈。
但即便是这样,这张专辑仍旧被看做窦唯有史以来最好的专辑。倘若不把这张专辑的音乐和文字作为一个整体,而是一一分拆开来,就会发现,他的那些片段的音乐确实比以前精美了许多,但是文字,就不一样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配合音乐,文字本身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而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这一张专辑里,那种窦唯式的发声开始真正成熟。
译乐队,开始抛弃文字
《山河水》之后,窦唯再次离开梦乐队,开始新的寻找,这也恰好说明,窦唯在梦乐队的种种努力已经走到尽头,他需要更新的东西,并以此使自己的音乐更加进步。于是就有了和译乐队的合作,也就有了1999年的《幻听》和2000年的《雨吁》。
《幻听》这张专辑,可能是窦唯再一次的尝试,和《山河水》相比,窦唯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干净而又从容,整个演奏都是完全开放的,与其说是人在演奏乐器,倒不如说是乐器在控制音乐,所以听起来,倒像是经常跑调。
按说《幻听》这样的专辑并不会大卖,但偏偏这样一张专辑却充满了流行的因素,因为就在这一年,窦唯和王菲离婚了,而且王菲同年推出的专辑《只爱陌生人》又被人认为是“婚变心态实录”,所以窦唯的这张《幻听》就被人为地赋予了很多额外的色彩。2000年,窦唯和译乐队合作的第二张专辑《雨吁》发行。这张新专辑有八个段落,其中有三个是完全没有歌词的。而有歌词的部分却比没有歌词的部分更加难懂,整个专辑500多字的歌词,充斥着“呗嗔章癔趣谩皈琭”这样的句子。在一次采访中,窦唯说:“雨吁是一个叹词,本身没有意义。”而对于歌词中那些古文字,他则说:“为什么所谓歌就要在歌里面明确地说出个意思。我在写歌词时是先有了发音,再去找一个尽量有意思的字。”
在这张专辑里,窦唯已经真正开始抛弃文字,如他所说,他想要的,只是一个发音,他以此来表达他的音乐,而不是靠文字本身的意思来表达。所以这张专辑对于窦唯的音乐历程来说,可能是一个标志。从此以后,窦唯不再受文字的束缚,而他的音乐世界,也在这种无拘无束中更加宽阔。
不一定,一切都在未定之天
如果说在《雨吁》中,窦唯已经开始摆脱文字的束缚,那么《雨吁》之后,窦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了。同时也在这个时候,窦唯真正从公众的视野里消失了。而在媒体上,窦唯的名字唯一出现的机会,就是和八卦新闻联系起来。
2002年6月,窦唯和高原结婚,在这之前,他们已经认识十多年。结婚以后,窦唯发行了他和不一定乐队合作的第一张专辑《一举两得》。在这张专辑里,窦唯和不一定乐队在《雨吁》的基础上走得更远。
《一举两得》之后,窦唯在短短5个月里连续发行了两张专辑,《暮良文王》和《镜花缘记》。这两张专辑在时间上有连续性,在内容上也有相同的领域,但在窦唯的音乐中,却是一个转变。窦唯从小接受西方音乐,他走的路也在这个方面,但这一次,他却做起了民族音乐,而这个时候,社会上对民乐的评价已经是一片骂声。窦唯在这两张专辑里启用了大量的乐器和音乐形式,有西方的爵士,也有中国传统的打击乐,许多片段都是乐手随性演奏而成,甚至已经随意到散漫的程度。但这两张专辑在音乐人中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音乐人认为窦唯把别人已经做滥的东西做到了让人感动和震撼的地步。
《艳阳天》之后,窦唯沉寂了三年,一直到1998年,这期间,窦唯在1996年和王菲结婚,并在次年有了第一个孩子。
窦唯的生活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他的音乐,也在这个时期渐渐趋于平淡和平静。
但这样的平淡和平静绝对不是倒退,而是在脱胎换骨。
从一开始,窦唯就在寻找最能够表达他的所思所想的方式,而在这一时期,他找到的借助物是西方的电子音乐和东方的古老文学。但这些东西恐怕仍旧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所以,窦唯必须把这些东西全部重新整理。
于是,在1998年,窦唯的新专辑《山河水》发行,这张专辑的发行让所有以前欣赏他的人大吃一惊,专辑的音乐嘈杂而凌乱,文字奇异而难懂,第一次听,几乎不能明白窦唯究竟想要表达什么。
后来的很多乐评人都对这张专辑做过评价,但大多数人的评价却和这张专辑一样,云里雾里,使用一大堆不知所云的词语。让人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实际上,这张专辑正好是窦唯在表达方式上苦苦挣扎的作品,用流行的话说,就是一个瓶颈。
但即便是这样,这张专辑仍旧被看做窦唯有史以来最好的专辑。倘若不把这张专辑的音乐和文字作为一个整体,而是一一分拆开来,就会发现,他的那些片段的音乐确实比以前精美了许多,但是文字,就不一样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配合音乐,文字本身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而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这一张专辑里,那种窦唯式的发声开始真正成熟。
译乐队,开始抛弃文字
《山河水》之后,窦唯再次离开梦乐队,开始新的寻找,这也恰好说明,窦唯在梦乐队的种种努力已经走到尽头,他需要更新的东西,并以此使自己的音乐更加进步。于是就有了和译乐队的合作,也就有了1999年的《幻听》和2000年的《雨吁》。
《幻听》这张专辑,可能是窦唯再一次的尝试,和《山河水》相比,窦唯状态有了明显的变化。干净而又从容,整个演奏都是完全开放的,与其说是人在演奏乐器,倒不如说是乐器在控制音乐,所以听起来,倒像是经常跑调。
按说《幻听》这样的专辑并不会大卖,但偏偏这样一张专辑却充满了流行的因素,因为就在这一年,窦唯和王菲离婚了,而且王菲同年推出的专辑《只爱陌生人》又被人认为是“婚变心态实录”,所以窦唯的这张《幻听》就被人为地赋予了很多额外的色彩。2000年,窦唯和译乐队合作的第二张专辑《雨吁》发行。这张新专辑有八个段落,其中有三个是完全没有歌词的。而有歌词的部分却比没有歌词的部分更加难懂,整个专辑500多字的歌词,充斥着“呗嗔章癔趣谩皈琭”这样的句子。在一次采访中,窦唯说:“雨吁是一个叹词,本身没有意义。”而对于歌词中那些古文字,他则说:“为什么所谓歌就要在歌里面明确地说出个意思。我在写歌词时是先有了发音,再去找一个尽量有意思的字。”
在这张专辑里,窦唯已经真正开始抛弃文字,如他所说,他想要的,只是一个发音,他以此来表达他的音乐,而不是靠文字本身的意思来表达。所以这张专辑对于窦唯的音乐历程来说,可能是一个标志。从此以后,窦唯不再受文字的束缚,而他的音乐世界,也在这种无拘无束中更加宽阔。
不一定,一切都在未定之天
如果说在《雨吁》中,窦唯已经开始摆脱文字的束缚,那么《雨吁》之后,窦唯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了。同时也在这个时候,窦唯真正从公众的视野里消失了。而在媒体上,窦唯的名字唯一出现的机会,就是和八卦新闻联系起来。
2002年6月,窦唯和高原结婚,在这之前,他们已经认识十多年。结婚以后,窦唯发行了他和不一定乐队合作的第一张专辑《一举两得》。在这张专辑里,窦唯和不一定乐队在《雨吁》的基础上走得更远。
《一举两得》之后,窦唯在短短5个月里连续发行了两张专辑,《暮良文王》和《镜花缘记》。这两张专辑在时间上有连续性,在内容上也有相同的领域,但在窦唯的音乐中,却是一个转变。窦唯从小接受西方音乐,他走的路也在这个方面,但这一次,他却做起了民族音乐,而这个时候,社会上对民乐的评价已经是一片骂声。窦唯在这两张专辑里启用了大量的乐器和音乐形式,有西方的爵士,也有中国传统的打击乐,许多片段都是乐手随性演奏而成,甚至已经随意到散漫的程度。但这两张专辑在音乐人中却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许多音乐人认为窦唯把别人已经做滥的东西做到了让人感动和震撼的地步。